第158章 绝境文明,堂堂正正!
办公室中,一片寂静。
曹忠的话,在这二位听来,堂堂正正,坦坦荡荡,但真的可行么?
那么多大导演,没人拍。
故而一时怔住。
曹忠却笑了笑,
“等电影上映之时,这份拯救华夏历史大片的荣光,我曹忠不会独享!”
“哪怕电影失败,你们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曹忠看向二人,给出保证,目光饱含深情,
“还请二位助我!”
马亲王前世早已证明了自己的满腹才华,一度成为ip最贵的作家,没有之一,几部历史背景小说改编影视作品,评分都很高,
于赓哲虽相对名声不显,但和马亲王是多年好友,专业水平也在线,
一人擅长将历史元素融入现代叙事,一人擅长从历史维度解析社会现象,正巧在历史和文学领域形成互补,
曹忠认为,这两人的合作是一加一大于二的!
虽本职都不是编剧,但曹忠这些话,却狠狠砸在两个人的G点上。
马伯雍神色一凛,
曹忠要做的事情,
切入有角度,故事有温度,言语有力度,立意有高度,支持有态度,选人有准度,
让他和于赓哲只是对视,便已目露潮红!
编剧署名,他们没那么在乎,
三百万编剧费用,对他们而言,也不少,却只不过动摇片刻心神,
可曹忠说的华夏“历史”“电影”的荣光,起文化内涵,对历史,对文学,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还有直接让这两位成为总编剧这种用人不疑的决定,则是让二人的心中不断狂呼“忠诚”!
听得二人心潮澎湃!
只是很平淡的请求,二人却霎时间起立,激动地无以复加,
从外地赶过来的疲惫感,也瞬间消失无踪!
那种难以言喻的感受,直冲颅顶,直击心灵!
马伯雍低头一看,他买的三星手机,此刻都自动满电了,一秒六格电,只是发电的极限!
曹忠目光扫过二位,明显能感觉出他们的激动,继续沉稳道:
“马哥,于教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华夏的故事浩如烟海,为何没有人把他们搬上银幕,让那有些片段穿透时光,直击人心?”
他微微停顿,让问题在空气中萦绕片刻,然后才进入正题。
“从怛罗斯之战到大唐灭亡的这百余年时光。这是一个时代的十字路口,东西方帝国的剧烈碰撞,国内国外政局的惊人更迭,形成了无数悲欢离合。”
马伯雍身体微微前倾,他作为“历史可能性”的爱好者,敏锐地捕捉到了曹忠话语中蕴含的巨大叙事空间。
曹忠的声音则是变得沉凝,怅然道:
“你们想,在西域最鼎盛的大唐,遇上了扩张最凶猛的吐蕃,偏偏内部又接连遭遇惊天之变……
安史之乱抽空了河西精锐,吐蕃铁骑趁虚而入,切断了安西、北庭与中原的血脉联系。”
于赓哲轻轻点头,作为唐史专家,这段历史他再熟悉不过,但他好奇的是这位导演的视角。
“但我想拍的不是衰落本身,”
曹忠的话锋却陡然一转,眸中神色清冷,
“我想拍的是,在肉体与疆土不可避免滑向衰亡时,那种精神是如何屹立不倒的!
我想告诉观众,安西都护府那面战旗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插在哪里,哪里就是大唐;
更是因为旗帜所在之地,承载着怎样的精神高度!
而现在,很多人忘记了。忘记了咱们浪漫,长情,恢宏的精神文明。”
“我们有自己的叙事土壤,创作逻辑,虽然有些时候存在局限性,比如夔东十三家可能拍不出,但大唐为何不行?
归根结底,是没人愿意下苦工。
话语权自己不去把握,就只能看着别人的故事,装成史诗片的样子,侵蚀咱们的文明,被咱们的观众,错认为责任和忠诚在好莱坞当中。
而咱们的电影如果成功,不只是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更是华夏历史商业大片的新路,是中皮中骨的新叙事。
不妥协,不媾和,堂堂大道,才会越走越宽!才能走向最终胜利!才能点燃华夏文明。”
“噗——”
马伯雍猛地吸了口气,被击中了,心头狂跳!
他是个作者,当作者的,没人不希望把自己的故事搬上银幕当中。
曹忠所言,让他一时词穷。
他下意识攥了攥拳,指节有些发白。
“旗帜所在……精神高地……”
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画面:白发苍苍的老兵在黄沙中仰望残破的军旗,长安的少年在诗歌中想象着西域的雄浑……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命运在这一刻交织在一起。
而于赓哲,这位一向以理性冷静著称的学者,此刻也感到胸膛里有一股热流在涌动。
他研究隋唐史书十七年,看过无数冰冷的史料、枯燥的报告,
但曹忠这番话,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情感深处的闸门。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坚守孤城的将士,他们守护的已不仅是疆土,而是一个文明的信念。
这种解读,既有历史的筋骨,又有人性的温度。
曹忠精准地捕捉到了两人的动容,他继续加码,声音充满了感染力:
“二位,我相信,你们和我,一定能为了那段历史,做些事情,
你们也能看到,我的团队内的编剧都很年轻,
而我选择你们,是相信你们的热忱,相信你们对那个时代的温情。这和圈内很多知名编剧的圆滑不同。
我们要制定属于历史大片的真正的审美规则,是华夏传承数千年的精神文明,
而且,未来这甚至是一个体系。
一场历史大片,艺术叙事结构上的革命。
只安西军之后,我就能想到三部曲,想到文明在绝境中展现出的最坚韧、最高贵的姿态。
而这些,需要你们这些有志之士的加入。”
马伯雍站起身来,喉头滚动。
“我加入,我拼命。”
他已经不想等,他想辞职,甚至加入诚影。
他本以为自己作为一个作者,写下《风起陇西》这样的故事,已经很有才华,很有格局。
但和曹导比起来,小了!
格局小了!
于赓哲也站起身握手,只说了四个字,“责无旁贷。”
曹忠点头:“我代表不了娱乐圈,也代表不了观众,我谨代表我自己,感谢二位。”
他声音笃定:
“安西军的故事是开始,但我相信绝不是终结,华夏艺术文化开启三十年内,此类叙事稀有,是条没有人去走的路。
但我相信,这条路,是对的路。
外人的史诗级全靠幻想,只有华夏的史诗级,在漫长的时间河流中,都是一个个人的真实命运。
而这些人,才是华夏精神,华夏艺术的真正内核和创作逻辑,他们应该传扬,他们值得传颂。
所以,感谢二位!”
曹忠道谢之后离开,转头去安排王仁君和戚九洲其他的项目内容。
走在路上,不知为何,他忽然想到了易中天的“明亡于朱元璋”的评价。
在很多人看来,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分的权利。
但曹忠看法不同,答案很重要。
而这群人的定义权很难绷,很多人,其实都得扫进故纸堆。
这一点上,和需要去好莱坞反向的藏着掖着砸钉子不同,
他需要如同摁死王安那样,
堂堂正正的,
把他们拉入历史文化优势心理复苏的大势当中!
将认知框架和文化自信拉出来,疯狂赞誉!疯狂鼓励!形成范式!
让西方的蝇营狗苟,陷入人民精神文明的汪洋大海当中!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113/1111099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