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刘建军的安排
刘建军一条一条的吩咐下去。
李贤倒是觉得这些主意都挺好的,但王勃却皱了皱眉头,疑问:“刘长史……这些计划或可解燃眉之急,但,非长远之计……”
“的确,要想这棉花能连绵不断的赚钱,靠这种小规模的转卖是不行的,但咱们眼下也只需要用这种小规模转卖解一下燃眉之急,安稳度过今年关中的旱灾就行。
“要不了多久,江南就能有个咱们的人赴任了,到时候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李贤一愣。
江南还有自己的人吗?
这次王勃倒是没有质疑,他对刘建军那些背地里的安排近乎是一种盲目的崇拜,果断道:“那行,这些事情便交给属下去办。”
接着,刘建军又跟众人确定了棉花的采购、销售模式等问题,等到整个棉花事宜商榷的差不多了,薛仲璋这才插嘴问道:“刘长史,恕某愚钝,这里边儿……有我什么事儿?”
整个过程刘建军几乎都是在给王勃安排活儿,或是利用李贤亲王的身份做文章,全然没有涉及到薛仲璋。
刘建军哈哈笑道:“老薛,别着急,咱们这不是刚说完销售和销路的问题么,你负责的方向和老王不一样,你负责生产。”
“生产?”薛仲璋不解。
李贤也一脸纳闷儿。
薛仲璋这人怎么看都是个武将,虽然谈吐有些文化,但终究擅长的也只是沙场点兵的事,让他来从事棉花生产的事,那和让张飞绣花有什么区别?
“嗯,棉花从棉絮变成棉布,中间需要大量的工匠,我打算让你来统领这些工匠……”刘建军顿了顿,道:“必要时,这些工匠即要是工,也要是兵。”
薛仲璋瞬间领悟,抱拳:“遵长史令!”
“嗯,这些事儿今后再说,你先和老王回去吧,我有些事儿和贤子说。”
王勃和薛仲璋并未露出什么不满的表情,他们知晓刘建军和李贤的关系与自己等人不一样,当即便抱拳退去。
等到这院子里只剩下李贤和刘建军,李贤这才问道:“还有何事?”
刘建军面色变得凝重,道:“昨日我听王府的奴子们说了,李氏宗族的人找上你了?”
李贤一怔:“怎么了?”
对于刘建军知道这事儿李贤毫不奇怪,王府长史本就统领着王府内的一应事宜。
刘建军说道:“如非必要,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和李氏宗族的人联系,尤其是主动找上门来的李氏宗族的人。”
刘建军顿了顿,似乎在犹豫着措辞:“怎么说呢,我知道他们都是你的族人,但这个节骨眼……”
“我信你。”
李贤忽然打断了刘建军的话。
“嗯?”
“你无需和我解释,也不用太过在意我和宗室之间的感情,自太宗皇帝起,李唐宗室就分布在天下诸州府,数年数十年不曾见过面,我与他们……并不像寻常宗族之人那般感情深厚。
“真要说的话,也不过是靠一股血脉维系着最基础的联系罢了。”
刘建军瞬间露出如释重负的模样,恢复了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那我就放心了!我以为你们皇室宗族之间也跟那些地方上的豪强大族一样呢!
“你知道么,咱们那儿有个豪族,抽到短签的人甚至敢跟官府对着干!”
李贤笑着摇头:“这再正常不过了,世家大族大多盘踞一方,世代繁衍,族内凝聚力自然强,但我陇西李氏……不,我皇族李氏至少就远不如地方世族那般团结,每代皇子成年后便被分封诸地,聚少离多,除了那些一母同胞,哪儿有多深的感情?”
刘建军点头,又一脸好奇的问道:“我听闻找来王府的都是高祖的儿子,那不得都是你祖父辈的?”
李贤看着刘建军这副表情,就知道他是又在好奇皇室辛秘了。
用刘建军自己的话来形容就叫“八卦”。
他没好气的说道:“高祖的事……实际上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太宗皇帝昔年登基后,总之就是高祖皇帝又诞下了许多子嗣,这些子嗣都和太宗皇帝同辈,但却又极其年幼,有的甚至比父皇还小……
“这次找来王府的便是十四王叔祖和十一王叔祖,也就是高祖皇帝的第十四和第十一个儿子。”
刘建军“啧啧”了两声,似乎又要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李贤瞪了他一眼,他这才改口,又问:“哎,那这些个什么叔祖,跟你比怎么样?”
李贤不解。
“就是你们之间是论辈分还是论什么?他们应该不能强迫你或是直接调动你吧?”
“若是宗族内召开大会,一般都是按照辈分来排长幼尊卑,但寻常时候都以官职或爵位来论尊卑。”
“官职?”刘建军张大嘴。
“嗯,比如之前领兵镇压扬州叛乱的李孝逸,他是高祖堂侄,但封爵只是吴国公,见到我就得先尊我为沛王,只不过在这之后,我必须都要以晚辈之礼回礼罢了。”这些虽然是常识,但李贤还是耐心的解释,因为刘建军对这些东西似乎很不熟悉。
“但若是到了十四王叔祖和十一王叔祖这就不同了,比如十四王叔祖,他为霍王,与我一般都是一字亲王,但他族内辈分更高,我见到他便必须主动行礼。
“只是我与他们平日里几乎都不相见,真到了见面的时候,那也几乎都是在宗族大会上,这沛王爵的虚职在宗法礼制前也撑不起什么场面。”
说完,李贤又问:“你怎么会想着问这些礼制的问题,转性了?”
刘建军没回答,反倒是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那显子那个庐陵王是俩字儿……”
“对,他被贬为了郡王。”
“这亲王和郡王有何不同?”刘建军又问。
“地位等级、礼仪待遇之类的就且不说了,最主要的便是亲王乃是世袭罔替,比如我,若是不出意外的老去,光顺便能袭爵为亲王,但郡王长子袭爵时通常会降为国公。”
这次,刘建军终于恍然大悟。
李贤这才好奇问道:“你对十四王叔祖和十一王叔祖很警惕?”
刘建军挥手:“何止警惕,现在咱们得跟躲瘟神似的躲着他们!”
“为何?”
“他们找你来是造反来的!咱们得想个办法,合理的躲开他们!”
……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045/111110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