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你们周家没一个好东西!
周湛动作很快,郑重地递上报纸,“只能给你一份了,我可不是什么人都送的。”
顾明辉:我也不是什么人的报纸都收的!
他知道周湛就这死性子,不在意地笑笑:“我的荣幸,我会好好保存的。”
“…倒也不用好好保存,”周湛递出的手停在半空,抿紧嘴巴。
兄弟妻不可欺,无端端保存他媳妇照片是想干嘛!
他眉头紧锁,纠结道:“你随意就成,”顿了会,“也、也别太随意了。”
比如拿印着他媳妇头像的报纸来擦某些污秽,那是肯定、绝对、万万不行的!
林纫芝实在听不下去了,也顾不上和周湛朋友认识了。
是的她相信顾明辉绝对是周湛朋友,两肋插刀的那种。
不是真朋友都忍不了。
两个都没心情的人,互相同情地看了眼对方,快速结束话题,匆匆道别。
上车后,林纫芝正想好好说说男人,就看到后座上那沓报纸。
一眼看过去,少说也有十几份。
“…你干嘛买这么多份?”
周湛手肘搭在车窗上,瞥了眼后视镜,“多吗?爷奶爸妈,叔婶弟妹至少一人一份吧?家里的杨姨也得来一份吧?我自己也要三份。”
其他的先不说,林纫芝耐心询问:“你为什么需要三份?”
这东西是能升值还是怎的?
周湛振振有词,邀功的口吻,“一份珍藏,一份剪下来张贴,还有一份以后有孩子了,传给宝宝。”
林纫芝直接气笑了,故意逗他,“你怎么确定就一个宝宝?我妈妈和舅舅可是龙凤胎。”
周湛瞬间惊恐看向媳妇。
崴泥!
惯性思维,没考虑到双胞胎的可能性。
见男人不知所措的神情,林纫芝总算解气了,刚刚丢的脸也回来了。
下一秒,周湛兴奋的声音响起,“那这次不给杨姨了,都留给宝宝!”
林纫芝:呵,谁有你天才。
——
顾明辉望着远去的吉普车,半晌摇头苦笑,该说不愧是周湛吗?连婚姻都美满得让人嫉妒。
接到母亲后,他说起刚刚的事。
丁美华冷哼,“林纫芝隔三差五寄包裹回来,那么贵的云锦手包说送就送。自身能拿奖上报纸,言谈举止也是优雅得体。
我要是林昭华,有这样孝顺长脸的儿媳妇,别说是儿子多疼几分,就算是把她供起来我都没意见!”
听着母亲含枪带棒的话,顾明辉想说,那你为什么就不能向林姨学习,和范舒好好相处呢?
话到嘴边他又吞了回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母亲和妻子的关系愈发恶劣,现在又多了个参照物。
林纫芝越优秀,丁美华就越瞧不上范舒。他说再多也没意义,只是徒增矛盾罢了。
——
从东来顺出来,夫妻俩又在附近转了转。
回家时路过王府井,闻到股霸道的香味,林纫芝被勾起馋意。
媳妇想吃那必须满足,两人循着味儿就找上门。
“嚯!是馄饨侯啊!太久没回了,居然没想起来。”
知道媳妇不了解京市这些小吃,周湛大概讲了下馄饨侯的历史。
以前京市卖馄饨的多为挑个挑子走街串巷的小贩,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固定在一个位置的馄饨摊子。直到后来七个摊儿合并为合作组,京市才有了正经的馄饨店铺。
因为合作组组长姓“候”,便起名为“馄饨候”。
馄饨侯的馄饨一直都很有名,首长曾把他家的师傅请去大会堂,专做京市特色的馄饨招待外宾。
林纫芝听到首长的名头,更加想尝尝了。
这里的馄饨现包现煮,师傅动作麻利,据说一分钟能推百来个。
很快一碗鸡汤馄饨和一碗骨汤馄饨上桌了,裹着热气的香味扑鼻而来,林纫芝迫不及待先喝了一口汤,眼睛顿时一亮。
不愧是用大棒骨熬了6个小时的汤,鲜香浓郁、油而不腻。
她注意到佐料除了常见的紫菜、虾皮、香菜外,还放了榨菜和京冬菜。
京冬菜也就是腌制的大白菜,还得是白菜芯那种。
舀起一个馄饨入口,第一感觉是馄饨皮特别薄,跟纸差不多。
馅料比例也恰到好处,瘦肥均匀,醇香鲜美。
“啊——”
一碗馄饨下肚,林纫芝捧着圆滚滚的肚子满足地叹气。
在寒冷冬日,热乎乎的馄饨,热乎乎的汤,让人从身体暖到心里,快乐似神仙啊!
——
西山周家。
花厅里,老太太正在给一盆老桩梅修枝。
闻声放下剪子,笑意漫开来,“回来了?吃得开心不?”
林纫芝坐到她身旁,“奶奶,我们去吃了东来顺和馄饨侯,吃得可好了!”
“那真不错,”老太太夸了孙子一句,伸手替孙媳理了理歪了的帽子,继续道:“阿湛从小就满京城跑,哪家老字号好吃他门儿清,让他带你慢慢吃。”
她正想继续说什么,给媳妇挂好大衣的男人也来了。
老太太眼前出现一份报纸,封面特别熟悉。
“奶奶这份是你的,好好珍藏啊!”
看清是什么后,又瞥见孙子手里剩下的那些。
老太太半晌无言,原本要接的手怎么都伸不出去。
周湛急了,“晏如同志,作为咱家的大长辈,自家孙媳拿到全国最高奖,您应该表示鼓励,从收藏这份报纸开始!”
看男人煞有其事的样子,林纫芝自顾自低头喝茶,仿佛事不关己。
天要下雨夫要作妖,随他去吧。
杨姨拿着水果出来,看这一老一少僵持不下的场面,顿时笑了。
“阿湛,你误会老夫人了。今早首长也让人送来了一沓报纸。”
林纫芝顿时不淡定了,惊地抬头望去。
果然,东侧的平头案上,那厚厚的一大摞不是报纸是什么?
周湛直接笑出声,“哈哈哈哈不错不错,周老总不愧是老党员,很会鼓励小同志!”
老太太也忍俊不禁,自家老伴要买报纸是跟她商量过的,他们按照家里人数,还算上了勤务兵警卫员几人,数量数得刚刚好。
没想到大孙子和他们想一块去了。
报纸虽说不贵,但也不好浪费。老太太琢磨了会,想到个好主意。
可以让老战友们帮忙分担啊!
用孙媳的事迹来激励他们家后辈,现成的教育素材。
老太太越想越觉得不错,一举两得,真真是个好主意!
老战友及后辈:你们周家没一个好东西!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352/2241413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