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稳压器
又是一年五月天,桑羊安带着自己的儿子女儿来到农田。
妻子们要去找生产队的朋友叙旧,桑羊安在稍微吩咐了几句后就自己去了维修处。
维修处有一群人正在吸烟,看到桑羊安过来后就起身打招呼。
“队长!”
万户一般都是称呼万户爷,或者本身的官职。
桑羊安是生产队的队长,队长这个称呼更能代表在山农族的地位。
而且本身不是世袭领主,和手下本身就是上下级关系,队长更适合一些。
生产队长不世袭,北极武需要他们做什么就安排去哪里,桑羊安从同州到武州,从武州到冀州,又从冀州到洛阳再到江夏。
每一次调动都是解决北极武要解决的事情,去了之后有山农人听从使唤,算是世袭的流官,也可以说是勋贵之家。
桑羊安接过驾驶员递过来的烟,在下属帮忙点了烟后就抽了一口。
烟和酒都是比报纸更强的硬通货,尤其是外出打仗和晚上加班的时候,烟酒比看不清楚脸的女人更重要。
烟和酒都是过去的存货,今年的还没有产。
因为需求极大,产量又不高,所以就算是桑羊安也要省着点用。
桑羊安吸了一口,就能感觉出来这烟是去年的。
“今年的数据测出来了吗?”
“出来了,每台收割机每天可以收割30亩麦地。”
桑羊安皱起眉头,手指夹着烟看着几个操作工。
“怎么少了?我记得之前给的数据是每天能收割100亩。”
冯德工微笑说:“圣上的旨意。”
桑羊安今年刚回来,对洛阳的情况不太熟悉。
关于内燃机和农业规划的事情,洛阳有洛阳的安排,夏城有夏城的安排。
“圣上怎么说的?”
桑羊安和北极武见面次数少了很多,去江夏也就刚两年,可回来后就感觉很不自在。
思前想后,还是想回来养老,不想在南方待着。
远离权力的中心后,情报获取就少了很多,能管的事情也少了很多。
再有就是手里的烟和一些特殊物品的获取,也变得艰难了不少。
如今和以前的老部下一起抽烟,这种平等对桑羊安来说,算是退步了。
机械队的队长冯德工介绍了一下如今的状况。
“圣上说不必追求火车轮船那样的高功率,应该精简,在减少对牲畜的依赖时,也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以前马拉收割机一开始是十几匹马,后来精简到了三四匹拉一个稍微小的收割机。”
“蒸汽机要烧煤加热后才能启动,还总是出故障,一台机器需要二三十个人运行。”
“现在的煤气收割机一天八小时能稳定收30亩,只需要两个人就行了,不需要养马喂马,也没有蒸汽机那么贵,就是现在才二十多台,大部分还是用老的收割机。”
“单论每天收割数量肯定不如一台大型蒸汽机,优势是更小更便宜,没有蒸汽机那么笨重,拐弯方便,操作也方便。”
桑羊安看着旁边停靠的煤气内燃收割机,“这也是烧煤的?”
冯德工点了点头,“也吃煤,用的是煤油,这几年煤油产量用不完了,就用这个。”
这个时期石油的主要产品是煤油,主要用途是用于点灯照明,取代了昂贵的动物油和植物油。
汽油和重油在当时是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品。
汽油太易挥发和爆炸,被认为几乎没有用处。
当前时代的主要燃料就是煤和煤油,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需要太多材料,而蜂蜜蜂蜡制作太麻烦。
冯德工开始为桑羊安介绍煤油石油这些奇怪玩意儿,这种东西根本听不懂。
桑羊安抽了一口烟,目光有些深邃,“几年没回来,我就感觉跟不上了。”
冯德工询问:“队长你不是在夏城当大官,辅佐太子吗?”
桑羊安露出无奈的苦笑,“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回来看看。”
桑羊安明显不想谈夏城的事情,随口问了生产大队的情况。
“今年亩产多少?”
“410斤。”
桑羊安愣住了,抬起头看着冯德工,“多少?”
“410斤。”冯德工面色凝重的回答说:“今天称了几百亩地都是差不多的数。”
桑羊安觉得这个数字太恐怖了,已经快要赶得上南方大米的产量。
“怎么会那么多?算对了吗?”
桑羊安还是感觉有问题。
冯德工回答说:“我一开始也不信,亲自带着人用镰刀割了一亩实测,实际上比410斤多很多,我们按照去壳算的是410。”
“原因也简单,土壤肥力,农药,高产种子。”
“现在每年青苗的时候都有人在麦田里剪穗,选育出优质的高产种子。”
“新搞了杀虫的农药,土里的虫卵也翻出来少了。”
“化肥正在搞,弄的是氮肥,不是鸡蛋的蛋,是新字,圣上有个儿子就叫北极氮。”
冯德工身边的一个中年人笑着说:“四百斤算什么?隔壁田地里的土豆亩产两千斤了,我们几个现在都为难怎么写报告,怕圣上不信这个。”
作为高产作物,比小麦水稻拥有更强的适应力。
对环境的适应力让土豆在土壤肥沃的地区,爆发了惊人的产量。
这种产量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也会改变餐桌上的食谱。
冯德工点了点头,对这些数据铭记于心。
不光他记得清楚,其余人也都记得很清楚。
武王必定会询问这些事情,到时候说错了或者吭吭哧哧,全家被流放都是轻的。
不论是女人还是小孩都必须要清楚,她们丈夫或者父亲如果工作搞不好,她们也要一起跟着倒霉,不要有耍了性子不需要负责的念头。
如果丈夫是一个官员,那么他每天在外面工作,妻子必须要支持。
这是压力,武王给的压力。
压力没有让家庭变形,反而让很多家庭稳固和睦。
外无压力,内无贤人,家庭必亡。
北极武的良苦用心这些人不懂。
桑羊安也好,冯德工也好,都对武王这些年来提供的保障缺乏最真实的理解。
即使是他们负责的工作,这些人也都是只比一般人稍微强一点,别人只要学习几个月就能迅速胜任这些工作。
冯德工微笑说:“土豆只要三个多月就能成熟,产量比小麦高太多了。”
桑羊安听到后回答说:“土豆的产量确实是高,就是不太好吃。”
冯德工笑着说:“土豆根本吃不完,多余的要拿来酿酒,今年开始烟酒厂都开始开工了,山农省那边今年也种了一些土豆,不过主要还是搞工业,土豆都是在山区里种。”
“那片平地太少了,圣上说是给回来的人准备住房,把原来的私人土地都回收了盖房子和公园学校图书馆,还有医院活动室什么的,总之挺好的,我们要那些地也没用,不如给圣上用。”
桑羊安没有听说这个事情,对远离洛阳的坏处越来越理解,也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放弃世袭当京官。
“是啊,私田也派不上用场。”桑羊安觉得回收私田是应该的事情。
出了事情的时候,几亩地根本派不上用场。
不出事的时候,依照山农族的耕种能力,粮食的价格主要是运费。
而且山农国确实是保障了所有人的生存问题,十年来山农国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也早就深入人心了。
冯德工旁边抽烟的副队长看着桑羊安,轻声说:“圣上说南方种红薯,北方种土豆,还说红薯的产量应该比土豆高,红薯一亩多少产量?”
桑羊安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你他妈的谁啊?你来问我?
“两千斤。”
桑羊安简单回答了一句,随后越来越窝火,随便找了个人聊天就走了。
实际上第一批红薯的产量只有一千三四百斤,只是稍微种植一些看看。
黄淮省产量高的原因是北极武重视。
北极武交给冯德工等人任务,这些人就要重视,就要全力对待。
给夏城的安排因为夏城事情众多,上上下下对这种粮食的事情缺乏关注。
夏城上面是洛阳,下面是岭南,左边是川蜀,右边是江南,本身是漕运集合点,又是鱼米之乡。
这种优势地区根本不会缺粮,哪里会在意这种所谓的高产作物。
大家都忙着政务和城市的事情,这种小事情交给下面农户就行了。
冯德工等人因为是专门搞农业的,这玩意儿又是武王找了多年的农作物。
敢把事情搞砸了,一万多家庭都要去西北沙漠植树造林。
给最好的地,上精心堆积的肥料,除虫除草,洒水灌溉,提供专业化的管理。
生产队一万多户,二十多万人,很多小孩子从小就被带到地里熟悉农活,熟悉马匹和机械。
十多万的小孩子嗷嗷待哺,全家老小的活路都在一个户口上。
冯德工等干部都在熬夜加班统计和记忆各种资料,女人们也都很理解丈夫的工作,主动做饭送饭,尽可能的不去打扰男人工作。
从修路和修工厂等任务开始,北极武就不断给干活的人提供户口工作。
武王从来不会亏待干活的人,但是你最好把交待的事情办好,不然光死一个多半是不够的。
公元十年五月末,北极武来到农场视察。
看着在地里挖红薯的女人孩子,北极武又看了干部们从地里挖出来的一亩地新鲜红薯。
造假是会死的。
北极武一直都讲究实事求是,一亩一百多斤的时候不会怪罪手下人,一亩四百斤的时候也不会怀疑手下,只要是真的就行。
只要有理有据,北极武一直都尊重事实。
“启禀圣上,洗好测量后,一亩地红薯是2112斤,一亩地土豆是2205斤。”
因为北极武说过红薯产量应该比土豆高,导致这个数据让在场的人都有些担心。
北极武对这个结果倒是很满意。
“还行。”
“土豆种植久了容易退化,需要对种薯进行脱毒处理,今后要注意对种薯的改良。”
北极武介绍了一下自己对土豆的理解,两个都是地下作物,也都是未来人口爆炸时代的稳压器。
众人走到一个瓜棚下吃着西瓜,一边吃瓜聊着农场的事情,一边看着远处在田地里干活的女人小孩。
“我给一千个进洛阳当公共户的名额,进去后提供三十平住所,提供子女入学资格和一切公共户待遇。”
“主要是负责后勤运输,洗衣做饭,运菜搬东西之类的事情,年龄二十五岁以下,从奴仆十年以上家庭里选,把这次机会给没有继承权的年轻人。”
就如大家所想的那样,北极武也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口名额。
如今是公元十年,为奴十年以上的家庭……那只能是当初跟着过来的那批人了,也是第一批进洛阳的山农人。
嫡长子制度不仅是体现在皇位的继承上,在工作户口和福利的分发上,给最先的老人确实是最稳定的。
北极武找不出这次事情里力挽狂澜,发挥过大动脉功能的功臣。
既然是全体人的功劳,不存在不可或缺的那一人,那为了防范名额里夹带私货,以权谋利,就只能按照效忠时间来稳定一切。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就不能忽视大部分人的利益。
山农国的规矩一直都是优先自己人,北极武的决定合情合理,也能让所有山农人认了这个安排。
在都是自己人的前提下,京城的人肯定是更加自己人。
在都是洛阳人的前提下,武王身边的奴才仆从就又更加自己人了。
不公平也是一种公平,只要一直都认可,一直都执行这种规定,那它就是最公平的规定。
任何想要动摇这个规定的人,都会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反扑。
山农人和自诩为山农人的群体,内部会争抢名额利益,但是在外人想要染指的时候,必定会团结起来对付外人。
分发猪肉的刀子始终都在北极武手里,其余人都没有资格触碰这把染血的刀。
北极武会慢刀子分配利益,不光是院子里的人,就连门口排队的人也都能分到一些。
这些人也会给钱交税,提供生猪,为北极武打猎畜牧。
组织需要一个话事人,没有一个能稳定所有人的皇帝在,国家就团结不起来。
制度再优秀,也需要强人政治,一个强大的领袖才是做大做强的关键。
北极武就是山农人和汉人胡人都认可的皇帝,他能相对公平的处理各族之间的事情,也能够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草原人也好,西亚欧洲蛮子也好,大家都可以忍受常胜皇帝的残暴,但是绝对不认可一个窝囊无能打败仗的仁慈皇帝!
杀了契丹几万人,杀了蒙古几万人,但北极武在两部里威望反而最高,两部落都觉得自己和武王最亲。
没被北极武打杀过的云中部,反而很一般,各方面都是陪衬,一点都不自信。
辽东部和归化部,都是非常自信的,回到山农国就像是回家一样,不像云中部的人一样像是乡巴佬。
黄淮生产队多了一千个洛阳户口名额后,人们对于武王下达的指令更加关心了。
北极武没那么多事情,带着老婆孩子乘上实验多次没问题的专用列车,在炎炎夏季前往炎热的南方海岛避暑。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071/111109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