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第一芝麻官 > 第77章 薪火燎原

第77章 薪火燎原


《守拙录》的完成,对许墨而言,是人生一个重要阶段的总结,但他并未将书稿束之高阁。他知道,思想的价值在于传播与实践,在于能否真正启迪人心,改变现实。他开始以一种更系统、更开放的方式,践行其“薪火相传”的理念。

守拙园悄然转型,不再是单纯的致仕官员府邸,更近似一所不拘一格、注重实学的私人书院。许墨亲自筛选前来求教的士子,不重其出身门第,只看其心性品格与求知欲望。他将《守拙录》中的核心思想,结合当前时局实例,深入浅出地讲授给这些年轻人。

他讲“民为邦本”,不再空谈仁政,而是剖析青州如何通过兴修水利、鼓励工商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他讲“海权之重”,便摊开海图,分析俞大猷水师战例,阐述畅通海贸对国家财赋、军事实力的深远影响;他讲“吏治清明”,则以其亲身经历的诸多案件为例,揭示胥吏之弊、监察之要。他甚至请来商会中经验丰富的老掌柜,讲解货物流通、资本运作;请来退役的老兵,讲述边关防务、战场得失。

这种融汇经史、经济、军事、实务于一体的教学方式,令前来求学的年轻士子们大开眼界,思想受到剧烈冲击。许多原本只知埋头诵读圣贤书的书生,第一次意识到,治国平天下,并非只有科举入仕一条路,也并非只靠道德文章就能解决。

与此同时,许墨也开始有计划地,让身边核心的几位年轻人承担更重要的职责,独当一面。

金小川被赋予了更大的权责,负责整合梳理来自商会、老金情报网、乃至俞大猷军中传来的各类信息。他心思缜密,总能从庞杂的消息中提炼出关键线索,甚至开始尝试绘制各方势力关系图,其分析报告往往能一针见血,连许墨看了都暗自点头。

商会中那名展现出管理天赋的年轻骨干周文,被苏婉提拔为副总管,主要负责开拓与维系北方商路,并暗中配合朝廷对“清水教”残余势力的经济监控。他行事稳健,手腕灵活,很快便在复杂的北方商场中站稳了脚跟,并为商会带来了新的生机。

而那名有军事才能的护卫队长赵猛,则在许墨的授意和老金的指导下,开始以商会护卫队为基础,参照俞大猷水师的练兵之法,招募遴选忠勇可靠的青壮,进行更系统的军事训练。他们不仅练习刀枪弓马,更注重小队配合、地形利用、乃至简单的火器操作。这支力量,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商会产业,实则成为了许墨手中一支不为人知、却极具潜力的“乡勇”精锐。

许墨自己,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对儿子许安平的教导上。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悟性。许墨不再将他仅仅带在身边耳濡目染,而是开始系统地为他讲授《守拙录》的精义,引导他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安平,若你为一县之令,遇灾年,府库空虚,豪强囤积居奇,百姓嗷嗷待哺,当如何处置?”许墨提出问题。

许安平思索良久,答道:“开官仓赈济必不足,强令豪强放粮恐生乱。或可效仿父亲当年在江州‘以工代赈’之法,组织青壮修渠筑路,以劳力换粮秣;同时,请商会从外埠购粮平粜,稳定市价;再密查囤积最甚者,擒其首恶,以儆效尤。”

许墨眼中露出欣慰之色,这孩子不仅记住了方法,更懂得了权衡与组合运用。他接着问:“若此县地处海滨,常有倭寇骚扰,又当如何?”

许安平眼睛一亮:“那就把修渠筑路的青壮,也稍加操练,农时为民,闲时练兵,协助官兵守土!再请俞叔叔派几条快船过来,教我们怎么在海上发现倭寇!”

童言稚语,却已初具统筹全局的雏形。许墨知道,这颗种子,已然开始生根发芽。

许墨的思想与影响力,并未局限于青州一隅。通过弟子们的游学、商会的网络、以及与俞大猷、杨一清、陆炳等人的秘密书信往来,《守拙录》中的诸多理念,如同投入池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缓缓向外扩散。

在东南,俞大猷不仅将许墨的海防策略付诸实践,更在其水师中提倡“通商惠工,以海养兵”的思想,鼓励水师官兵学习航海、了解商情,与守法海商建立良性互动。

在北方,杨一清在推行新政时,也借鉴了许墨关于“吏治之基在于胥吏”的论述,开始着手整顿底层衙役,并尝试在部分地区引入商会参与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甚至在宫廷之内,陆炳也偶尔会向嘉靖帝进言,转述一些《守拙录》中关于“重实务、察民情”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皇帝的施政思路。

这一日,许墨正在园中查看赵猛训练护卫队,老金带着一份最新的情报匆匆走来。

“大人,海外有消息传来。”老金的神色有些奇异,“是关于那几艘在珠江口袭击我们商会船队的西夷制式炮舰的。”

“哦?”许墨示意他继续说。

“根据我们安排在澳门的眼线回报,以及一些南洋海商的说法,那几艘炮舰……并非来自盘踞吕宋的西班牙人,而是隶属于一个新兴的、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度,据说叫……尼德兰?他们的商船和战船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南洋,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争夺香料贸易,势力扩张极快,且……行事更为激进贪婪。”

尼德兰?海上马车夫?

许墨眉头微蹙,这是一个他之前未曾重点关注过的势力。看来,海外的局面,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这些西洋人之间的争斗,竟然已经波及到了大明的沿海!

“还有,”老金补充道,“俞将军也来信提及,近期在福建外海巡逻时,发现过几艘悬挂陌生旗帜、船体狭长、速度极快的西洋帆船,似乎也在窥探我沿海情况,其风格与‘翻海蛟’或西班牙船皆不相同。”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墨望着东南方向,心中了然。击败一个“翻海蛟”,打退一股西班牙势力,并不意味着海疆就此永固。新的挑战者,已经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他回到书斋,看着那部刚刚完成的《守拙录》,忽然觉得,也许……还需要再补上一章。

关于海外,关于那些来自更遥远西方的、陌生的面孔与船舰,关于一个正在急速变化、并将与大明产生更多交集的新时代。

薪火已然燎原,但需要照亮的前路,似乎还很长,很长。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647/5032705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