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当阴阳判官那些年 > 第87章:双穗稻引新篇

第87章:双穗稻引新篇


“曹旭哥,你快看这育苗盘!”二柱举着个陶盘冲进试验田,盘里的双穗稻幼苗正往外冒新叶,嫩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晨露,“才三天,就比普通稻苗高半寸!你说它真能长出两穗稻子吗?”

曹旭正蹲在田埂上测量土壤湿度,闻言直起身,指尖轻轻碰了碰幼苗的叶尖:“别急,得看根系。”他用小铲子小心扒开根部的土,只见雪白的根须在陶盘里盘得密密实实,比旁边的“盐泉穗”根系壮了近一倍,“根扎得稳,将来才能扛住双穗的重量。”

炎童抱着本《稻种培育志》凑过来,书页上记满了各地稻种的特性:“按戈壁带回的双穗稻记录,它的秸秆纤维比普通稻子粗三成,说不定真能支撑两穗灌浆。要不要试试混点冰原的耐寒灵土?让它既壮实又抗冻。”

“好主意,”曹旭点头,“取两勺灵土拌进育苗盘,再掺点雨林的腐叶土,试试能不能让它集齐三地的性子。”他转头对二柱说,“你负责记录每日生长数据,叶片长度、茎秆粗度都得记,一点马虎不得。”

二柱立刻掏出小本子,铅笔头在纸上沙沙作响:“今天叶片长一寸二,茎秆粗两毫米……”他忽然抬头笑,“等它结穗了,我要第一个给戈壁的头领写信,告诉他们双穗稻在半岛也长活了!”

王大叔背着喷雾器走过,喷头里的灵泉水雾洒在稻苗上,折射出七彩虹光:“这双穗稻金贵,得像伺候娃娃似的上心。刚才见几只海鸟在田边转悠,我已经在田埂上扎了稻草人,保准伤不着苗。”

“大叔想得周到,”曹旭接过喷雾器,往双穗稻的育苗盘里轻轻喷了些水,“这苗喜湿却怕涝,得像雨林的‘珊瑚穗’那样,早晨喷水,傍晚排水,让根须既能喝饱又能透气。”

正说着,灵植园的信使骑着快马赶来,马背上的藤筐里装着个锦盒。“曹旭先生,主母让我把这个交给您,”信使翻身下马,双手递过锦盒,“说是从冰原村的混种试验田取的样本,您看了或许有用。”

打开锦盒,里面是支稻穗标本——穗尖泛着冰原特有的青白色,穗尾却带着戈壁沙枣稻的褐黄,最奇的是,穗轴中间竟分出个小小的侧枝,像要再结一穗似的。“这是冰原用沙枣稻和冰穗米混种的,”信使解释,“主母说它有双穗稻的潜质,让您参考着培育。”

炎童捧着标本惊叹:“两地的稻种混在一起,真能长出新模样!你看这穗粒,一半圆一半扁,像俩兄弟挤在一块儿。”

曹旭把标本插进观测架,与半岛的双穗稻幼苗并排摆放:“这就是合种的妙处。冰原的寒、戈壁的沙、半岛的盐,在根里扎下,就长出了谁也不像又谁都像的性子。”

接下来的日子,二柱成了双穗稻的“专职看护员”。天不亮就去试验田看叶片舒展了多少,中午顶着日头测量茎秆粗度,傍晚蹲在田埂上数新冒的分蘖,小本子记了满满当当。

“曹旭哥,它开始分蘖了!”这天一早,二柱举着本子跑过来,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示意图,“已经分出三个杈,比普通稻子多一个!”

曹旭跟着他去田里,果然见幼苗根部冒出三个嫩绿的分蘖,像三只小手往外伸。“这是好兆头,”他用尺子量了量,“分蘖多,将来结穗的机会就大。”他往根部培了些掺着灵土的细沙,“再加点‘壮秆肥’,让茎秆长得更结实。”

王大叔的婆娘带着村里的女人们来帮忙,她们手里捧着竹篮,里面是筛好的草木灰:“按你说的,把草木灰和海泥混在一起,既能壮秆又能防虫害,刚在灶上炒过,带着火气呢。”

女人们蹲在田里,小心地往双穗稻根部撒肥,动作轻得像怕碰坏了苗。“这稻子要是真能结双穗,”一个婶子笑着说,“咱村的收成就能再多三成,明年就能给娃们添件新衣裳了。”

炎童翻着灵植园寄来的培育手册,忽然指着其中一页:“曹旭哥,主母说双穗稻灌浆时得特别注意,两穗的养分分配要均匀,不然容易一壮一弱。要不咱们试试用‘分润符’?让灵韵在两穗间流转。”

“可以试试,”曹旭点头,“你去取几张低阶分润符来,等抽穗时贴在穗轴上。”他看向二柱,“这活儿交给你,符纸要贴正,不能歪了。”

二柱用力点头,眼里的光比日头还亮。

抽穗那天,试验田围了不少人。双穗稻的主茎顶端先冒出个青绿色的小穗,像个攥紧的拳头,没过两天,侧枝上果然也抽出个小穗,虽然比主穗小些,却精神得很。

“真的双穗!”二柱跳起来,差点踩坏旁边的稻苗,“我就知道它能行!”

曹旭用软尺量了量,主穗长五寸,侧穗长三寸半,穗粒排列得整整齐齐。“比预想的好,”他笑着说,“等灌浆时好好伺候,定能长成饱满的双穗。”

炎童小心翼翼地把分润符贴在穗轴上,符纸遇着稻穗的潮气,渐渐变得透明,符纹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这样灵韵就能流到两个穗上了,”他拍了拍手,“保证两个穗长得一样壮。”

灌浆期的日子,村里人像守着宝贝似的轮班照看。二柱更是寸步不离,带着小水壶,见稻叶有点蔫就赶紧喷水;夜里怕有露水太重,还在田边搭了个小棚子,裹着毯子守着。

王大叔看着心疼,劝他:“歇会儿吧,稻子没那么娇气。”

二柱却摇头:“不行,戈壁的头领说,好稻子都是守出来的。我得看着它灌浆,不能出一点错。”

终于,双穗稻成熟了。主穗金黄饱满,侧穗也黄澄澄的,像挂在秆上的两串小元宝。全村人都来见证收割,二柱握着小镰刀,手都在抖。

“割吧,”曹旭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是你亲手照看大的稻子,该由你收割。”

二柱深吸一口气,镰刀轻轻落下,双穗稻被完整割下,穗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人群里爆发出欢呼,女人们笑着抹眼泪,男人们互相递着烟袋,空气里都是丰收的喜悦。

“快称称,”王大叔喊着,“看看这双穗能有多重!”

称下来,竟有三两重,比普通稻穗重了近一半。二柱捧着稻穗,忽然对着戈壁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头领大叔,您的双穗稻,在半岛结果了!”

曹旭把稻穗上的谷粒搓下来,装进小袋:“这是第一茬双穗稻种,得好好保存。一半留着自己种,一半寄给冰原、雨林、戈壁,让他们也试试,说不定能长出三穗、四穗稻子。”

炎童已经在写回信了,信纸开头画了个大大的双穗稻:“告诉他们,半岛的双穗稻熟了,穗粒又大又饱满,等明年,咱们就有更多的稻种可以交换了。”

二柱凑过去,在信尾画了个笑脸:“还要告诉他们,我学会种双穗稻了,以后我可以当‘稻子老师’,教更多人种!”

曹旭看着这一幕,忽然对王大叔说:“您看,这双穗稻不光结出了粮食,还结出了念想。”

王大叔望着试验田,远处的“盐泉穗”稻浪翻滚,近处的双穗稻标本在阳光下闪光,他笑着点头:“是啊,这稻子啊,比人还懂怎么把心连在一起。”

夕阳西下,二柱把双穗稻的标本挂在祠堂最显眼的地方,旁边贴着各地寄来的稻种照片。风吹过祠堂的窗棂,标本上的穗粒轻轻摇晃,像在说:这只是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新篇等着写呢。

“曹旭哥,”二柱指着标本,眼里闪着光,“明年我们种出三穗稻,好不好?”

曹旭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好啊,只要肯用心,别说三穗,就是十穗也能长出来。”

远处的稻田里,晚风吹过,稻浪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为这新的约定,轻轻和鸣。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7/503813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