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1990年的尾声,在1991年炸响
卢布自然还是会继续下跌的。
这一点,秦远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甚至于,他脑海中的记忆也是越来越清晰了起来。
1990年11月份,卢布的汇率第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带着物价也开始上涨。
正是接着此次物价上涨,卢布贬值,秦远在苏联完成了第一次大扩张。
要知道在此前,苏联的物价可以说是坚如磐石。
吃的东西是便宜的,当时的交通费也十分低廉。
不论是地铁,还是公共汽车,无轨、有轨电车,公共交通费一律是5戈比。
直到1990年,5戈比的硬币份量还是最重的。
因为它曾充当了十几年地铁的筹码。
而其他物价也是几十年不变。
出租车的收费是20戈比1公里
长白面包(重约一磅) 25戈比
牛肉(公斤) 2卢布
鸡肉(公斤) 3.4卢布
黄油(公斤) 3.5卢布
土豆(公斤) 10戈比
白菜(公斤) 20戈比
橙(公斤) 2卢布
这样的物价,从二战结束足足稳定了四十多年。(物价是一回事,有没有供给是另一回事,这是计划经济。后面涨价,就是想着以市场调控供给端,结果纯纯想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知“涨价”为何物,也没有“涨价”的概念。
当然,工资收入也大体不变。
但自此之后,交通费是原来的3倍,食品也上涨了3倍多。
从此,稳如磐石般的物价不复存在,苏联老百姓经常抱怨的“物价又涨了”的生活,从此揭开序幕。
市场经济这只老虎,从笼中被放了出来,使从未和它打过交道的苏联人大吃一惊。
这就是苏联在搞的经济改革和货币改革。
但这还没完。
秦远已经听说了,在黑市,美元对卢布的汇率已上升到一比十九。
虽然只是黑市汇率,但是仍然让苏联政府感到了恐慌。
如果秦远没有记错的话,等到明年一月份,苏联为了遏制卢布下滑的势头,采取了一些措施。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措施,即从1991年1月22日起,宣布在1962年发行的50元卢布和100元卢布纸币全部废除。
人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这种大面额钞票。
但是,银行只接受退休人员换币,每人只能更换100卢布的纸币。
一般人员只能在所在单位里更换相当于一月工资的大面额纸币。
换言之,这就是一场对于苏联普通老百姓的洗劫。
虽然这个政策大大打击了囤积大量卢布炒汇者和投机商,使苏联政府甩掉了70亿卢布的包袱。
但是,却给卢布滑入深渊制造了一个契机。
让苏联政府的公信力,在苏联百姓心中大大降低。
1991年,那个冬天,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
很难说,没有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子。
所以,秦远对于从苏联银行当中贷款,没有一丝的心理负担。
他要用这笔钱继续扩大生产,在苏联换取到更多的实业资产,然后周而复始。
就这样,众人的意见在秦远的独断专行下达成了一致。
娜塔莎和伊莲娜两人负责对奥恰科夫的资产进行一个核算登记,然后提交相关资料给银行,获取巨额贷款。
而秦远这边,则开始按照伊莲娜的几个建议,开始了复工生产。
当晚,伊万便召集了奥恰科夫的几个管理层,通知从明天开始所有工人复岗上班。
原本偷偷摸摸灌装的沙皇格瓦斯,现在直接进入生产线。
第二天上午,秦远来到奥恰科夫工厂视察的时候。
明显能感觉到,这座巨大的厂区正焕发出久违的生机。
工人们兴许是因为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也领到了欠发的工资,一个个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和干劲,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在他们的操作下,流水线重新开始运转!
清洗、灌装、压盖、贴标……
一瓶瓶印着“沙皇格瓦斯”金色徽标的棕色玻璃瓶,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流淌下来!
见到这一幕,秦远微微点着头:“伊万,现在全速生产,一天能灌装出多少瓶沙皇格瓦斯?”
伊万在心中估算了一下,说出了一个数字:“大概是八十万瓶,如果哈巴罗夫斯克那边提供足够多的格瓦斯原浆或者从冰城那边运来了新的设备和菌种的话,那这个产量还会进一步提升。”
“80万瓶?”饶是秦远早有心理准备,也被这个数字惊了一下!
这些可都是玻璃瓶包装的沙皇格瓦斯,外面市场上供不应求。
相较于之前偷偷摸摸加夜班灌装,现在的效率直接提升了十倍。
“不错。”秦远充分肯定了伊万的能力,吩咐道:“这批货,优先保障贸易部的供应!他们需求量大。”
“另外,单独预留出一批,包装好,每个月固定发十车皮,送往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
他心中盘算着与太子的“罐头换飞机”大单。
太子那边负责500车皮物资,他这边承诺提供300车皮。
包括沙皇格瓦斯在内,普通的远东格瓦斯饮料、真维斯服装……都要源源不断地运往古比雪夫!
这笔交易,利润丰厚,不容有失!
至于说,古比雪夫那边是要拿这些物资自己内部消化,还是通过内部渠道转卖给其他部门,这都与他无关。
他已经从这七架飞机订单中,赚的盆满钵满了。
就这样,在奥恰科夫每天高效的运转下,成批成批的沙皇格瓦斯被装上卡车,运往莫斯科贸易部指定的仓库。
再由贸易部的渠道网络,分发到各大国营商店、供销社。
莫斯科的饮料市场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那标志性的红色和蓝色,在货架上似乎不再那么耀眼夺目。
远东格瓦斯凭借其独特的斯拉夫风味、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特供”光环带来的心理暗示,正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而沙皇格瓦斯也在蚕食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的中高端市场。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市占率,在逐步下降。
看到这个机会,秦远当机立断,决定研发属于苏联自己的可乐。
可乐这东西并不复杂,虽然可口可乐营销自己的配方如何价值千金。
但是,原材料就那几样东西,糖、碳酸水(二氧化碳和水)、焦糖、磷酸、咖啡因。
只不过早在1984年,因为美国政府对进口糖征收高额关税,导致蔗糖价格飙升。
为了降低成本,可口可乐公司毅然决定将美国市场的可乐配方中的蔗糖(白砂糖)替换为了更便宜的玉米糖浆(高果糖浆)。
直至今日,也只有墨西哥、英国等市场仍在使用蔗糖。
市面上一直有呼吁可口可乐换回蔗糖的呼声。
因为口感对比下,蔗糖甜感绵长醇厚,能在口腔形成包裹式甜韵,与碳酸融合产生“清冽回甘”。
而玉米糖浆甜味尖利短促,峰值早、消退快,饮后易残留黏腻感。
在代谢上这两种糖也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
蔗糖虽然吸收速度较慢,但是经肠道可以分解为葡萄糖+果糖。
而玉米糖浆含游离果糖约55%,会直接入肝转化为脂肪。
有研究表明,连续2周饮用玉米糖浆饮料者,内脏脂肪增速比蔗糖组高4.7倍。
对中老年群体,这种代谢负担更为显著。
所以,脂肪肝这个现代病与饮用果糖饮料有着直接的联系。
当然,这些在苏联,根本就无人在意。
但口感差异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秦远完全可以利用媒体,将“蔗糖可乐”与“健康”、“传统”、“更佳口感”联系起来。
将西方可乐描述为“玉米糖浆可乐”与“廉价”、“工业感”、“健康风险”挂钩!
在苏联民众对西方产品既向往又警惕的复杂心态下,这招必然极具杀伤力!
就在秦远,决定打一场“苏联版可乐战争”的时候。
太子的消息传来了!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1_5031281/1111101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