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 > 第164章 刘建军走后的五天(3K)

第164章 刘建军走后的五天(3K)


刘建军走了,骑着他那匹旋风冲锋,牵着李贤的惊鸿,转眼便消失在长安初春尚显冷清的街道尽头,只留下一缕烟尘。

    李贤站在原地,望着刘建军离去的方向,心中莫名空了一块。

    自从刘建军出现后,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凡事有这个人冲在前面出谋划策、插科打诨,此刻这人骤然离开,而且是奔赴千里之外的险途,仿佛突然之间就有一股沉重的压力攥住了他。

    但他没有太多时间感伤。

    他知道刘建军的性子有多惫懒,可即便是这样的刘建军,也会为了这件事奔袭千里,就足够说明眼下的情况有多重要了。

    刘建军很聪明,判断时局是否紧要的方法有许多种,李贤猜不透。

    但李贤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

    刘建军都紧张了,那就说明事情真的很紧张。

    ……

    刘建军走后当天,李贤便来到了大义谷工地,试图像往日的刘建军那样监工。

    可当他来到大义谷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有些多余。

    整个工地仿佛一架自行运转的精密机器,号子声、凿石声、夯土声、水流声交织在一起,热火朝天,秩序井然。

    各处的工匠头目显然早已得了刘建军的详细吩咐,各自负责一滩,指挥若定;而民夫们为了那实实在在的饭食和工钱,也是干劲十足,甚至不需要过多催促。

    李贤穿着锦袍,站在一片忙碌的景象边缘,反而显得有些突兀和格格不入。

    他想起了刘建军在这里指挥的情景。

    刘建军对整个大义谷工程了若指掌,无论是水渠还是堤坝,或是不远处打算用作厂区的地基,他都能上去给出自己的建议。

    他能一眼看出某段渠壁砌得不够牢固,能抓起一把土就知道湿度是否适合夯筑,甚至能挽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如何用杠杆搬动巨石。

    民夫们看他眼神里也满是信服,甚至带着点亲昵。

    因为他总能三两句话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干活的疲累似乎也减轻了不少。

    而此刻,李贤站在这里,只有无所适从。

    他有些失落地走到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坡上,望着下方川流不息、奋力劳作的人群,怔怔出神。

    可这时,两个挑担的民夫从他身边经过,其中一个民夫瞧见了他,语气带着一些斥责:“你是哪个滩头的,怎生在这里……”

    话说一半,那民夫便闭嘴了,取而代之的是惊喜的神色,惊呼:“您是……沛王殿下?!”

    下一刻,他猛地放下担子,激动地扯着身旁同伴的袖子,声音都变了调:“快看!是……是沛王殿下!殿下亲自来看我们了!”

    这一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引起了涟漪。

    附近的民夫和工匠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循着声音朝李贤望来。

    当他们真的看到那位身着华服、气质雍容的年轻亲王,正独自站在坡上关切地注视着他们时,他们的脸上不再是单纯的疲惫和麻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了惊讶、好奇、以及难以言喻的激动。

    “是沛王殿下!”

    “殿下真的来了!”

    “在哪呢?快让我看看!”

    “殿下还记得咱们这苦哈哈的地方……”

    不知是谁先带的头,人们开始自发地朝着土坡的方向躬身行礼,甚至有人激动地跪拜下去。

    工头们见状,也连忙小跑过来,恭敬地请示:“殿下,可是有什么吩咐?”

    李贤被这突如其来的瞩目和热情弄得有些措手不及。

    他原本只是心中无所适从,在此静立片刻,却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李贤看着下方越聚越多的人群,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看着下方那些因为他的到来而显得无比激动和虔诚的面孔,看着他们脸上那种“被看见”的振奋……

    他忽然间福至心灵,明白了什么。

    他或许不懂如何具体指导挖渠筑坝,或许无法像刘建军那样迅速和工匠民夫打成一片。

    但是,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他忽然明白了刘建军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候,上位者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站在那里,就是一种力量。”

    他或许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无法事必躬亲。

    但他的身份,他的存在本身,对于这些劳作的人来说,就是最大的认可和激励!

    刘建军负责的是技术和效率,而他李贤,能提供的是威望和人心!

    想通了这一点,李贤心中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情绪,脸上露出了温和而庄重的笑容。他向前迈了一步,朝着下方的人群挥了挥手,朗声道:

    “诸位辛苦了!本王见工程迅捷,皆赖诸位尽心尽力!沛王府绝不会忘记诸位之功!待工程圆满,本王必有厚赏!”

    他的声音不算特别洪亮,但在此时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他没有说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是将最实在的承诺,用最郑重的语气说了出来。

    人群静默了一瞬,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发自内心的欢呼声!

    “谢殿下!”

    “沛王府恩德!”

    ……

    捋清了自己在大义谷工程中的定位后,李贤就发现监工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他每天只需要站在这里,站在高处,就能让民众们近乎崇拜的使着力。

    他想起刘建军评论李孝逸领兵平定扬州叛乱时候的话。

    “李孝逸不需要会打仗,他只要以李唐宗族之人的身份站在那里,把所有排兵布阵的活儿交给魏元忠,这场仗就输不了,这就是民心。”

    而自己,也只需要站在这里。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天,期间武攸暨倒是来找过李贤,一是为了和李贤说薛大的差职已经安排妥当了,二则是想叫刘建军出去耍。

    李贤有些好笑的看着眼前这个正儿八经的纨绔子弟,最终只能以刘建军回巴州探亲去了这个借口支走了他。

    对于武攸暨,或者说对于刘建军所说的那三个方向,李贤实则有慎重思考过。

    武攸暨有罪吗?

    他实际上并没有犯什么实际的过错。

    这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虽然吃喝嫖赌,但却从不欺行霸市,就连他和刘建军的结识,所抢夺的那些妓子,也是付足了银钱。

    这样的人,李贤觉得他无须惩治。

    甚至李贤还觉得他帮助自己颇多。

    虽然这些帮助,都是刘建军对他的利用,但从客观事实上来说,他的确为自己和刘建军提供了便利。

    至于母后……

    李贤心里很踌躇。

    无论如何,她都是自己的母后。

    每每念及此处,李贤都只能以自己还没能推翻母后来搪塞自己。

    因为他知道,他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

    ……

    自此,薛大便跟着武攸暨加入了禁卫军。

    因为薛大刘建军表兄的身份,武攸暨对他很照料。

    禁卫军分“禁军六军”和“十六卫”,前者的办公场所在皇城北边,所以也称“北衙六禁”,后者在皇城南边,所以也称“南衙十六卫”。

    其中十六卫各自直属的左右中郎将府,由团、队、火三级构成,团的一把手叫校尉,副手叫旅率;队的一把手叫队正,副手叫副队正;火的一把手叫火长,副手叫什长。

    而薛大,入职便是一名火长。

    武攸暨向刘建军介绍禁卫军的时候实际上吹牛逼了的,武攸暨虽然统领着长安的禁卫军,但他并没有权力将薛大塞进北衙,因为北衙军乃是“皇家私产”,接受皇帝的直接领导。

    当然,现在是受母后掌控。

    至于武攸暨为什么要吹这个牛逼,李贤倒是很轻易就能想明白。

    无非就是男人之间的酒后吹嘘。

    ……

    薛大走了,刘建军也走了,刘讷言要教导自己几个孩子,沛王府中可用之人竟只剩下王勃一人。

    李贤想着刘仁轨这么多天都没来大义谷工地,便打算去他府上拜访一下。

    若是刘仁轨真卧病了或是什么问题,自己也能及时的送去刘建军的问候。

    于是,李贤备足了礼物,便带着王勃出门了。

    马车驶出沛王府,车轮碾过长安城初春的街道。

    车内,李贤靠在厢壁上,眉头微蹙,仍在思索着关于母后、关于武攸暨、关于自身处境的那些无解难题,王勃坐在他对面。

    刘建军说的对,王勃属于那种少问多做的人,上了车后便一言不发,保持着恭敬的沉默。

    李贤其实挺想他能跟刘建军一样贫几句的。

    刘建军离去的第五天,想他。

    马车平稳前行,穿过数条街道,很快便停在了刘仁轨府邸门前,门口的家仆显然认得沛王的车驾,早已恭敬地迎上前来行礼。

    随后,便直接将李贤二人引进了刘府。

    还是上次的书房。

    李贤心里怀着担忧,朝着书房内踏入,脑海里已经出现了刘仁轨卧病在床,虚弱不堪的样子。

    可一进门,便愕然的发现刘仁轨正坐在案桌前,伏案,提笔写着些什么。

    见到李贤进来,立马笑呵呵的招呼:“殿下,老臣近来事务繁多,有失远迎!”

    刘仁轨精神矍铄。

    ……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045/1111098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