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功德系统:我在民国苟着送物资 > 第172章 自己的盘尼西林

第172章 自己的盘尼西林


她没有看顾征,直接走到场地角落一张相对干净的旧书桌前坐下。

意念沉入系统空间。

【兑换:1940-1950年代盘尼西林工业化生产核心工艺手册(精编图文版)。消耗功德点:1500点。】

【兑换:配套微生物菌种图谱(常见高产菌株特征及筛选方法)。消耗功德点:800点。】

【兑换:关键化学原料(高纯度苯乙酸前体、玉米浆粉替代方案详解)。消耗功德点:700点。】

【叮!扣除功德点:1500+800+700=3000点。】

【当前总功德值:6855  -  3000  =  3855点。】

意识空间里光芒一闪,三本装帧风格迥异于这个时代的书籍凭空出现。

第一本厚重如砖,深蓝色硬质封面,烫金的英文书名下印着一行小字:“Fleming  to  Factory:  The  Industrial  Odyssey  of  Penicillin  (1940-1955)”。

翻开内页,是密密麻麻的英文、清晰的照片、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和精密的设备结构剖面图。

第二本稍薄,封面是各种放大的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彩色显微照片,标注着拉丁学名和特性描述。

第三本更像是技术报告,用简洁的线条图描述了如何利用本土易得的农副产品(如豆饼粉、麸皮水解物)替代昂贵的进口玉米浆粉,以及苯乙酸前体的简易合成路径。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从随身的旧布包里,实则是从空间将这三本册子拿出,轻轻放在秦教授那本泛黄笔记的旁边。

“秦教授,您看看这些,是否有用?”

三本册子出现的瞬间,整个地下室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余掌柜浑浊的老眼猛地瞪大,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早已熄灭的旱烟杆。

那几个围着设备的技术员更是张大了嘴巴,,目光死死粘在那本深蓝色烫金封面的巨著上。

那上面精密的设备图和化学符号,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象的清晰与系统。

秦明远教授的反应最为剧烈。

他如同被雷击中,身体猛地一颤,镜片后的眼睛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近乎癫狂的光芒。

他一步抢到桌前,枯瘦的手指带着剧烈的颤抖,小心翼翼地、近乎虔诚地抚过那本《Fleming  to  Factory》冰冷的硬质封面,仿佛触碰着易碎的稀世珍宝。

“这…这…”他失声喃喃,声音干涩嘶哑,猛地翻开封面。

哗啦啦的纸张翻动声在寂静的地下室格外刺耳。

他的目光如同饥饿的旅人扑向盛宴,贪婪地吞噬着书页上的每一个字母、每一张图表、每一条工艺路线。

“深层通气搅拌发酵罐,无菌空气过滤系统,冷冻干燥结晶,逆流萃取,活性炭吸附层析,老天爷!

原来、原来是这样!我们摸索了几年撞得头破血流的难题。答案、答案就在这里!如此清晰!如此系统!”

他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林晚星,激动得语无伦次。

“林小姐!这、这简直是天书!不!是神启!

这上面写的冷冻干燥机,我们、我们连见都没见过!还有这个层析柱,这、这…”

他的手指哆嗦着指向书页上,复杂的流程图和化学结构式。

巨大的信息量和远超时代的认知,如同狂潮般冲击着他毕生所学构筑的知识体系,让他既狂喜又感到一种近乎窒息的渺小与震撼。

顾征不知何时已走到桌旁。

他腰侧的伤口似乎已被简单处理过,血迹被掩盖在换上的深色夹克下。

他的目光同样落在那三本册子上,眼神中翻涌着惊涛骇浪。

不同于秦教授对技术本身的狂热,他看到的是一种恐怖的、足以撬动战争天平的势。

他拿起那本关于原料替代的小册子,快速翻看着里面利用豆饼粉、麸皮水解物的本土化方案,以及苯乙酸前体的简易合成路径。

“豆饼,麸皮…”

顾征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棋手看到破局关键的锐利。

“这些东西,江南遍地都是,鬼子想卡也卡不住。

苯乙酸的合成,步骤虽然复杂,但需要的原料并非严格管制品。

好!好一个釜底抽薪!”

他猛地合上册子,看向林晚星,目光灼灼。

“林晚星,你这份火种,价值何止万金!”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她背后那片庞大迷雾所蕴含的,是足以照亮一个民族黑暗前路的惊世光芒。

科技的力量,第一次如此具象、如此具有毁灭性和建设性地展现在他面前。

“秦教授。”

顾征转向依旧沉浸在狂喜与震撼中的秦明远,语气斩钉截铁。

“立刻组织人手,不惜一切代价,吃透这三本册子!

尤其是原料本土化和简易设备改造部分!

设备我们慢慢想办法,但原料和生产工艺,必须尽快落地!”

“明白!顾先生!”

秦教授如同打了强心针,紧紧抱着那三本册子,枯瘦的身躯挺得笔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和希望。

“有了这个,我们一定能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盘尼西林!”


  (https://www.02shu.com/5031_5031387/234823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