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章


新帝杨炏即位后,遵循礼制沿用先帝泰昌年号一年。

直至公元  661年,才改元昌隆。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昌隆三年公元  664年。

东都的风似乎比往年更冷了些,吹得街巷里的老槐树叶子簌簌落下,也吹白了老臣们的鬓发。

这一日,天策府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程咬金步伐沉重地走来。

他满头白发在风中凌乱,脸上满是急切与伤感。

此时的武信已闭门谢客许久,自从杨侑驾崩、杨炏即位后,他便很少插手朝堂琐事。

多数时候都在天策府内静养,唯有程咬金、魏征等几位老兄弟前来,才能见到他。

不多时,武信身着一身素色锦袍,缓步走了出来。

他虽已年过七旬,却依旧身姿挺拔,只是眼角的皱纹深了些,眼神也比往日多了几分沧桑。

“老程,何事这般着急?”

程咬金上前一步,握住武信的手,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王爷……王爷啊,宇文成都……宇文成都他回来了!”

武信闻言,瞳孔微微一缩。

宇文成都这些年一直在西隋辅佐武浊,镇守西北边境。

他虽时常通过书信得知西隋战事,却已有许久未曾见过这位老将。

如今听闻宇文成都归来,他心中又惊又喜,连忙说道:“快,带我去看看!”

两人急匆匆地赶往宇文府,一路上,武信心中满是期待。

可到了宇文府门口,武信却愣住了。

府前并未见到熟悉的高大身影,只有一个身着孝服的少年,正恭敬地站在台阶下。

见到武信和程咬金前来,那男子连忙上前,双膝跪地,声音哽咽:

“臣宇文忠,拜见靠山王!拜见程老将军!”

武信扶起宇文忠,仔细打量着他。

这少年眉眼间有几分宇文成都的英气,只是稚气未脱。

“你是……”

“回王爷,臣是宇文成龙的孙子,也是伯祖父的侄孙。”

宇文忠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低声解释道。

“伯祖父一生为大隋征战,从未娶妻生子,自他去西隋后,便由臣在府中照料家事。”

“此次前来东都,便是受伯祖父遗命,带他回来。”

武信的心猛地一沉,他终于明白,程咬金口中的回来,并非宇文成都活着归来。

他强压下心中的悲痛,轻声问道:

“成都可让你带回来什么?或是有什么话要转达?”

宇文忠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双手捧到武信面前,声音愈发哽咽:

“伯祖父在弥留之际,最念叨的便是东都,他说此生最大的遗憾,便是想要回东都陪伴武帝。”

“可西隋距东都路途遥远,伯祖父病重之时,连起身都困难,更别说长途跋涉。”

“若要将遗体带回,一路颠簸,更是难如登天。”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后来祖父与伯祖父商议,伯祖父说,不必拘泥于入土为安的旧俗,将遗体焚烧。”

“哪怕只是一捧骨灰,他也算是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方,回到了武帝的身边。”

武信接过木盒,入手轻飘飘的,却仿佛有千钧重。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木盒,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宇文成都的身影。

那个总是沉默寡言,却在战场上一往无前的猛将。

那个对杨广忠心耿耿,哪怕杨广驾崩,依旧为大隋征战至死的忠臣。

“好,好一个宇文成都!”武信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依旧坚定。

“老程,你去安排一下,将成都送往王陵。”

“俺……俺这就去!”

程咬金红着眼眶,转身快步离去。

随后,武信便转身去往皇宫。

宇文成都一生为大隋立下赫赫战功,理应得到应有的尊荣。

他要为宇文成都求一个谥号,让这位忠臣的英名,永远流传下去。

皇宫内,杨炏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

听闻靠山王前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朱笔,亲自起身到殿外迎接。

“靠山王,您今日怎么有空来皇宫?”

武信躬身行礼,随即道出此行的目的。

杨炏闻言,脸上闪过一抹悲伤之色。

他虽年幼,却从小听杨侑讲述武信、宇文成都等将领的事迹。

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说道。

“宇文将军一生忠君爱国,征战四方,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忠武二字,最是贴切!”

几日后,王陵举行了一场简单却庄重的安葬仪式。

武信、程咬金,鳌鱼等人皆到场。

这些老将,将昔日的同袍放入杨广的棺椁旁。

武信望着大隋上柱国、忠武公宇文成都的字样,眼中满是感慨。

这位一生忠于大隋、忠于杨广的猛将,终究是回到了他牵挂的地方。

他生于东都,为大隋征战一生。

死后归葬东都,长眠于他视为君父的杨广身旁。


  (https://www.02shu.com/4_4936/4426808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