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 > 第122章 神都洛阳的详细消息

第122章 神都洛阳的详细消息


他的语气恢复了正经,仿佛刚才那个胡作非为的人不是他一样。

    上官婉儿深吸一口气,似乎也努力将刚才那荒唐一幕抛诸脑后。

    她整理了一下思绪,目光在李贤和刘建军之间扫过,声音恢复了以往的冷静和条理,只是微微有些沙哑:“太后陛下听闻扬州之事后,确曾震怒。

    “但王妃有孕的喜讯及时传入神都,很大程度上平息了太后的疑虑,此次召殿下与长史前往,名为叙亲,实为观察。”

    李贤在心里感慨,上官婉儿果然是难得的人才。

    至少李贤就很难做到前一刻还在那啥,后一刻又能状若无事发生。

    刘建军则是不出意外的点了点头,问:“什么时候出发?”

    “行程已定,三日后启程,婉儿会与二位同行,此外……”

    她压低了声音,接着说:“裴炎虽下狱,但其党羽未清,朝中暗流涌动,神都如今并非太平之地,二位还需早做准备。”

    刘建军点头:“先详细说说这段时间朝中发生了哪些事儿吧,信上三言两语听得云里雾里的……就先从武后和裴炎是什么时候起冲突说。”

    上官婉儿则是想了想,答道:“最初的起因是太后想要追尊自己的祖先,建武氏七庙,大臣们都不敢表态,但裴炎却说太后给娘家建七庙不合古礼,甚至以吕后为例,恐吓太后,说太后如果继续一意孤行,恐怕结局也跟她一样。”

    李贤一愣:“建武氏七庙?”

    刘建军则是啧啧道:“好家伙,太后建太庙,这是打明牌来试探朝中官员的反应啊!”

    上官婉儿点头:“自那之后,裴炎便和太后关系越来越紧张,直到发生裴炎被指控谋反这件事。

    “太后显然已经在朝中培养出了自己的嫡系,将裴炎定罪的过程中,有两人出力最多。”

    “一个是监察御史崔(cuī)詧,他说裴炎如果没有图谋不轨,怎么会逼太后归政呢?

    “一个则是凤阁舍人李景谌,李景谌倒是没个具体的说辞,只是坚称裴炎必定谋反,表明态度和立场。”

    “凤阁?”李贤好奇插嘴。

    上官婉儿恍然,解释道:“扬州叛乱刚起,太后便将今岁改元光宅,同时把所有的旗帜从红色改为金色①,又将洛阳宫改称太初宫,再一个则是是改官号,朝廷衙门及官职名称,全都焕然一新。

    “其中尚书省改叫文昌台,中书省改叫凤阁,门下省改叫鸾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成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这次,上官婉儿没说完,刘建军就插嘴:“啧啧,改年号、改旗帜、改都号,这可都是改朝换代的标志,她下面想干什么,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看来她是真打算明牌了,你接着说。”

    上官婉儿点头道:“因为裴炎被控谋反的原因,武氏七庙的提案最终还是通过了,做完这一切后,太后追尊武氏先人,追封自己五代以内的祖先为王,夫人为王妃,同时提拔武家子弟,武承嗣正式拜相,武三思升为夏官,即兵部尚书……”

    刘建军则是在这时看向李贤,解释道:“你母后追尊武氏先人这点就不说了,说白了就是造势,但死祖宗管不了活人的事,所以你母后要想巩固自己的势力还得靠娘家人,提拔武家子弟就是这个原因了。”

    李贤点头,表示理解。

    刘建军则是看向上官婉儿,接着问道:“嗯,你接着说裴炎和武后斗争的事儿。”

    上官婉儿点头,接着说道:“对于裴炎谋反的事儿,武后自然是拿不出什么证据,所以当时支持裴炎一派的官员都说,如果裴炎谋反,那他们不也就都谋反了吗?

    “武后则是回答‘“朕知裴炎反,知卿等不反。’”

    刘建军嗤笑:“好家伙,这就是女人当权,底气不足,证据不足,主打一个我觉得是吧?”

    李贤也觉得这事儿匪夷所思,因为按照唐律疏议,举证的责任在控方而不在辩方,也就是说裴炎不需要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谋反,相反母后必须拿出证据证明裴炎确实谋反了,这样案件才能定性。

    可母后说来说去,始终没有提出任何有力的证据,这只能说明她也没有抓住什么证据。

    刘建军说的果然没错,裴炎应该只是想着观望观望,但结果就硬是被母后强行给缉拿了。

    这时,刘建军又问:“那扬州叛乱那事儿呢?”

    上官婉儿想了想,说道:“骆宾王果然有大才!”

    然后,挑眉看了刘建军一眼,意味非常明显。

    刘建军不满:“不就写了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么?”

    李贤一愣:“什么檄文?”

    上官婉儿看了李贤一眼,诵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②”

    上官婉儿的记性很好,将整篇檄文完整的背了下来,李贤听得如痴如醉。

    甚至忍不住呢喃:“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上官婉儿说的果然没错,骆宾王有大才,此文骈四俪六,对仗工整,用典切实,又清新自然,甚至称得上千百年来檄文中的上乘之作。

    换一个说辞就是……他骂母后骂的好脏。

    刘建军则是好奇道:“那武后呢?听到这檄文什么反应?”

    上官婉儿顿了顿,由衷的叹道:“武后处变不惊,临大事而有静气,看完此檄文只是感慨了一句‘这是宰相的过错啊,这样的人才,怎么早没发现呢’。”

    刘建军则是同样叹道:“这么一篇揭疮疤、兜老底的檄文,就这么举重若轻的一句话马上稳住了局面,这老娘们儿果然有帝王气概,然后呢?”

    “然后,武后便开始调兵遣将了,在七日之内迅速调集了三十万大军投入战场,婉儿也听闻刘公子的建议,举荐李氏宗族之人领兵,最终武后定下的领兵之人是李孝逸……”

    刘建军插嘴问:“李孝逸是谁?”

    李贤答道:“此人是父皇的堂叔,论辈分来,我也该唤他叔爷爷,是在宗室之中辈分和威望都很高的一个人。”

    刘建军沉吟片刻,看向李贤:“你知道我为什么建议婉儿举荐李氏宗族之人领兵吗?”

    ……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045/1111103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