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还好我重生了! > 第398章 集团化管理

第398章 集团化管理


俩人在雪茄室谈了半个小时。

    出来时,吴光正眼神有些莫名。

    “陈总,真的要用金融信息来威胁他?”

    陈学兵提出的计划简直让他惊骇,要让深圳副市长在会上宣布大陆金融监督入港!

    关键是,他居然能办到!

    陈学兵轻笑起来:“吴总,只是针对大陆居民金融监管的一个试点,都是在CEPA框架下运行,既不需要修法,也不需要单独立法,仅需香港税务局不反对内地政策宣示就行了,香港什么都不用干,这件事也不需要吴总出力,会有人接洽的,我们仅仅是在会上宣布罢了,这也是两岸互联网互通的一部分嘛。”

    领导让他倾力发展大陆互联网入港,他自然也是要到了一些条件的。

    条件,就是联合香港金管税务,搞一个针对内地居民的跨境资本预警系统,强制所有中资驻港银行(中银香港、工银亚洲等)实时报送单笔超5000万港元转账,重点核查大陆至香港离岸端分红资金与境内税款差异,尤其是大陆刚刚兴起的离岸信托。

    就是防止内地资金随意通过香港渠道向外大额转钱。

    这本来就是国家法律规定了的,属于大陆外汇金融风险隔离的重要渠道,香港方面要无条件配合,只是以前没有相关的互联网技术支持,没做这么细,随着陈学兵的两岸互联网系统建设,由深圳和陈学兵的技术团队先建试点,而后大陆金融监管系统逐渐接手罢了。

    审查的也只是内地居民大额往来,居民往返两岸正常消费之类的小额转账并不会触发审查,也不涉及外资审查,对香港的自由港地位不会有什么影响。

    关键是,这套大陆的审查机制,要接入香港的互联网金融系统,并且有权对一些港资的周转信息进行调阅。

    虽然不是直接审查港资,但有关联性审查嘛,大陆资金进了香港,肯定是转来转去的。

    那.这套系统虽然无权拦截大多数转账,但是查了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不可阻断,但可洞见。

    不追求实体入驻,而追求“数据在场”。

    陈学兵惯用未来之力,知道大陆以后会一步步加强对香港的金融审查,那么现在打破信息黑箱,就是创造一把“未来追溯过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样的数据不是陈学兵能随意调阅的,但数据通道是他的,有些人感受到了信息非对称,会心慌的。

    这件事对大陆金融监管有绝对的好处,正好商务部工作是领导分管统筹,香港贸易发展和审查工作正在商务部管辖范围,领导一个建议,就把这项工作纳入商务部今年的工作计划里了,这次正好在深圳搞个试点。

    “既然.陈总都能建立这样的通道,那这个东西不需要了吧?”

    吴光正此刻紧紧捏着陈学兵给他的资料,对这份资料的态度已经与刚才截然不同。

    互联网座谈会已不可逆,深圳副市长出席宣布数据监管试点,他不好也不能阻拦,可陈学兵这么做,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吗?

    他一手组织的会议,会上宣布如此不利于李家的信息,他不是公然站到了李家的对立面?

    陈学兵轻咳了一声:“吴总,数据通道建立是需要时间的,比如咱们要联合建立的光缆,还有我的前海大数据中心,我们的试点计划起码需要两年的建设时间,所以我跟你要的数码港免租金条件也是两年,大陆互联网企业到港筹备期间,要尽量降低费用。”

    这试点里面需要的技术和硬件配置多了去了,哪是短期能建成的?

    他做这个,是先以此背景震慑香港,震慑李家,让他们不敢乱来。

    要真正通过这套系统针对李家,那还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李家的房地产套现也还没到顶,数百亿的财产转移而已,以后将是数千亿。

    “对啊,我们还要联合建立光缆。”吴光正却又强调道。

    “吴总何意?”陈学兵扬了扬眉,心里其实已经察觉到一丝意味。

    吴光正脸色略带尴尬地晃了晃手里的资料:“陈总,你要体谅我的难处,我们并不想和李家撕破脸,既然陈总已经有了别的威慑,那这份资料.我能不能转交给李家?否则我这么支持你们,传出去会被港人骂死,倘若我给了他这份资料,我个人能表明一个较为中立的态度,至于其他的合作,那私归私,公归公嘛,互联网的事情是为了香港发展,我表明公心,也好放手支持。”

    陈学兵证实了猜测,扬了扬眉。

    他是没想到吴光正能明摆着说出来。

    来时他也没想到,这资料还能有这份妙用。

    “吴总,你让我很为难啊。”陈学兵叹了口气,“这份资料,可是我用了几亿港币才探出来的,绝好的机会。”

    “这样。”吴光正从袋子里抽出资料,把账户名单刷地撕了一半,“我只给这一半,剩下的一半,我给你推荐几个渠道,你自己去查。”

    陈学兵摇头笑了笑:“吴总,咱们就别自欺欺人了,这名单只要有一个到了李家手里,所有的账户我都查不到了,罢了,我们是朋友,既然你需要,我给你。”

    他心里其实也没把握能通过这个数据查到什么,没有吴光正帮忙,更不太可能。

    既然如此,顺水推舟吧。

    “感谢。”吴光正面露感激,伸出了手:“陈总,谢谢你提前通知我这些,也谢谢你给我个台阶下,否则.我很被动。”

    陈学兵只从这话里感觉到了一股阶级固化的味道,但面上仍不失微笑:“既然是朋友,何谈这些,吴总接下来可以把眼光更多放到大陆,咱们通力合作在更广袤的市场挣钱,你也不必有这么多后顾之忧。”

    “当然,谢谢你送我太太的礼物,我会好好珍藏的,十日之后,我们再见。”

    “再会。”

    诸事皆定。

    陈学兵4月6日早上回到汇金24楼时,发现人又多了不少。

    仅他这个楼层人员就多了十来号。

    一问才知道,集团人力资源部已经组建了,又开始了扩招。

    蔡志坚也回来了,听说他到公司,立马带着刚上任的人力总监来见他。

    叫邵晋,挺年轻的,看着也就三十多岁,整个人干练清爽,长得很帅。

    蔡志坚一介绍,还是个老资格。

    74年的,92年北大毕业,1993年就在广州宝洁(宝洁中国)人力资源部,02年做到了宝洁COE(专家中心)组织发展部主管,因为感觉晋升无望,遂通过光辉国际猎头介绍,来到蔡志坚办公室面试。

    说起宝洁,算是全球消费品市场的老大哥了,也是日化品独龙。

    18世纪创立的美国公司,1988年在广州成立中国公司,早期带入中国的旗下品牌有飘柔、潘婷、舒肤佳、护舒宝、碧浪、汰渍等,整个90年代,中国一半的电视广告都是这些品牌。

    新崛起的美妆类还有OLAY、SK-II,母婴类有帮宝适。

    这个公司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他们的人力系统在中国商界也是非常有名的。

    邵晋谈了谈最近几天对公司的了解,认为集团子公司目前的人事架构很是缺乏,非常适用宝洁的HR业务伙伴(HRBP,HR  Business  Partners)模式。

    他作了一个简单对比。

    以前的传统人力模式是“看病挂号式”,业务部门遇到HR相关的问题,比如要招人、有人要离职、要搞培训、有人闹情绪,就跑去找HR部门“挂号”。

    而宝洁的嵌入式HRBP是家庭医生式,把不同的HR伙伴塞进每个业务团队里,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一起办公,和他们朝夕相处。

    陈学兵听到这里开始皱眉头:“他们怎么工作?”

    “在同一个地方上班,一起开会、吃饭、聊天。”

    邵晋看出了陈学兵的不满之处,道:“这个HRBP并不是吃干饭的,他要花大量时间了解这个业务部门是干什么的,怎么赚钱,面临什么挑战,竞争对手是谁,部门里每个人的情况如何,目标是什么,困难在哪,必须比传统HR更懂业务,甚至要能参加业务部门的核心战略会议,每当业务部门需要人手的时候,拿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绝不瞎忙活。”

    “我们旗下有科技公司,工作专业程度很高,这种HR人才怎么培养?”陈学兵带了点好奇。

    “漏斗式筛选机制,筛选同专业人员,并且具备HR行业特质的人进行培养,比如说编程部门的HRBP起码要懂编程基础,能评估编程工程师的真实水平,我们再定向培养他解读财报、获知市场趋势、熟练使用专业软件、轮岗等能力。”

    “管理呢?这些人这么分散,怎么管理。”

    “我们的人力资源部要分三个重要部门,我们的下放的是HRBP部门;还有COE专家中心,负责薪酬、培训体系;SSC共享中心,负责事务性流程,比如工薪名单,社保等。下放的HRBP们要向业务部门负责人和HR职能线双向汇报,要开季度业务会,做组织评效,COE和SSC就在总部,常规化管理。”

    “这么庞大的HR部门,下面子公司的HR也不可少吧?重复了吧?”

    “子公司人力资源职能不会消失,而是缩减重构,主要负责合规监管、安排本地面试、调解团队内斗和突发情况等,子公司每千人保留5-10个人的HR部门就够了,由我们来解决专业性HR问题,进行高端猎头合作、跑行业峰会、并购人才整合、高校网络招聘,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子公司在HR领域投入的精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普通领导利用职权塞人。”

    “我看未必。”陈学兵抱起双手道:“普通管理模式下,小领导还真不可能跟子公司HR总监级别打招呼,得公司高层才行,现在HRBP都下放到部门办公了,他们级别低,大家又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招聘的时候,不得考虑那些小领导的意见?”

    他算是看出来了,蔡志坚弄这么个人来,是要和下面抢人事权啊。

    人事可是大问题,直接决定了十年、二十年后整个集团留下的是什么样的人。

    “这很好解决,设置好管理机制就好了。”邵晋简短答道。

    “具体怎么解决?”陈学兵眼神锐利,刨根问底。

    邵晋感觉到了这位的不好相处,沉吟了一下道:

    “HRBP薪酬由集团HR部门的VP(副总监)直接核定,VP要定期下去考察,业务领导仅提供30%绩效建议。晋升需经业务线评审,HRBP每18个月更换服务部门。举报通道独立化,违规干预举报直达集团邮箱,新HRBP入职签署《反干预承诺书》,违规者终身禁用,并进行官网公开通报。”

    一口气说出这么多条,近乎严苛了。

    陈学兵摇摇头:“过犹不及。”

    邵晋却道:“承压能力也是HR岗位的重要素质。”

    陈学兵表情略微松弛。

    这是一套比较现代化的人事管理方案,也许真的能做到微操招聘的程度,不用再一茬一茬的招聘,造成人员管理浪费。

    他要是没动心,也不可能听到现在。

    “先干吧,从总集团和长征开始,正好缺的人也挺多的,三个月后咱们看看成效再说,做得好,我再把奇点和股安建设的人事权逐步放给你们。”

    陈学兵拍板,邵晋算是正式过关了。

    邵晋露出职业化微笑:“好的董事长,方案做出来要不要给你看看。”

    “我不看方案,我要结果,我有我的考察方式。”陈学兵还是有些冷色。

    邵晋似乎也挺习惯的,头点了点道:“那我去办了,不过很多部门都是新建的,可能需要各部门领导一起开个会。”

    “你去办公室等我吧,一会我来办。”蔡志坚道。

    “好。”

    邵晋出去了。

    “不要操之过急,原有的校招计划不要贸然改动,先和子公司沟通,给大家一个适应时间。”陈学兵悠悠说道。

    “明白,我是觉得一个年轻化的公司,这样的人事制度值得尝试,奇点.权力太集中了,卢总的管理有一定的思维定式,你有没有觉得.奇点的工作气氛像个国企?一个科技企业,需要有一些新鲜的气味。”

    蔡志坚自然知道怎么跟陈学兵沟通,这么一描述,陈学兵也感觉到了奇点和展讯的不同。

    管理链条多少有点冗长了,以前奇点规模小还不觉得,上次去奇点,感觉很多审批都要亲自过卢韦冰和奇点董事会才能确认。

    开会的时候也是从上到下表态,没有展讯那种随时有人打断CEO发言的“挑战权威感”。

    传达事情也开始搞正式函件+公章流转,不像以前那样喊一声或者发个QQ就能解决一个问题了,虽然大公司是要将流程留档,但过于强调会流于公式化。

    是有点像国企的氛围。

    好在研发部门陈学兵一向很重视,卢韦冰从不怠慢,需要什么一直是特事特办,冲劲还是有的。

    不过既然问题已经意识到了,就必须要处理。

    管理,管理。

    公司迈上了新的台阶,又到了抓管理的时候了啊。

    陈学兵抬手看了一眼时间。

    “这几天我都在公司,发现了什么管理问题,全部报给我,我看看。”

    “哦?”蔡志坚略感意外:“诺基亚N95杀进来了,卖得很好啊,短短几天十几万台,加价加到7000块,我以前都不知道大陆居然有这么多有钱人,奇点也在整合华强北订单给代工厂们发单,这个时候,你不去深圳亲自坐镇?”

    “加就加呗。”陈学兵轻笑,“天要使其亡,必先使其狂,中邮普泰给他们包销30万台,还要找华为合作中国TD版拿移动的订单,赵科林(诺基亚新任中国区总裁)刚上任就拿这么大业绩,现在恐怕已经目中无人了,我最近事挺多,没工夫搭理他们,今天还要去开个会,京东的投资案,晚上投资人就到上海,你要不跟我一起去吃饭,认识一下?”

    “不慌不忙,看来你是有对策了。”

    “呵呵,麒麟上线还有一个月,先让他狂一会,让友军们慌一慌再说。”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065/111107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