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中科院首席才三岁?国家疯了吗! > 第34章 “天宫”初露锋芒

第34章 “天宫”初露锋芒


“蜗牛壳”方案带来的技术红利,比最乐观的专家预估的还要丰厚。

在堪称丧心病狂的资源倾斜和数万科研狗的昼夜爆肝下,时间仿佛被按下了二十倍速快进键。

仅仅数月后,戈壁滩地下的“天宫”基地,传出了第一声足以让世界心肺停止的啼哭。

【天宫计划】的首个功能性模块,一台由128个物理量子比特纠缠编织而成的“64逻辑量子比特”验证机,成功下线。

这台机器静静地悬浮在磁笼中央,周身环绕着淡蓝色的辉光。

它没有风扇的嘶吼,没有硬盘的**,只有一种绝对的静谧。

然而,所有在场的科学家都清楚,这片静谧之下,潜藏着足以颠覆世界的算力提升。

钱秉文和李振华两位院士,此刻像两个即将揭晓高考成绩的学生,紧张得手心冒汗。

他们毕恭毕敬地走到儿童乐园的沙坑旁,林天总工程师正坐在里面,用小铲子堆着一个歪歪扭扭的沙堡。

“林总工,”李振华院士清了清嗓子,“‘天宫’验证机已经准备就绪,首次开机试算,事关重大。我们想请示您,应该选择哪个方向的难题,作为它……嗯,它的第一次开机测试?”

钱秉文在一旁疯狂点头附和。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验证机的首秀,必须一炮而红,必须选一个能镇住场子、又能为后续计划铺平道路的顶级难题。

可什么样的难题,才配得上这台跨时代的算力神兽?

林天闻言,连头都没抬。

他似乎对那台价值几万亿的“玩具”兴趣不大,反而对自己面前即将垮塌的沙堡更上心。

他伸出肉乎乎的小手,从旁边拿起一本硬壳儿童绘本——《太阳公公的一天》。

他费力地翻开,指着书页上一颗画得又大又圆,还带着两坨腮红的卡通太阳,奶声奶气地说道:“让那个大锅锅,早点亮起来。”

“……”

“…………”

空气瞬间凝固。

李振华和钱秉文对视一眼,两人浑身一震。

懂了!

这是何等高屋建瓴的战略指示!

这是何等超越凡俗的宏大愿景!

“大锅锅”?不,那不是锅!那是人类文明的终极圣杯——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早点亮起来”?这也不是一句简单的童言!

这是总工程师在下达命令,要求他们利用“天宫”,去攻克阻碍人类迈入星级文明的最大壁垒——等离子体约束难题!

这个问题,是悬在全世界高能物理学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用目前最强的传统超算去模拟一个完整的等离子体湍流模型,需要不间断地计算数年,才能得到一个误差大到离谱的近似解。

这正是“人造太阳”迟迟无法实现商业化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林总工,这位三岁的文明引路人,用最童稚的语言,为他们指明了“天宫”出鞘的第一剑,应该斩向何方!

“我明白了!”李振华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立刻调集‘龙芯-9号’项目的所有历史实验数据!全部输入‘天宫’!”

钱秉文更是热泪盈眶,他觉得自己的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以前搞科研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跟着林总工,那是开着星际战舰奔向宇宙的尽头啊!

整个基地瞬间化作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

海量的数据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入“天宫”验证机的存储阵列。

这些数据包含了“龙芯-9号”仿星器运行以来,每一次失败的哀鸣,每一次微小的进步,是龙国几代核聚变科学家心血的结晶。

数据导入完毕,主控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总工程师的下一步指令。

在万众瞩目之下,林天终于放下了手里的小铲子,慢悠悠地从沙坑里爬出来,拍了拍屁股上的沙子。

他迈着小短腿,一步一步走到巨大的主控台前。

这画面充满了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一个还没控制台高的奶娃,即将操控一台能决定人类未来的超级机器。

林天踮起脚尖,伸出小手,在光洁如镜的虚拟键盘上,像弹钢琴一样,随意地点了几下。屏幕上,一串在场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初始指令被输入。那串代码毫无章法,混合了量子逻辑门和某种看似随机的数列,像是一段乱码。

输入完毕,林天打了个哈欠,转身就走,一边走一边嘟囔:“饿了,喝奶奶。”

说完,他熟练地从旁边保姆手里接过自己的专属奶瓶,叼在嘴里,一溜烟跑回儿童乐园看动画片去了。

留下满屋子的科学家,面面相觑,风中凌乱。

“这……这就完了?”一位年轻的博士后喃喃自语。

“闭嘴!”钱秉文一声爆喝,眼神狂热而坚定,“直接执行命令!开始计算!”

“是!”

随着指令确认,磁笼中央的“天宫”验证机,那淡蓝色的辉光骤然变得深邃。

计算,正式开始!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主屏幕上数据的疯狂刷新。

那不再是数据流,而是数据的瀑布,是信息的海洋!

64个逻辑量子比特以前所未有的恐怖效率协同运算,它们不再遵循0和1的死板逻辑,而是在一个无穷叠加的  Hilbert  空间中,进行着亿万次的并行推演。

整个等离子体约束模型的复杂变量,在它面前,就像一个被瞬间拆解的魔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

主控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李振华和钱秉文的眼睛死死盯着屏幕,心脏狂跳,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十二分钟!

当计时器跳到“12:00”的瞬间,屏幕上狂泻的数据瀑布戛然而止。

“嘀”的一声轻响。

一个完美的、散发着柔和光晕的三维模型,弹了出来。

那是一条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螺旋曲线,它优雅、复杂而又蕴含着某种宇宙终极的和谐。

屏幕下方,一行简洁的文字浮现:【最优磁约束路径模型】。

“成功了……”李振华的声音嘶哑,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天呐……”一位老教授直接瘫坐在椅子上,老泪纵横。

整个团队的成员,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呆滞了几秒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狂喜与呐喊!

李振华的团队立刻扑了上去,双手颤抖地调取模型的各项参数进行初步推算。

几分钟后,一名核心研究员抬起头,脸色因极度的震惊而涨红,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报告李院士!根据模型初步验算,如果……如果我们的仿星器采用这条路径进行磁场约束,等离子体的稳定时间,将从目前的几十秒,延长……延长至少10倍!!”

“什么?!”

“10倍?!这意味着什么……商业化!商业化的门槛被我们一脚踹开了!”

整个主控室彻底沸腾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困扰了人类近一个世纪的核聚变能源梦想,在今天,在此时此刻,被这台机器,被那个正在喝牛奶的三岁孩子,用短短的12分钟,从遥不可及的未来,拽到了触手可及的现在!

龙国的商业核聚变进程,将被缩短……至少几十年!

李振华和钱秉文对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那个在儿童乐园里,正因为动画片不好看而撅起小嘴的背影。

眼神中,除了狂热的崇拜,更增添了一抹深深的……敬畏。

与此同时,远在地球的另一端,中情局总部的地下监控中心,一台连接着全球最敏感传感器的超级计算机,突然发出了尖锐的警报。

一名分析员猛地从座位上弹起,死死盯着屏幕上一个刚刚出现的、来源不明的巨大能量信号。

“头儿!中国西部戈壁地区,检测到一次持续12分钟的超高密度量子计算能耗峰值!信号强度……超过了我们对‘天宫’计划的最高预估等级!”

霍夫曼的上司,代号“牧师”的男人,眼神瞬间变得冰冷而凝重。

“第二方案……看来要提前了。”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8/5039908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