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马上就十六岁
又是一年春,林岁安等到秋收就十六周岁了。今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让人心暖。
日子,仿佛真的要安稳下来了。
这一日,林岁安找到正在查看村口防御工事的林四勇。
“四叔,”林岁安脸上带着一丝久违的、属于她这个年纪的明媚,“家里那两头母猪,眼看着就要下崽了。那个小猪圈,肯定不够用。我想着是把养猪场给扩大起来?”
林四勇闻言,眼睛一亮。现在看似是安稳了下来,养猪的事确实可以考虑扩大了。
“好!”林四勇继续道,“地是现成的,去年就看好村北那块坡地,向阳、通风、离水源近又不怕涝。我去办这个事,把那块地正式划给你用!”
林岁安笑道:“谢谢四叔!这次咱们得建个像样的。我重新画了图,您看看。”
她掏出几张更细致的草图,上面清晰地划分了种猪区、孕产房、育肥舍、活动场和严格的隔离区,甚至还标注了深坑发酵池和排水沟的位置。
林四勇虽看不太懂那些细致分区,但见侄女规划得如此井井有条,心中大定:“好,就按你说的办!人手也不用愁,村里刚安稳,不少壮劳力闲着呢,工钱也好商量。木料、石料我去张罗!”
消息传开,林家小院里顿时热闹起来。
林三勇一听要重启猪场,精神头立刻足了,拿着女儿的图纸反复研究,摩拳擦掌:“这管理、喂食的活儿,爹肯定给你看得牢牢的!”
他自从那年受伤干不了重活就感觉很不适,现在终于又有事可做了。
田桂花看着丈夫重新焕发活力的样子,心里高兴,嘴上却嗔道:“你们爷俩就知道张罗大的,那猪圈打扫、猪草准备,不还得我来?”话是这么说,她已经开始盘算着哪里的嫩猪草多了。
自林岁安提出的政令已经两年过去了,自去年开始山上就慢慢恢复生机,现在村里后山上的野菜、野草终于不再是被刨光了。
连陈文仲也饶有兴致地参与进来,帮着计算建材、预估人工。陈启更是兴奋地围着福安问这问那,恨不得立刻就去帮忙搬石头。
不几日,村北的坡地上便热闹起来。在林四勇的组织下,村里的汉子们挥汗如雨,按照林岁安的图纸,夯土墙、立梁柱、铺设排水沟。
林岁安的养猪场,在众人的期盼中顺利建成。那两头母猪不负众望,先后顺利产崽,共产下健壮的小猪仔二十余头,这让整个林家乃至帮忙的村民都欢欣鼓舞。
新猪舍功能分区明确,干净整洁。林三勇将这个猪场管理得井井有条,每日记录猪崽的饮食、精神状况,严格按照林岁安制定的流程进行喂养和清洁。
林大山、大河成了他的得力助手。田桂花则领着几个妯娌,负责打大量的猪草,按着岁安教的发酵猪食。
林家现在田地统一由林四勇管理,收的粮食统一分配,有点像还没分家的时候一样。一起劳作,花费统一出,但是吃喝各自小家做。每年盈利按户分。
像养猪场也算是林家的一个大创收,统一林家人管理,主负责人林三勇。
这杨做是为了打造林氏家族,他们底子薄,前期不这样一起出力,家族是起不来的,成立一个家族不是喊口号,现在不是计较谁占谁便宜的时候。
以后家里的创收项目会越来越多,等把基础打牢了再考虑其他的。
猪场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轨。看着圈里一天天肥壮起来的猪崽,林四勇时常背着手在猪场外转悠,脸上是藏不住的满意。
长兴县城内外的景象,与一年前已是天壤之别。
城外的流民营规模显著缩小。大部分流民通过工分代税和荒地悬赏令,已被本地乡绅吸纳或自行垦殖成功,融入了长兴县的社会结构。剩下的小部分,也多以短工、佣户的形式存在,社会秩序基本恢复。
县城内的市集重新热闹起来。虽然商品种类和数量远不及以前,但粮食、布匹、盐铁等基本物资的流通已经恢复,甚至出现了少量由流民带来的北方手艺品。
韩彦并未因局势暂缓而放松警惕。县勇营的操练一日未曾停歇,城墙工事定期维护,烽火台依旧日夜有人值守。他深知,这安宁如同琉璃,脆弱易碎。
沈文渊的威信因成功应对流民危机而大大提高。他趁着这股势头,鼓励农耕,整顿吏治(尤其借着上次药材事件,暗中清理了一批胥吏),长兴县的政务呈现出自南渡以来少有的高效。
这一日,韩彦带着田修文再次来到箬溪村,名义上是巡查乡勇操备,实则也想看看那名声在外的猪场。
林岁安正好在猪场,指导着大山如何给几头有些厌食的小猪进行简单的穴位按摩。她专注的神情,轻柔却精准的动作,让走近的韩彦不由得放轻了脚步。
“韩县尉。”林岁安察觉到有人,起身行礼。
韩彦看着猪舍内干净的环境、分区管理的猪崽:“林主事这猪场,管理得比军营还规整。看来不久之后,长兴县的肉食,也要指望你箬溪村了。”
林岁安浅笑:“韩大人过奖了,只是尽力而为,让村里人多条活路,碗里多点油水。”
韩彦目光深邃地看着她:“岂止是多条活路。你可知,你前年所献之策,不仅稳住了长兴,更已被知府大人采纳,推行至湖州各县?活人无数,功德无量。”
林岁安微微一怔,随即平静道:“时势使然,岁安不过是恰逢其会,说了几句该说的话。真正将其落实,是县尊、县尉和万千百姓的功劳。”
她这份不居功的淡然,让韩彦心中欣赏更甚。他转而问道:“如今猪场初成,可有难处?”
林岁安沉吟片刻,道:“难处倒是不大。只是猪崽渐多,秋冬的饲料储备需提前打算。另外,若能引进些更优良的猪种,长远看会更好。”
“饲料之事,我可令各乡留意,若有富余的糠麸、酒糟,可优先供应你这里。至于猪种……”韩彦略一思索,“我记下了,会留意往来商队,若有好猪种,必为你留意。”
“多谢韩大人。”林岁安真诚道谢。
韩彦发现,与林岁安交谈,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养猪琐事,都令人感到一种务实的顺畅。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894/439815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