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安顿
陈氏悠悠转醒后,又是一场撕心裂肺的痛哭。林四勇和田桂花等人好生劝慰了许久,才让她稍稍平静下来,但得知父母嫂嫂惨死的悲痛,绝非一时能够化解。她紧紧拉着大哥陈文仲和侄儿陈启的手,仿佛一松开就会再次失去他们。
待众人情绪稍定,林四勇开始冷静地思考如何安顿大舅兄和侄儿。
他先将陈文仲请到堂屋坐下,语气诚恳而尊重:“文仲兄,遭此大难,能一路挣扎到此,已是万幸。既到了这里,便是到了家。莫要再想其他,安心住下,从长计议。”
陈文仲历经磨难,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知读书的秀才,他连忙起身拱手,面带惭色:“四勇,万万不可!如今这光景,家家艰难,我们叔侄二人岂能成为你们的累赘?能得相见,已是天幸,不敢再奢求……”
林四勇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决:“兄长此言差矣!你我至亲,何谈累赘?如今世道,正需亲人互相扶持,方能共度难关。你们安心住下,一切有我。”
他略一沉吟,便有条不紊地安排起来: “家里房屋虽不宽敞,但还能腾挪。把明远隔壁那间隔间收拾出来,给文仲兄和启儿居住。房间小了些,请兄长不要怪罪。”
“衣、食上,家里有一口,绝少不了兄长和侄儿那一份。”
想了想他对陈文仲正色道:“兄长是读书人,有功名在身,此事我会为你在箬溪村报备录籍。有了正式身份,便不再是流民,许多事情会方便许多。”
陈文仲听着林四勇的一应安排无不妥帖,眼眶瞬间又通红,哆嗦着嘴唇:“四勇,为兄不知怎么感谢你才好。”
林四勇拍了拍陈文仲的肩膀:“眼下先好生将养身体,恢复元气。兄长是秀才,学识渊博,将来村里孩童开蒙、文书契约等事,少不得要仰仗兄长。启儿年纪虽小,但也半大了,待身体好些,可随福安他们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或跟着练些强身自保的本事。总归,会有出路,莫要为生计担忧。”
林四勇的安排周到体贴,既解决了燃眉之急,也考虑了长远,完全顾及了陈文仲作为读书人的体面和自尊。陈文仲听得眼眶再次湿润,心中感激涕零,知道妹夫这是真心实意要庇护他们父子,不再推辞,深深一揖:“四勇……大恩不言谢!日后但有所遣,文仲绝无二话!”
很快,陈文仲和陈启洗漱干净,换上了虽旧却整洁的衣裳,吃了一顿来之不易的饱饭,住进了虽然简陋却安稳整洁的小屋。与外面窝棚区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日子相比,这里简直是天堂。
陈启的身体也在林岁安的治疗下慢慢好了起来。
消息很快在小小的箬溪村传开。村民们对于林家收留亲戚并无异议,反而觉得理所应当,甚至多有同情。
然而,这个消息传到村外的窝棚区时,却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
流民们看着陈文仲父子被田修文用骡车接来,看着他们住进了有围墙的村子,看着他们不再需要为了一口吃食而拼命挣扎,眼神复杂极了。
羡慕、嫉妒、酸楚……种种情绪交织。 “看看人家,命真好,居然在这里有富亲戚投奔!”
“啧啧,一下子就掉进福窝里了,不用跟我们一样在这里熬煎。”
“那陈秀才看着也是个读书人,果然不一样啊……”
“咱要是在这里有个亲戚就好了……”
“咱们呢?咱们的亲戚又在哪儿?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啊!”
这话引起了周围一片沉默和哀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早已与亲人失散,或者亲眼目睹亲人死在逃难路上。陈文仲父子的幸运,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自身更深重的绝望和孤苦。
但也有人因此生出别样的念头: “林家秀才公愿意收留亲戚,是不是……心肠比较好?”
“咱们再老实点,再勤快点,是不是……也能被村里人看上,招去做长工甚至安顿下来?”
这种微弱的希望,反而让一部分流民变得更加安分守己,干活更加卖力,期盼着能被这残酷的世道稍微温柔以待。
陈文仲父子安稳地住了下来。陈氏将对父母兄嫂的思念和悲痛,转化为了对大哥和侄儿无微不至的照顾。
陈启少年心性,身体恢复得快,很快便和福安处到了一起,他很是佩服这个就小他几个月的林家弟弟,一身好武艺就不说,还是箬溪村的乡勇队正,现在俨然就是福安的小跟班。
陈文仲则开始帮着林四勇处理一些文书工作,他的加入,让林四勇如虎添翼。
陈文仲父子的到来,让林家的林老爷子既欢喜又有点惆怅。寻到亲人肯定欢喜,可是他想起了老妻的娘家人了。
刘家一大家子二十几口人,自博野镇后到现在他一个都没再见到过。
当夜他把几个儿子叫到了一起,希望他们能给想想办法,现在流民这么多能不能从流民中打听出一些刘家的消息。
林大勇几人也连连保证肯定会多加留意的,也会在流民群中打听。
接下来的日子,林家兄弟真的将父亲的嘱托放在了心上。
林大勇几人在组织流民干活时,也会在休息时间凑过去聊天,分发稀粥时多问一句:“老家哪儿的?定州来的多不多?有没有见过一家姓刘的……”
林四勇则利用处理文书、编录保甲的机会,仔细查看流民的来源地信息,遇到从定州方向来的,便会特意多问几句刘家的情况。
甚至连林岁安,在去窝棚区巡诊时,也会留意那些病人的口音和来历,轻声询问:“老伯,您是从北边来的?路上可曾遇到过一家姓刘的……”
然而,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
大多数流民茫然地摇头,表示从未听过。 有人倒是来自定州,却叹气道:“定州大了去了,逃难的人像蝗虫,谁记得清哦……”
还有人提供了一些模糊的信息:“好像听说过一伙姓刘的……但在过黄河的时候,好像被乱兵冲散了,死的死,散的散,不知道了……”
每一次询问,都带着一丝微弱的希望,而每一次得不到确切消息的回应,都让那份希望黯淡一分。
但林家兄弟没有放弃。他们知道,这或许是大海捞针,但这是老爹的念想,也是对他们娘的一份心意。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继续问下去。
而他们的行为,也被流民们看在眼里。有些人觉得林家心善,还在寻找失散的亲人。有些人则更加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失散的家人,暗自神伤。箬溪村寻找定州刘家亲人的消息,也渐渐在流民中悄悄传开。
其实这几年林家众人根本没有放弃寻找刘家人,湖州府的孙氏北货铺子林四勇每年都会给掌柜一点银钱让其继续帮忙打听,如有消息再重谢。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894/4400516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