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蛛网与龙鳞
主控室内,机械总工马毅的脸色铁青。
他面前的全息屏幕上,正展示着“刑天”机甲的结构设计图,但其中不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区域都闪烁着刺目的红色警报。
“这是第三版设计,我们已经将骨骼结构优化到了极限。”马毅的声音沙哑。
他指着屏幕上触目惊心的碰撞模拟动画,“这是用我们目前最好的‘TC4-DT’型号钛合金作为主装甲的模拟结果,在面对‘斯巴达’战士级别的冲击力时,正面装甲会在第三次重击后出现结构性损伤,并在第五次攻击时彻底崩解。”
屏幕上,模拟的“斯巴达”战士利爪轻易撕裂了那层钛合金外装甲,将内部的驾驶员模型贯穿。
“我们尝试了钨钢复合装甲,防护力是足够了。”材料学专家组的组长,高远院士推了推眼镜,调出另一份报告,“但重量超出了百分之三百,‘刑天’机甲穿上它,别说格斗,连正常行走都困难,那不是战甲,那就是个铁棺材。”
一个无法逾越的悖论摆在所有人面前。
极致的防护需要密度和厚度,而极致的机动性需要轻盈和灵巧。
钱秉文站在主控台前,一言不发,大脑疯狂检索着所有已知的材料学知识。
从金属到陶瓷,从复合材料到高分子聚合物,没有任何一种物质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极端的性能指标。
他感到一种熟悉的无力感,和当初面对“幽灵”潜航器时如出一辙。
“钱院士,或许我们需要降低一些性能指标?”高远院士艰难地开口,“也许我们不需要硬抗‘斯巴达’的攻击,只要能做到有效迟滞……”
“不行。”钱秉文断然回绝。
他很清楚,战场之上任何妥协都是对战士生命的不负责任。
“斯巴达”战士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机甲的防御,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实验室再次陷入死寂,连“天宫”量子计算机低沉的嗡鸣,都显得格外沉重。
钱秉文走出主控室,漫无目的地在环形走廊里踱步,他需要摆脱这片凝固的空气。
路过生物实验室时,他停下了脚步,隔着巨大的观察窗,他看到了林天。
小家伙没有在玩积木,也没有看动画片,他正趴在一个独立的生态玻璃箱前,小小的鼻尖几乎要贴在玻璃上。
钱秉文走了过去,顺着林天的目光看去。
玻璃箱里,一只巴掌大小的金色圆蛛,正在角落里织网,银色的蛛丝在灯光下反射着金属般的光泽。
“钱叔叔。”林天没有回头,奶声奶气地说道,“老师说,蜘蛛网,比一样粗的钢丝还要结实。”
钱秉文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蛛丝蛋白的强度确实惊人,这是材料学界的共识,但其脆弱的宏观结构和无法量产的困境,让它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
他刚想开口解释,林天却已经迈开小短腿,跑向了走廊另一头的标本陈列区。
那里,一个巨大的玻璃水箱里,浸泡着一具完整的穿山甲标本。
林天伸出小手,隔着玻璃,轻轻抚摸着那片片分明、层层叠叠的鳞甲。
“它的鳞片,一片一片的,可以动。”小家伙回过头,看着钱秉文,眼睛亮晶晶的,“怪兽咬不破。”
蛛网。
鳞片。
他身体剧震,瞳孔收缩到极致。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随即猛地转身,冲回了主控室。
“砰!”
主控室大门被他一把推开,所有人都被这巨大的声响惊得抬起头。
钱秉文没有理会众人惊愕的目光,他冲到主控台前,挥手清空了屏幕上所有的数据报告。
“我们不应该追求单一的均质材料!”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炸响,“自然界,已经给了我们最终极的答案!”
他在空白的全息屏幕上,疯狂地勾勒着全新的结构草图。
首先,他画出了一张由无数根纤细线条交织而成的三维网格结构。
“这是‘蛛网’!”钱秉文指向那张网,“我们用‘碳纳米管纤维’,编织成柔性的多层基底!它的强度是高强度钢的数百倍,同时具备无与伦比的韧性!”
高远院士立刻站了起来,眉头紧锁:“钱院士,理论可行,但现实做不到!超长碳纳米管纤维的制备是世界级难题,目前的工艺,我们连一米长的完美纤维都造不出来,更别说编织成甲!”
“那是过去的工艺!”钱秉文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振华,“李院士,‘天宫’能否模拟出‘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的原子级排列,通过量子算法,引导碳原子自我编织成完美的超长链?”
李振华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他没有丝毫犹豫:“可以!只要模型正确,‘天宫’能为我们推演出最优的催化剂配方和生长环境!”
钱秉文点点头,随即在“蛛网”的草图上,覆盖上无数片紧密贴合的六边形。
“这是‘龙鳞’!”他的笔锋一转,在六边形内部画上了奇异的分子结构,“我们不再使用坚硬的实体装甲,我们用‘非牛顿流体陶瓷甲片’!”
“每一片‘龙鳞’,都是一个独立的悬浮单元,内部是高浓度剪切增稠流体混合超微陶瓷颗粒。”钱秉文的语速越来越快,一个颠覆性的构想脱口而出。
“平时,它们是柔软的,保证机甲的关节活动不受任何影响。可一旦遭到高速冲击,流体会在纳秒内固化,其硬度将超越金刚石!”
整个主控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外柔内刚”的疯狂设计彻底震撼了。
高远院士张了张嘴,他感觉自己的材料学知识体系正在崩塌。
“柔性的‘蛛网’基底,负责吸收和传导冲击能量,将点状攻击的破坏力,分散到整个装甲面上。”
“刚性的‘龙鳞’甲片,负责在冲击点形成绝对防御,同时,鳞片间的相互滑动,能够进一步卸载剪切力。”
钱秉文画完了最后一笔,屏幕上,一套闪耀着暗光的全新装甲设计图,静静悬浮着。
它兼具了蛛网的柔韧与穿山甲鳞片的坚固,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理特性,通过仿生学的理念,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这是艺术品……”高远院士喃喃自语,他看着那套设计,眼中充满了痴迷与敬畏。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方案,这是一个全新的材料学派别,一个仿生防御体系的开端。
“李振华!”钱秉文下达指令,“立刻分出一部分算力,启动‘仿生复合装甲’项目!我要在二十四小时内,看到第一块虚拟‘龙鳞’的诞生!”
“是!”
李振华的团队,再次投入到全新的运算任务中。
钱秉文看着重新变得忙碌而充满活力的主控室,心中最后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刑天”的骨骼,“夸父”的心脏,现在,它即将披上真正的“龙鳞”。
“天宫”的算力被催动到了极致,屏幕上无数代码流淌,一个虚拟的原子建构空间被搭建起来。
在量子算法的引导下,碳原子开始一颗颗地链接,延伸,编织成完美的六边形晶格结构,一根前所未有的碳纳米管纤维,正在虚拟世界中缓缓成型。
与此同时,另一个模拟窗口中,第一片六边形的“龙鳞”甲片也完成了建模。
“启动一级冲击测试!”李振华下令。
一道模拟“斯巴达”战士全力一击的红色能量束,狠狠轰击在那片小小的“龙鳞”之上。
屏幕上,只见那片甲片表面光芒一闪,内部的流体瞬间凝固,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
冲击能量大部分被直接弹开,剩下的小部分能量沿着甲片边缘,传递到了后方的“蛛网”基底上,随即被那张柔韧的大网迅速吸收、分散,最终消弭于无形。
数据反馈显示:冲击点能量吸收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甲片结构,完好无损。
主控室里,雷鸣般的掌声,骤然爆发。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8/5034090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