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土司?一个不留
天允元年六月,明军兵锋自湖广席卷而下,逐步推进至广西、贵州等地。
由于此前明军在广州一役中打下的赫赫威名,这一路上,明军几乎没有遭遇过像样的抵抗。
绝大多数州府城池都是城门大开,明旗招展,百姓舞狮鸣炮,喜迎王师归来。
当然,也总有那么一两个脑袋不太灵光,想在青史上混个“忠烈”名声的清廷官员。
可惜,在明军黑洞洞的炮口面前,他们所谓的风骨气节,比窗户纸还要不经捅。
往往只是一轮试探性的炮击过后,城头上便颤巍巍竖起白旗,紧接着便是城门洞开。
刚才还慷慨激昂的“忠臣”,转眼就换上了一副谄媚的嘴脸,三步并作两步奔下城来,赌咒发誓,说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日夜盼着王师前来解救。
正如他们私下里嘀咕的那样:
气节这东西,固然重要,但在身家性命面前,是可以,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嘛!
圣人都说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至于那些真正读书读傻了,抱着城楼柱子哭天抢地,嘶吼着“食清禄,忠清事”,誓要与大清共存亡的死硬分子,明军将士们也懒得和他们多费唇舌。
想当忠臣?
成全你们。
提前送你们去黄泉探路,也好给你们远在北京的主子打个前站。
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紧随其后,一同上路了。
不过明军的推进路线也并非一直顺风顺水,当部队抵达广西泗城府时,事情出现了变化。
……
南京,紫禁城,御书房内。
朱和埸正摊开一幅巨大的西南地区舆图,仔细端详着上面用朱笔圈出的一个个地名。
他刚拿起笔,准备标注些什么,门外便传来了一阵轻盈的脚步声。
紧接着,岛津彩香那带有几分独特韵味的口音响起。
“陛下。”一袭淡雅宫装的岛津彩香,手捧着一份电报走了进来。
她微微躬身,柔声禀报:
“总参谋部转来李振华将军急电,询问关于西南地区土司的处置方略,请陛下示下。”
如今的岛津彩香,凭借其聪慧机敏,已经成功晋身为朱大皇帝身边不可或缺的秘书之一,负责协助处理部分文书及日常事务。
“土司?如何处理?”
朱和埸闻言,从舆图上抬起头,眉毛微微一挑。
依他对李振华的了解,这电文的原话,恐怕绝不会是这般文绉绉的“处置方略”,十有八九是直接问他:“陛下,西南那些土司,要不要全砍了?”
总参谋部那帮文职参谋,倒是会“润色”。
看来,是有哪个不长眼的土司,吃了熊心豹子胆,一头撞在了李振华的枪口上。
事实上,朱和埸的猜测与真相已相去不远。
一伙不知死活的土司,纠集了一批由土民组成的“农奴军”,悍然袭击了明军一支负责前出侦察的骑兵连!
虽然这伙人最终都以花花绿绿有机生物肥收场,但事发突然,且对方人数众多,明军猝不及防之下,也付出了三十余名骑兵伤亡的代价。
这一下,可把李振华彻底惹毛了!
他娘的,老子打下有二十万鞑子重兵把守的广州城,伤亡不过数百。
如今倒好,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被一群土鸡瓦狗给阴了,折了三十多个弟兄!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暴怒之下的李振华,当即调集兵马直扑那伙土司的老巢——泗城土司府。
面对明军的赫赫兵威,那泗城土司岑永葆组织起麾下所有的农奴军,妄图凭借地利,与明军掰掰手腕,保住他那“土皇帝”的宝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连装备了新式火器的清军正规军,在明军面前都撑不过一个回合,更何况是这群由农奴组成,装备简陋、训练约等于无的乌合之众。
枪炮轰鸣之下,那些手持大刀长矛、弓箭石块的农奴军一个照面都没能坚持住,便作鸟兽散,四散奔逃。
泗城土司岑永葆本人,也被明军士兵从他那简陋的“王宫”中拖了出来。
一番算不上严酷的审问,早已吓破了胆的岑永葆便竹筒倒豆子一般,把什么都招了。
李振华这才搞清楚,这些人之所以敢吃了熊心豹子胆袭击明军,完全是因为受到了鞑子们的鼓吹宣传所致。
当初广州一战后,两广总督石琳和广州将军卢崇耀率领残部从广西逃往安南时。为了给明军制造麻烦,拖延明军的追击步伐,便沿途大肆散播谣言,宣称明军夺取广西之后,要废除土司制度,收权中央,同时收缴土司手中所有的土地和权力,将所有土民编户齐民。
这个消息,对于那些世世代代被土司压迫、视若猪狗的土民(农奴)来说,若是能够实现,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可对那些土司老爷来说,这简直就是刨他们的祖坟,断他们的生路,要他们的老命!
于是乎,这些脑子里除了剥削和压迫,就只剩下大粪的家伙们,才狗急跳墙,干出了袭击明军的蠢事。
李振华的电报中,并未对为何要下狠手铲除土司进行详细说明,朱和埸对此也并不太感兴趣。
他只是微微低头,目光再次落回舆图上那些代表着土司势力的斑块,语气平静地说道:
“回电李振华,告诉他,明旗之下只有中央集权,土司?一个不留!都处理干净点儿。原话发过去!”
朱大皇帝可没管啥委婉不委婉。
土司制度,这个盘踞在中国西南边陲数百年的毒瘤,必须彻底根除!
它的存在,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帝国的安定统一,阻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同时,土司制度本身,也是社会文明的极大倒退。
明末,自天启元年开始,西南之地的土司们便开始了一场又一场旷日持久的叛乱接力。
奢安之乱、沙普之乱、龙在田之乱……这些对国家毫无半分认同感,一心只想着在自己的领地内当土皇帝,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将整个西南地区搅了个天翻地覆。
大明为了平息叛乱投入了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最终都将叛乱平息,但军事镇压和谈判妥协相结合的策略却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其结果便是,这些土司们反复诈降,旋即复叛。
这直接导致了大明朝廷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几乎崩溃。
可以说,大明国力衰退至此,这些在西南边陲不断制造麻烦、消耗国帑的土司们,也是“功不可没”啊!
至于为什么说是社会的倒退?
简单指出两点:
土司,在其领地内,享有所有女性的初夜权。
土司,对其领地内的土民,皆可生杀予夺。
这已经不是封建,而是赤裸裸的奴隶制!
前世历史上,为了平定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蛮清乾聋足足打了5年,死了几万士兵,花掉70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才最终在西南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
现在,朱和埸不打算再等那么久,也不想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改土归流?
不,他要的是“灭土归流”!
有了朱和埸的明确指示后,广西前线的明军,立刻开始了对盘踞各地的土司势力的清剿行动。
说来讽刺,这些土司的抵抗,竟比清军还要激烈得多。
明军每到一处,几乎都会遭到当地土司武装的疯狂进攻和袭扰,反倒是名义上的“正主”——清军,早已不见了踪影。
不过进攻归进攻,其效果嘛也就跟组团排队自杀没什么两样。
面对明军装备的九零式步枪、加特林机枪和各型火炮组成的钢铁火网,土司们那些那些手持简陋冷兵器的农奴军,除了留下一地碎裂的尸骸和漫天血雨外,根本无法对明军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而且,这种“疯狂进攻”,也只有一波。
一波冲击过后,那些侥幸未死的农奴军,要么已经彻底吓破了胆,扔下兵器跪地求饶,要么就是精神崩溃,哭喊着四散奔逃。
密集的弹雨火炮将人体撕成碎片的场景对于这些乌合之众来说还是太过震撼。
眼看打不过,一些脑子稍微活络一点的土司,立刻选择了屈膝投降,随即派人送上降表和财物,表示愿意归顺大明,成为大明皇帝陛下的忠顺臣民。
他们甚至还不忘在降表中肉麻地强调,自己祖上也是汉人,对蛮清的残暴统治早就深恶痛绝,往前个一二十年他们也是跟着吴三桂造反的“反清复明”斗士!
跟着吴三桂?
反清复明?
李振华嘴角就剩冷笑了。
对于这些摇尾乞怜、试图蒙混过关的投降土官土司,李振华的处理方式简单直接,就一个字——杀!
既然皇帝陛下的御旨是“一个不留,处理干净”,那便没什么好犹豫的。
又因为土官土司是世袭制,根据皇帝陛下处理干净,一个不留的御旨,所以……
至于那些被俘虏或主动投降的农奴军,则是全部当场释放。
明军的政工人员随即向他们郑重宣布:
自即日起,废除所有土司制度!
废除一切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苛捐杂税和无偿劳役!
所有土民,皆为大明皇帝陛下的子民,与汉人百姓享有同等的人身自由权和各项权利!
原先属于土司所有的土地,将由明军派人进行重新丈量,然后公平合理地分发到每一个土民手中。土地产出,只需按照朝廷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后,剩余部分皆归土民自己所有!
这连串政令宣达下去后,明军所收复地区的土民们,几乎全都懵了。
自元朝开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就一直生活在土司制度的压迫下。
这数百年的时间里,他们几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暗无天日的绝望。
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他们,从今往后,压在他们头上的土司大山没有了。
他们不用再当牛做马,不用再担心妻女被土司淫辱,他们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拥有属于自己“完整”的妻子和家庭了!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都是显得那样的不真实。
……
(https://www.02shu.com/5031_5031045/2363096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