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萨摩蕃强占琉球,外籍军团来活儿了
年关将至,明军收复福建失地的行动也在加快,大家都想在年关之前将整个福建拿下。
明年便是天允元年了,所有人都想着将整个福建献上作为大明天允年间的新开端。
当然,明军的行动也确实是相当的顺利。
建宁府。
当明军收复部队兵临城下时,却发现城门大开,城头空无一人。
一名年轻的明军连长策马入城,只看到满街百姓探头探脑,脸上写满了敬畏与好奇。
他驰回阵前,哭笑不得地汇报:
“报告营长!城里连个鞑子鬼影都找不到!知府、县令,还有那些叫得上名号的乡绅,据说三天前就卷着金银细软跑了!”
这便是胡启元“一锅端”战略的后遗症。
为了守住福州他抽空了福建各地精锐结果,福州一战,精锐尽丧。
其余的州府县城,只剩下些老弱病残的守兵,或是临时抓来的衙役充数。
让他们抵挡明军?
明军往往只需要将迫击炮往城外那么一架,几发炮弹下来,城头上那亮眼的法军军旗便竖了起来。
随着明军实控区域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响,到了后来,明军甚至已经是不用再放一枪一炮。便可以顺利夺取(接收)一座县城。
不过,这样的情况却并非全是好事。
这些主动开城投降的地方,官仓府库早已被搬得空空如也,耗子进去都得含着泪出来。
那些达官贵人、地主豪绅,更是跑得比谁都快,只留下一个空壳子城池和满城不知所措的百姓。
明军在这些地方几乎搜刮不到什么油水。
幸好福州一战缴获甚丰,数百万两白银倒还能支撑眼下的开销。
……
部队的收复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朱和埸也难得清闲了几天。
也不能完全说是清闲。
毕竟,身为皇帝,他的日程表总是满的。
比如,鉴赏一群娇俏的小侍女们排练迎春歌舞。又比如,带着小昭妤驾机兜风。
这些还是很费神的。
不过这样悠哉的日子仅仅持续了几天便被一封来自台湾的加急电报骤然打断。
“倭国萨摩蕃,强占琉球北部五岛,琉球国王遣使臣向驻台明军求援。”
看着这样一封电报,朱和埸脸上的表情有些微妙。
琉球!
太祖高皇帝亲手扶持立国。
在大明众多藩属中,琉球最为恭顺,也最受优待。
即便是朝鲜,也多有不及。
这个国家几乎可以说是完全靠着同大明的朝贡贸易才得以存续。
也正是因为大明如同养儿子般的对待琉球,琉球对大明也绝对算得上是忠心耿耿。
其官方文字皆为汉字,汉语更是只有贵族子弟和“民之俊秀者”才有资格学习。
寻常百姓,反倒只能跟着东渡的倭僧学些倭文。
而其国内同样开设了儒学书院,不过门槛高耸,仅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前往学习。
如此情况下,辨别琉球人是否为贵族,倒也相当简单了,看他是否通晓汉语就行了。
只可惜……
大明1644年灭亡,而后琉球继续向南明称臣,直至南明小朝廷一个接着一个被蛮清覆灭。
1654年,琉球已被倭国萨摩藩扼住咽喉,贸易、税收皆受其控。
琉球王尚质无奈,试图借蛮清之力驱逐倭寇,遂遣使称臣。
但顺治只是表面上接收了琉球的称臣,也册封了尚质为琉球王,但对于出兵平倭一事半口不提。
在顺治眼中,琉球孤悬海外,地瘠民贫,又离大陆太远,完全就是可有可无的状态。
琉球既无钱粮产出,又无战略可言,朝贡往来,朝廷还得倒贴。
他可以为朝鲜和越南打一仗,但对琉球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小国,实在是没什么兴趣。
琉球对大清的“忠诚”,终究是错付了。
……
说到倭国,
因为那些来自欧洲的白皮传教士,在倭国传教搞得风生水起,信徒越来越多。幕府将军们害怕了,他们怕那些“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义,会动摇他们赖以统治的森严阶级。
于是,一道闭关锁国的命令下达,整个倭国被封锁起来,同时在国内大肆屠杀天主教徒。
而萨摩藩,因为一直以来都在不断侵占、蚕食琉球,反倒成了倭国闭关锁国之后,唯一可以变相与外界通商的藩国。
如今,这萨摩藩更是得寸进尺,竟敢直接侵占琉球的国土。
恰逢此时,明军以雷霆之势横扫台湾,并且迅速出兵福建。
这般强势的回归,自然落入了绝望中的琉球君臣眼中。
蛮清鞑子是指望不上了。
现在,大明爸爸回来了!
向大明求援,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朱和埸微皱剑眉。
倭国!
不管有没有琉球这档子事,灭倭国,都是迟早的事情。
至于理由?
”平、定、镇、抚、顺,“
挑一个喜欢的吧。
不过这时间点,选的却不是那么好啊。
眼下最大的掣肘,仍旧是兵力。
虽然仅凭目前这数万兵力就足以让他在国内横冲直撞,但是然后呢?
打下来没人驻守,没人管理,其造成的结果多半是军阀割据、乱匪四起。
为此,福州、厦门那边已经开始了新的征兵工作,目前来说,厦门那边的情况要好一些,返回定天府时驾机“显圣”之举,让厦门的征兵工作进行的相当顺利,不过福州就没那么容易了。
刚刚才大战结束,百姓惊魂未定,现在就立马征兵,结果甚至都不用想。
而且这新征兵员的训练是需要时间的。
这个时候分兵对付倭国,怎么看都不是明智之举!
沉思片刻后,朱和埸猛地想起自己还有一支部队。
大明外籍军团!
因为朱和埸一直认为外籍兵团不能用于国内作战,所以这支部队并未被派上前线,而是干起了辎重部队的活儿。
眼下,让他们去对付倭国人,不正好可以让他们作为主力顶上去吗?
加上现在外籍军团的主力就是倭籍士兵,让倭籍士兵去打倭国人,这主意是怎么想怎么妙啊!
“颜眉。”他扬声道。
侍立一旁的女官立刻上前。
“拟旨。”
……
福州港,码头。
带着咸腥味的海风,吹拂着码头上每一个挥汗如雨的身影。
一群金发碧眼的官兵与一群身材相对矮小的士兵混杂在一起。
他们正将一箱箱沉重的弹药,从泊靠在码头的运输船上,吭哧吭哧地搬运下来。
这些人便是大明外籍军团的官兵了。
自从重回大陆,他们这支本该冲锋陷阵的战斗部队,便干起了苦力的活儿。
对于这样的安排,大部分的官兵都是大感不满的,
虽然搬东西不会死人,但也没战打啊!
没有仗打,何来军功?
没有仗打,哪来的军功?
没有军功,便只能拿着那点微薄的津贴,苦哈哈地熬上三年,然后才有可能换取那梦寐以求的大明户籍……的一个机会!
还只是一个机会!
谁都不愿如此。
小原健吾,自然也不例外。
哦,不对。
为了更快的融入大明,小原健吾如今已经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汉名,就叫吴建原。(这名字不咋滴,想不出来了)
因为部队扩编,已经升任大明外籍军团第一步兵团团长一职的吴建原自然是不用像普通士兵一样去搬弹药的。
但越是这样他就越闲得发慌。
加入大明籍,遥遥无期啊!
吴建原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怔怔出神,这时身后传来一个略显生硬的呼喊。
“小原君!尼克尔将军召集开会!”
听到这个熟悉的称呼,吴建原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缓缓转过身,看着来人——那人胸口挂着一枚象征着荣耀与勇气的黑色战伤勋章,但左手少了一根手指,右耳也缺了半边,正是他的老部下,藤田明浩。
吴建原用半生不熟的汉语,一字一顿地纠正道:
“说了多少次了!我现在,叫吴、建、原!田明浩,你滴,不要再喊错了!”
……
(求,各种求,我这人不挑,啥都要!)
(https://www.02shu.com/5031_5031045/236310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