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 第157章 李氏王朝的震惊

第157章 李氏王朝的震惊


天允元年三月下旬,大明正式迁都应天府,应天古城历经风霜,终于重焕新生。而远在南洋的吕宋定天府,则被定为大明流都,依旧承载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朱和埸启程离开新京那日,天光微曦,晨雾还未完全散去,长街两侧却已是人山人海。

无数百姓扶老携幼,自发涌上街头,只为送别他们心中敬爱的皇帝陛下。

无论是吕宋原著百姓,还是后来从大陆移民而来的百姓。

朱大皇帝几乎算得上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他们如今这份殷实安稳、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皆因大明而得。

因此,当听闻皇帝陛下要迁都南京,重返中原故都时,他们心中是万般不舍。

甚至于送别的人群中还传来了不少哭泣哽咽之声。

御驾缓缓前行,朱和埸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朴实而激动的脸。

忽然,他在人群中看见了几道别样的身影。那是数十名穿着统一蓝色工装,肤色黝黑的土著工人,正挤在最前排,使劲地挥舞着手臂,试图引起皇帝的注意。

他们同样是跑来送别皇帝陛下的。

虽然他们现在的生活充实了那么亿点点,但是至少现在已经人人有衣服穿了,而且饭也能吃饱也能吃到肉了,甚至他们还能免费观看那神奇的电影了!

而这一切,都是皇帝陛下带来的。

看着送别的人群中出现的土著身影,朱大皇帝宛如一位慈祥的老父亲般,欣慰地点了点头。他抬起手,微笑着冲着他们所在的方向轻轻挥了挥。

这个细微的动作,立刻在土著工人中引起了小小的骚动。

“看见没有!皇帝陛下冲我挥手了!”

一个身材魁梧的土著激动地对同伴喊道,黝黑的脸膛兴奋得发亮。

“放你娘的屁!”另一个瘦小些的土著不甘示弱地顶了回去,“陛下明明是在冲我招手!你挡着我了!”

几名土著因为这一挥手,竟当街争得脸红脖子粗,差点动起手来。

朱和埸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脸上的笑容愈发和善,他转过头,对身旁的许敬明轻声说道:

“许爱卿,你看,这些土著员工也自发前来为朕送行,朕心甚慰啊!”

许敬明连忙躬身:“陛下仁德广布,泽被万民,此乃民心所向,臣为陛下贺!”

朱大皇帝不置可否点了点头。

“嗯,既如此,你回头查查,看看他们是哪个工厂的员工,得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才行啊。”

许敬明满脸冷汗点头应是。

……

朝鲜,汉城,景福宫。

对于朝鲜国王李焞来说,今天绝对是他继位以来,最为魔幻,也最为心惊肉跳的一天。

此刻,他正身着朝服,跪拜在勤政殿的丹陛之下。

而他面前,赫然站立着几位身着大明特有的赭黄色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

他们神情冷峻,气度森严,其中一人手持明黄圣旨,正宣读着来自大明皇帝的册封诏书!

锦衣卫!大明!

大明爸爸……竟然又活了!

全程处在极度震惊与惶恐之中的李焞,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那锦衣卫宣读的圣旨内容,他根本就没有听清几句,只是迷迷糊糊地捕捉到几个关键词。

大意是说大明皇帝仁德,念及朝鲜历代恭顺,便不追究其向蛮清称臣一事,废除建奴所赐的“僖顺王”伪谥,重新册封他为……“忠孝王”?

嗯?忠孝王(⊙_⊙;)???

当“忠孝王”三个字清晰地传入耳中时,李焞直接由先前的震惊骇然,转变成了满脸的呆滞与错愕。

这……这封号,能是随便赐予的吗?

……

受后世某些观念的影响,朱大皇帝心中早早就有了两个必灭国家,棒子和本子。

虽然眼下的朝鲜,尚未演变成后世那个令人生厌的“棒子”,而且在蛮清入关之前,朝鲜对大明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言听计从的“乖儿子”。

但为了避免将来出现变故,避免那个看一眼都能让人生厌的”当头一棒“出现,朱大皇帝还是决定未雨绸缪,将朝鲜彻底处理掉,以绝后患。

而给李焞这样一个听起来无比尊崇的“忠孝王”封号,便是他计划的第一步。

先给他套上一个精美的枷锁,将来但凡李焞在言行举止上出现一点点的“过错”,朱大皇帝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无限放大,然后给他扣上一顶“不忠不孝”的弥天大罪名,名正言顺的将其废黜。

即使李焞处处小心没有过错,朱大皇帝也会帮他创造出来。

而后,便是吞并朝鲜,组建朝鲜军团,投入到未来战场,大量消耗其青壮年男性;接着再大规模交叉移民,同化剩余朝鲜百姓。

可以预见,百十年之后,史书之上,都不会再有“朝鲜”这个词汇的存在了。

而且,相对于倭国而言,同化朝鲜会简单得多。

“朝鲜国王李焞,接旨!”

锦衣卫官员洪亮的声音并未将李焞从愣神中惊醒。

一旁的老太监见状,连忙悄悄拉了一下李焞的衣袖,低声提醒。李焞这才如梦初醒,慌忙叩首,双手高高托举过头:

“小……小王李焞,恭迎圣旨!谢……大明皇帝陛下天恩!”

他小心翼翼地从锦衣卫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明黄卷轴,只觉得这薄薄的丝帛仿佛有千钧之重。

宣旨的那名锦衣卫百户,扫了一眼依旧跪伏在地的李焞,语气平淡开口说道:

“忠孝王殿下,陛下预计在下月末,于应天府京师举行大婚典礼。陛下口谕,着尔等藩属之国,届时务必派遣使臣前往观礼庆贺。殿下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

如果说之前的册封已经让李焞震惊不已,那么这句关于大婚地点的话,更是让他脑中一片空白,险些失态惊呼出声!

应天府京师!

他当然知道那是在哪里!那是大明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国都。

是汉家王朝曾经的荣耀与辉煌所在!

可是……那里不是早就被该死的建州女真,被那蛮清鞑子所占据了吗?

大明皇帝要在应天府举行大婚?这岂不是意味着……

李焞的心脏疯狂地跳动起来。

看来,大明爸爸不仅仅是活了过来,更是已经势如破竹,夺回了应天府故都!

强压下内心的惊涛骇浪,李焞再次深深叩首,声音愈发恭敬:

“天使大人明示,小王知晓了!小王即刻便命人准备贺礼,绝不会误了陛下的大典!”

对于外界风云变幻的真实情况,困守朝鲜半岛的李焞几乎是一无所知。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朝鲜的对外交流极为有限。

除了前些年有两艘倒霉的荷兰商船在附近海域失事,部分船员漂流到朝鲜境内,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外,真正能与朝鲜进行常态化官方往来的国家,就只有北边的宗主国蛮清,以及隔海相望的倭国。

这两个国家之中,蛮清自己正被大明按在地上爆锤,焦头烂额,自然不可能主动将大明复兴并且战力惊人的消息告知朝鲜这个藩属国,那无异于自揭伤疤,动摇统治。

而倭国方面,除了已经被大明牢牢掌控在手中的萨摩藩外,其他大名即便通过一些零星的渠道有所耳闻,大多也是最近才听到的模糊消息.

他们既没有确切的情报来源,也没有闲工夫将这种足以颠覆东亚格局的惊天秘闻主动散播出去,平白给自家招惹麻烦。

因此,朝鲜对于大明的重新崛起,那真的是两眼一抹黑,一点风声都未曾听说过。

待锦衣卫在朝鲜官员的小心陪同下前往驿馆歇息后,李焞立刻从地上爬了起来。

也顾不得君王仪态,他急声下令道:

“速速召集领议政、左右议政及六曹判书入宫议事!快!”

很快,朝鲜王朝的核心大臣们便神色凝重地聚集到了勤政殿内。

当他们从国王口中得知大明竟然派遣锦衣卫前来册封,并且大明天子即将在应天府举行大婚的消息后,其震惊程度丝毫不亚于李焞。

接下来首先便是针对大明复活,并册封李焞为“忠孝王”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出乎李焞意料的是,对于这个看似尊崇无比,实则可能暗藏深意的封号,大臣们经过一番窃窃私语和眼神交换后,倒没觉得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领议政金尚宪捋着花白的胡须,沉吟道:

“启禀王上,大明册封殿下为‘忠孝王’,依老臣愚见,此乃彰显我朝鲜历代尊奉大明之忠心,亦是对我朝鲜坚守华夏道统之褒奖。“

”虽我朝鲜迫于形势,曾一度臣服于蛮清,然‘尊周思明’之念,朝野上下,从未敢忘。“

”如今大明天朝皇帝陛下念及我朝鲜之忠心耿耿,赐下‘忠孝’二字,实乃合情合理之举,亦是我朝鲜之荣光啊!”

其余大臣也纷纷附和,认为大明此举是对朝鲜坚守气节的肯定。

李焞听着大臣们的分析,心中那点疑虑也渐渐消散。

他仔细一想,似乎……似乎还真挺有道理的。

自朝鲜李氏王朝取代高丽,摆脱了高丽王朝时期国教佛教的深远影响,转而以儒学思想为立国之本后,数百年间,在历代国王的身体力行与大力倡导之下,朝鲜国内弘扬与发展儒学思想蔚然成风,继而使得“尊周”思想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而在大明王朝被蛮清所取代之后,这“尊周”的后面,便又上了“思明”二字。

朝鲜王朝以此作为君臣大义的宣扬,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为了确立其自身政权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李氏王朝对于天朝上国究竟抱持着怎样的想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但在民间,尤其是在广大的读书人阶层中,得益于朝廷长年累月的宣传教化,真正发自内心尊崇大明,怀念“故国”的学子还是为数不少的。

其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在朝鲜被迫向蛮清称臣纳贡之后,国内爆发的大规模士子罢考事件。

后来,为了平息民间日益高涨的怨气,朝鲜朝廷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两套年号”制度:

在官面上,所有呈交给蛮清的官方文书、外交照会等,一律使用满清的年号;

而在私下里,朝鲜内部的日常行文、书籍刻印,乃至百姓的日用历书,则依旧沿用大明崇祯皇帝的年号,以示不忘“故国。"

如今,大明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而且看样子实力还非同小可。

为了保证自身政权的正统性与稳固,大明这个“爸爸”,李焞是必须得认,而且还得认得心甘情愿,认得恭恭敬敬。

对了,李焞心中猛地想起,从今往后,朝鲜的年号,也得赶紧改用大明新君的“天允”年号了。这可是头等大事,万万疏忽不得!

另外,便是关于大明天允皇帝大婚一事了。

既然大明爸爸要办喜事,他这个“忠孝王”自然要有所表示,而且贺礼的规格绝对不能低了,否则岂不是显得他这个“忠孝王”名不副实?

就在一众朝鲜君臣开始绞尽脑汁,热烈商议到底应该给即将大婚的天允皇帝准备一份什么样既贵重又能彰显朝鲜“忠孝”的贺礼时。

景福宫外,一处戒备森严的府邸内,一名中年男子脚步踉跄,慌慌张张地冲进了一处幽静的庭院。

他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对着院内主屋的方向,声音急促地禀报道:

“大人!王妃娘娘!出大事了!大明……大明,刚刚派遣锦衣卫前来册封王上为‘忠孝王’!并且告知,大明皇帝下个月将要在应天府举行大婚!王上正在宫中同大人们商议该备何等贺礼……小人打探清楚,第一时间便来禀报了!”

……


  (https://www.02shu.com/5031_5031045/236309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