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投机附势,掌控江南
第478章 投机附势,掌控江南
东暖阁。
顾秉谦刻意放慢了脚步,想掩饰手心的汗,却没料到刚跨进门槛,就撞上大明皇帝朱由校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
「臣礼部侍郎顾秉谦,恭请陛下圣恭万安!」
他慌忙撩袍跪地,膝盖砸在青砖上,发出一声闷响。
怀里的锦盒硌得肋骨生疼,那里面装著「万民书」,还有抄录好的「数百官员联名信」,此刻却像揣了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神不宁。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既没叫他起身,也没开口问话。
暖阁里静得可怕,只有烛火「噼啪」炸响的声音,还有顾秉谦自己越来越重的呼吸。
他偷眼往上瞟,见陛下的目光落在他怀里的锦盒上,眼神冷酷,不由得赶紧低下头,后背的汗瞬间浸湿了衬袍。
过了约莫半柱香的功夫,朱由校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著几分漫不经心。
「侍郎此番前来,莫不是要和朕打擂台?」
「咕噜~」
顾秉谦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
他攥紧锦盒的手更用力了,语气却强装镇定:
「臣——臣不知陛下所言为何。
臣今日来,是为江南民生之事,想向陛下禀明实情。」
「装糊涂?」
朱由校嗤笑一声,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陡然锐利起来,像两把出鞘的刀,直刺顾秉谦。
「这些日子,你与钱谦益在府中密谈,深夜召江南籍官员议事。
松江的布商、苏州的盐商,每隔三日就给你递一次信。
连北直隶的几个致仕御史,都被你说动,要联名递折。
你做的这些事,真当朕不知道?「
皇帝每说一个字,顾秉谦的脸色就白一分。
「你在此时来见朕,不是要拿江南的乱局压朕,不是要逼朕罢免袁可立、停了整顿江南之事,难不成真是来给朕请安问好的?「
顾秉谦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胸口剧烈起伏著。
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做得如此隐秘,陛下怎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
和钱谦益的密谈是在书房,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
与江南商贾的通信,都是通过心腹仆役转交。
连说服那些官员,都是在府中的隔间里。
难不成—府里藏了厂卫的眼线?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吓得他浑身发冷。
他强撑著抬起头,声音带著不易察觉的颤抖:
「臣—·臣绝无与陛下打擂台的意思!只是江南如今盈沸,织户闹、流民反,再这么乱下去,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他故意加重了「死」两个字,又补上一句。
「臣听闻,白莲教的人已经混进乱民里了,若是让他们得了势,江南说不定会被打成一片白地!
陛下,此事关乎大明半壁江山,恳请陛下三思啊!「
他以为搬出「白莲教」「半壁江山」,总能让陛下忌惮几分。
毕竟去年,白莲教在山东闹过一次,朝廷花了半年才平定,陛下不可能不记得那场乱局。
可朱由校只是冷笑一声,声音里满是嘲讽:
「照你的意思,朕不听你的,不罢袁可,不停整顿江南,我大明朝就要亡了?」
这话像一记耳光,狠狠扇在顾秉谦脸上。
他张了张嘴,想辩解「臣不是这个意思」,却被陛下的眼神堵得说不出话。
那眼神里的轻蔑,像在看一个跳梁小丑,让他所有的底气都散了。
情急之下,顾秉谦猛地想起怀里的锦盒,连忙伸手掏出来,双手捧著举过头顶。
「陛下!此乃江南百姓的万民书,上面有数千百姓的签名画押,皆是恳请陛下停止苛政。
还有这封,是朝中数百名官员的联名信,都愿为江南民生担保,求陛下罢免袁可立,安抚士绅!陛下您看!」
他等著陛下接过锦盒,等著陛下看到「万民书」上密密麻麻的「血书签名」时,能有一丝动容。
可他等了半天,只听到朱由校冰冷的声音。
「数百名官员联名?还有所谓的万民书?」
朱由校的身体缓缓靠回龙椅,呵呵冷笑:
「朕倒要问问你,这数百名官员,是哪一党?是东林党,还是你顾侍郎拉起来的江南党?」
「呵呵!」
朱由校冷哼一声,继续说道:
「借著万民书逼朕改策,靠著官员联名逼朕换人。
顾秉谦,你这是要结党逼宫吗?「
「结党逼宫」四个字,像炸雷一样在暖阁里响起。
顾秉谦整个人都僵住了。
「结党」是大明皇帝最忌讳的罪名。
从嘉靖朝的严嵩,到万历朝的张居正,再到天启初年的王安,哪个结党的官员有好下场?
陛下这一顶「结党逼宫」的大帽子扣下来,别说他一个礼部侍郎,就是整个东林党,都要被拖下水!
他想挺直腰杆辩解,可对上朱由校那双锐利如刀的眼,气势瞬间矮了半截,声音都带著颤:
「陛下明鉴!江南之事牵扯数十万生民,臣等绝无逼宫之心,只是—只是要让陛下看清真正的民意,莫要被袁可立的酷政蒙蔽!」
他说著,把怀中的锦盒再一次举过头顶。
可朱由校连眼角都没扫那锦盒一下,声音里满是毫不掩饰的嘲讽:
「民意?顾侍郎,你倒说说,你们这些官绅,能代表多少百姓?」
「陛下.」
顾秉谦张了张嘴,刚想扯「士绅乃乡梓表率,民之所向」的套话,就被朱由校的话打断,语气陡然转厉,字字都带著锋芒:
「你们这些士绅靠著优免权』,举人免十丁徭役,进士免二十丁。
松江府的举人王某,家里本只有百亩田,却借著优免』的由头,把邻村五十户的民田都「诡寄』在自己名下,说是代为管理』,实则每年收的租子比官府赋税还重!
那些失地的农户,要么给你们当佃农,交六成租子。
要么逃去城里当流民,冻饿街头,这就是你们口中的民意』?」
朱由校目光扫过顾秉谦发白的脸,继续道:
「万历年间,江南士绅占田超五成,徐阶家族单在松江就占了二十四万亩!
你知道这意味著什么吗?
意味著三万农户没了活路,只能去给徐家种桑养蚕,织出的丝绸卖十两银子,农户只能得五钱加工费。
这些人的民意』是保田免租』,而你们的诉求是扩田加租』,你敢说你们代表的是他们的民意?」
顾秉谦的额头开始冒冷汗,后背的官袍都被浸湿了。
他没想到,陛下对江南士绅的底细摸得如此清楚,连徐阶家族占田的亩数、农户的租子比例都了如指掌,这些事连他这个江南出身的官员,都只是隐约知晓,陛下却像亲眼见过一般。
「还有赋税!」
朱由校的声音更高了些,带著几分怒意。
「你们享有免粮免役』的特权,朝廷的税银徭役,最后不都转嫁到自耕农身上?
万历年间推行均田均税』,江南官绅本该承担三成赋税,可你们贿赂地方官,把税银全摊到普通农户头上。
苏州的自耕农,原本一亩田缴三钱税,转嫁后要缴四钱五,逼得多少人卖田卖女?」
「万历二十九年,苏州织工起义,葛成带头砸了税使孙隆的税卡,反对加征织机税。
当时你们江南士绅是怎么做的?
你们说织工「聚众作乱』,让家丁帮著官府抓拿,最后葛成被下狱,上千织工被流放O
那时候你们怎么不代表民意』?
怎么不替织工请愿?」
顾秉谦的脸彻底没了血色,嘴唇哆嗦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想辩解「那是因为织工真的作乱」,可话到嘴边,却被皇帝接下来的话堵得死死的。
「你们所谓的民意,不过是触及自身利益时的幌子!
朕推行「皇权下县』「清丈土地』,要查你们隐瞒的私田,要收你们逃避的赋税,你们就伪造灾民请愿书』,写什么「宁受水患,不纳皇恩』,把反对清丈说成是「百姓不愿被官府压榨』!
你们还编戏曲、写话本,唱《救灾司劫民记》,把救灾司的官说成是抢粮的强盗,让百姓以为你们是在为他们发声。
可实际上呢?
你们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隐田和免税特权,等风头过了,百姓该缴的税一分不少,还得替你们多缴!」
朱由校目光如炬,死死盯著顾秉谦:
「嘉靖年间,严嵩和徐阶争相位,徐阶不也是让你们江南士绅「联名上书」,说严嵩党羽搜刮民财、民怨沸腾?
把权力斗争包装成「民众反贪官』,可徐阶掌权后,他家族兼并的土地比严嵩还多,江南百姓的日子更苦。
你们这套借民意』打击对的把戏,朕看得明明白!」
「若真听信了你们的「民意』,把袁可立召回,停止整顿江南,那失地农民的民意谁来管?
被转嫁赋税的自耕农的民意谁来听?
到时候,民众的诉求只能通过暴力反抗来表达,苏州织工起义的事再来一次,白莲教趁机裹挟流民,江南真要打成一片白地,我大明朝才会真正乱民四起、烽火连天!」
最后一句话,朱由校几乎是吼出来的。
顾秉谦被吓得面无血色。
他的锦盒早已掉在地上,「万民书」散了一地。
砰砰砰!
顾秉谦把头死死地磕在金砖上,额头撞得生疼,却不敢停下。
冷汗顺著脸颊往下流,滴在地上,和「血渍」混在一起。
他彻底慌了。
他从没想过,当今陛下对官绅的猫腻、对民意的真假,看得如此透彻,透彻到让他脊背发凉,连一丝辩解的勇气都没有。
他只能把脸贴在冰凉的金砖上,肩膀不住地发抖,嘴里反复念叨著「臣罪该万死」
却再也不敢提「民意」二字。
完了!
完了!
这下子,不仅官位没了,性命也要不保了。
就在顾秉谦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时,朱由校的声音突然响起,没有了之前的雷霆之怒,却带著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从容:
「你是罪该万死。不过,要朕饶过你,也并非是不可能。」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得顾秉谦浑身一僵。
他原本紧绷的脊背瞬间松弛,却又因为难以置信而微微颤抖,连呼吸都忘了节奏。
过了片刻,他才敢缓缓抬起头,额前的发丝被汗水黏在皮肤上,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满是疑惑与狂喜的眼睛,望向龙椅上的朱由校:
「陛下——此话当真?」
朱由校看著他这副惊魂未定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朕乃皇帝,一言九鼎,从不说虚言。
你顾秉谦,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及第,从翰林院庶吉士做到礼部侍郎,历任中允、谕德、庶子,掌过詹事府,纂过玉牒。
在朝堂摸爬滚打三十年,总该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
朱由校绕过顾秉谦,主要是因为这人从来就没有什么坚定的原则。
历史上,魏忠贤掌权的时候,这家伙毫无心理压力的给魏忠贤做狗,捞了个首辅的位置。
他这个人,满嘴道义,实际上都是在为自己打算。
东林党得势的时候,他依靠东林党人平步青云。
如今东林党岌岌可危,他自然也能毫不犹豫地转向。
这样的「墙头草」,恰好是用来瓦解江南士绅联盟的最好利器。
「你不算是无药可救。」
朱由校的声音又温和了几分,像是在循循善诱。
「朕也愿意给你一条生路。」
顾秉谦听到这话,哪里还敢犹豫?
他「噗通」一声又磕了个响头,额头重重撞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语气里满是急切的谄媚:
「请陛下示下!臣万死不辞,必定尽竭,办好陛下交代的任何事!」
此刻他心里再清楚不过。
东林党已经护不住他了,钱谦益的「联名逼宫」不过是自寻死路,只有紧紧抱住陛下的大腿,才能保住自己的官位和性命。
之前对东林党的那点「香火情」,在生死面前早已荡然无存。
朱由校看著他这副趋炎附势的模样,心中毫无波澜,只淡淡开口:
「事情不难。朕也不是要将联名信上的人尽数问罪。
牵连太广,于朝堂稳定无益。
你只需替朕拟定一份「首恶名单』,把钱谦益、周起元这些挑头煽动民变、私通士绅的罪行,还有证据,一一列举清楚,然后以你礼部侍郎的名义,上书通政使司。」
顾秉谦的心脏猛地一缩。
拟定首恶名单?
这分明是让他亲手把东林党的核心人物推出去,是让他自绝于所有江南士绅!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钱谦益得知消息后怒目圆睁的模样,看到了东林党人日后对他的唾骂,看到了江南士绅圈子里再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冷汗再次顺著脊椎爬上来,浸湿了他的官袍内衬。
「怎么?不愿意?」
朱由校的语气骤然变冷,目光像两把锋利的刀,直直刺向顾秉谦。
「还是说,你还想著跟钱谦益他们一条路走到黑?」
「臣愿意!臣当然愿意!」
顾秉谦被这突如其来的冷意吓得一哆嗦,连忙再次磕头,声音都拔高了几分。
「钱谦益那等乱臣贼子,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勾结乱民、煽动暴动,妄图逼宫犯上,人人得而诛之!
微臣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只是之前苦于没有证据,如今能为陛下除奸,是臣的荣幸!」」
他说得义正辞严,仿佛之前与钱谦益深夜密谋的人不是他。
为了自保,他早已把「同门之谊」「东林情分」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性命和官位更重要。
朱由校看著他这副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模样,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真切的笑容,挥了挥手:
「既然愿意,那就去办吧。记住,名单要详,罪行要实,莫要让朕失望。」
「是!臣遵旨!臣定不辱使命!」
顾秉谦如蒙大赦,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躬身退到暖阁门口,脚步虚浮得几乎要绊倒。
他走出暖阁时,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却没让他觉得冷。
他的官袍早已被冷汗浸透,贴在身上,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
站在乾清宫的台阶上,顾秉谦回头望了一眼那朱红的宫门,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从今往后,他再也不是东林党人,而是陛下手中的一把刀,一把用来切割江南士绅势力的刀。
他攥了攥手心,心里默默念著:
「钱谦益,莫要怪我——·要怪,就怪你看不清时势,非要跟陛下作对。「
东暖阁内。
顾秉谦踉跑的脚步声刚消失在暖阁外,司礼监掌印太监魏朝便棒著那封还带著顾秉谦汗湿痕迹的联名信,轻手轻脚地走上前来。
这胖太监眉头拧成了疙瘩,眼神里满是不解。
「陛下。」
魏朝躬身站在案前面,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联名信上的官员,足足有两百多个,个个都签了名、画了押,明摆著是结党串联,要跟陛下对著干!」
他把联名信轻轻放在案上,点了点信尾密密麻麻的签名。
「只要派锦衣卫顺著这些名字查下去,一个个抓起来审,连他们跟钱谦益、周起元的勾连都能查得明明白白,岂不是能一劳永逸,绝了后患?」
他跟著朱由校两年多了,见惯了陛下对贪官污吏的狠厉。
当年韩炉被流放,那些跪谏言官被扔进诏狱,哪一次不是雷厉风行?
可这次明明有这么确凿的证据,陛下却放了顾秉谦,还要让他去拟「首恶名单」,反倒对这两百多个联名官员网开一面,实在让他想不通。
朱由校闻言,从案上拿起那封联名信,拂过那些墨迹未干的签名,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却没立刻回答。
晨光已透过窗棂,把暖阁里的青砖照得发亮,远处传来宫娥扫地的轻响,一切都透著驳盲。
可这驳盲之下,藏著的是朝堂的暗流,是江南的烽火。
他缓缓转过身,把联名信放回案上,目光落在魏朝脸上,语气平静却带著穿透人心的锐利:
「魏伴伴,你倒说说,这两百多个官员,仫是全抓了,会怎么样?」
魏朝愣了愣,下任识地回道:「自然是——是震慑那些敢跟陛下作对的人啊!」
「然后呢?」
朱由校追问。
「吏部的官员抓了一半,谁来管铨选?
户部的主事抓了.几个,谁来核赈灾粮?
更别说还有翰林院的编修、地方的知三。
这些人虽签了名,却未必都是主谋,有的是被钱谦益胁迫,有的是怕得罪江南士绅,真把他们全抓了,朝堂岂不是要瘫痪?「
魏朝张了张嘴,想说「还有候补官员」,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候补官员哪有这些老臣熟稔政务?
真要换一批人,不说新政推行会停滞,光是日常的漕万、赋税、科举,都要乱上一稳子。
「更要紧的是。」
朱由校的声音沉了些。
「江南的士绅本就因为整顿江南而怨声载道,仫是见朝堂上半数官员都被抓了,他们会怎么想?
会不得朕是要赶尽杀绝,断了他们所有退路。
到亥候,他们不再跟乱民互相利用,反而拧成一股绳,真的跟著白莲教、海盗反了,你丕得袁可立的兵,能在短亥间内平定吗?「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得魏朝瞬间清醒。
他终于明白,陛下不是「手软」,而是看得更远。
对于这些抱团自保的官员,抓得越多,反弹越烈。
逼得越紧,乱得越凶。
江南本就乱了半个月,许多士绅死了,救灾的蛀虫被清了,士绅的核心势力已经交了,仫是再把朝堂搅得鸡飞狗跳,反而会给那些还在观望的人「逼上梁溉」的理由。
朱由校见魏朝脸上的疑惑渐渐褪去,轻轻摇了摇头,心里想道:
后世清朝康熙朝便有吏部小吏任伯驳个人秘乡编纂百官行述,想以此要挟朝堂,结果康熙不没拿这册子抓,反而当众烧了它。
康熙为何要烧?
就是因为他知道,那册子里的官员欠多,真要抓了,朝堂就垮了。
法不责众,从来都不是纵容,是权衡。
这些联名的官员里,有该杀的首恶,也有该罚的从犯,更有该放的胁从。
把首恶揪出来杀了,把从犯贬谪罚俸,给胁从一个悔过的机会,既清了病根,又盲了人心,这才是治国的道理。
朱由校继续说道:
「江南乱了半个月,该杀的蛀虫,比如严宽、比如那些私通海盗的布商,已经在乱里被除了。
该清的势力,比如东林党在书院的根基、土绅垄断的田产,也已经被搅交了。
现在朕要做的,不是赶尽杀绝,是收网。
让顾秉谦拟首恶名单,把钱谦益、周起元这些挑头的抓了,剩下的人见首恶伏法,又没被牵连,自然会乖乖听话,再也不敢跟新政作对。」
魏朝听到这里,终于彻底明白了。
他躬身行礼,语气里满是敬佩:「陛下圣明!是奴才目光短浅,只看到了抓』,没看到「控』。
,,「政治不是杀来立威,是严控来掌权。「
朱由校淡淡道,眼神里透著甩年兵不符的沉盲。
「朕要的不是江南无人』,是江南服朕』。
现在江南的士绅不敢反了,朝堂的官员不敢乱了,新政能推下去了,朕的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那些贪官、那些政见不合的人,么是能改,便用。
么是不能改,再除不迟。
能让对手为我所用,能让乱局为我所控,这才是真正的有为君王。「
当皇帝,不能随性而为。
什么亥候该做什么事情,做什么选择最好,就得去做,去选。
政治斗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罢了。
这便是政治,亦是帝王权术。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072/1111066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