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让你卖身当书童,你考个状元干什么? > 第151章 白首穷经

第151章 白首穷经


第一百五十一章  白首穷经

谢师宴的地点,安排在城郊的一处庄园。

这庄园是县里一位致仕还乡的老爷的产业,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环境颇为清幽雅致。

马车停在庄园门口,早有仆役在此等候,将他们引了进去。

庄园的主厅里,此刻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都是这次童生试榜上有名的学子,一个个身穿崭新的长衫,脸上洋溢着志得意满的笑容。

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意气风发。

王辩一踏进门,就被这股酸腐又得意的气氛熏得直皱眉头。

他一眼扫过去,心里就更不屑了。

“青川,你看那个人。”

他扯了扯周青川的袖子,朝着不远处一个正在唾沫横飞、指点江山的青年努了努嘴。

“他胡子都那么长了,我记得他好像是考了第四十几名吧?有什么好得意的?”

周青川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确实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正被几个人围在中间,满面红光,仿佛自己已经中了状元一般。

“还有那个,那个。”

王辩又指向另一边。

“我记得他都考了三次了,今年才勉强吊车尾考上,你看他那样子,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对于这些比自己大了十几二十岁,才考中一个童生的人,王辩骨子里是鄙视的。

在他看来,自己十一岁就能考第七,这些人简直就是蠢材,根本不值得一提。

“小少爷,话不能这么说。”

周青川领着他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才低声说道。

“对他们而言,这确实是天大的喜事。”

“这算什么喜事?”王辩撇了撇嘴。

“这当然算。”

周青川的眼神变得深邃了些。

“您天资聪颖,觉得考童生易如反掌,可对这世上绝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说,这第一步,就足以耗尽他们半生的心血。”

“有那么夸张吗?”王辩显然不信。

“有。”

周青川点了点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小少爷,您知道咱们大夏朝的科举,一共分几步吗?”

“这我当然知道。”

王辩立刻回答。

“童生,秀才,举人,然后是进士!”

“那您知道,这几步之间,有多难吗?”周青川问道。

王辩被问得一愣,这个他还真没仔细想过。

周青川看着他茫然的表情,决定给他好好上一课,让他明白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究竟是多么令人艳羡。

“童生试,只是入门,考过了,你才算真正踏入了读书人的门槛,有了参加院试的资格。”

“院试考过了,是为秀才。”

“成了秀才,才算有了功名,见官不跪,免除徭役,在乡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清河县这么大,每年能考中秀才的,也不过寥寥数人。”

王辩听着,默默地点了点头,这些他大概知道。

“可秀才再往上,就是举人。”

周青川的声音沉了下来。

“这一步,被称为龙门,三年一次的乡试,在州府举行,整个江南西道数万秀才参考,最终能考中举人的,不过百人。”

“百里挑一,甚至几百里挑一。”

“几百里挑一?”王辩的眼睛微微睁大,这个数字让他有些吃惊。

“没错。”

周青川继续说道。

“一旦中了举,那便是真正的老爷了。”

“不仅自己脸上有光,整个家族都要跟着沾光。”

“就算不继续考,朝廷也会授予官职,最差也能当个县丞、主簿,钱夫子,就是举人出身。”

王辩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膛,仿佛在说,我老师就是举人!

“可这还不是最难的。”

周青川话锋一转。

“最难的,是举人再往上,考进士。”

“乡试之后是会试,在京城举行。”

“全国各地的举人老爷们齐聚一堂,争夺那三百个贡士的名额。”

“会试之后,还有天子亲自主持的殿试,最终决出三甲,是为进士。”

“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数十人,赐进士出身,三甲百余人,赐同进士出身。”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天子门生,是大夏朝未来的栋梁。”

“他们会被直接授予官职,进入翰林院,或者外放成为一县之主,前途不可限量。”

周青川一口气说完,看着已经听得有些呆滞的王辩,最后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小少爷,我与你说这些,是想告诉你。”

“科举之路,就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血战,你现在看到的这些二十多岁考中童生的人,不算什么。”

“你去州府看看,那些三四十岁还在为考秀才而苦读的大有人在。”

“甚至,在京城贡院之外,你还能看到许多五六十岁,头发花白,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老者。”

“还在为了一个举人功名,乃至一个进士身份,年复一年地赶考。”

“他们考了一辈子,读了一辈子书,从黑发考到白头,只为了那渺茫的希望。”

“很多人,最终就倒在了考场里,或者倒在了去看考场的路上,这叫白首穷经,至死方休。”

最后这几句话,如同一道道惊雷,狠狠劈在王辩的脑海里。

五六十岁?头发花白?考了一辈子?

这些词汇,对他这个十一岁就轻松考中童生的天之骄子来说,是如此的陌生,如此的遥远,又是如此的恐怖!

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引以为傲的成就,在一条如此漫长而残酷的道路上,原来真的只是微不足道的第一步。

而他之前鄙视的那些人,或许在别人眼中,已经是值得羡慕的成功者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茫然,攫住了他的心。

“真的有五六十岁的人还在考?”

他的声音都有些发干。

“有,而且不少。”周青川肯定地回答。

王辩张了张嘴,还想再问些什么,想让周青川给他讲讲那些老头子考试的故事。

想搞清楚这科举到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能让人如此疯狂。

可就在这时,主厅门口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原本喧闹的学子们瞬间安静了下来,纷纷整理衣冠,朝着门口的方向恭敬地躬身行礼。

“先生们来了!”

王辩心里一惊,也连忙跟着众人转过身去。

只见一行人正从门外缓缓走入。

他们都穿着庄重的儒衫,神情肃穆,正是县里著名的几位夫子。

而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身形清瘦,面容古板,下颌留着一丛打理得一丝不苟的胡须。

一双眼睛虽然不大,却锐利如鹰,仿佛能看穿人心。

正是钱耀祖,钱夫子!

他身为举人,虽然没有入仕,但在清河县的读书人圈子里,地位超然,远非其他几位只是秀才出身的夫子可比。

在这种场合,他当仁不让地走在首位。

刚才还满心震撼,准备揪着周青川问个不停的王辩,在看到钱夫子那张熟悉的脸庞时,就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瞬间闭上了嘴。

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挺直的腰杆也微微佝偻了一些。

脸上那点天之骄子的傲气和好奇心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本能的乖巧和畏惧。

他飞快地低下头,生怕自己的目光和钱夫子对上,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千万别看到我。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987/1111100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