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1983:从小医生到大富豪 > 第387章 毕业和公开

第387章 毕业和公开


"工资平均涨幅25%,"周桥继续道,"技术骨干享受年终分红,每个车间都设立了"创新基金"——"他忽然望向后排的年轻技工,"上个月,锅炉房的小李改良了蒸汽管道,我们奖励了他一台彩色电视机。"

话未落音,小李已红着脸站起来,手里攥着刚发的荣誉证书。

当各分厂的汇报结束,周桥走到窗边,望着雪幕中的工业园。

曾经的荒滩上,制药厂的蒸馏塔与安防厂的卫星天线并肩而立,食品厂的烟囱飘出的白烟,与职工医院的中药雾气缠绕上升。

他忽然想起创业初期,和陆敏舒在漏雨的小屋计算第一笔订单的场景,如今那些用算盘打出的数字,已变成了电脑屏幕上的十亿营业额。

"最后说个小事,"周桥举起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从五道营胡同带来的槐树叶,"我们的中医班今年毕业了  32名学徒,他们将走进全国  20个省市的乡镇医院。"

他望向陈梦生,"就像这槐树叶,无论长多高,根永远在丰邑的土地里。"

散会时,雪停了,夕阳给工业园镀上金边。张师傅拉着周桥的手,非要带他去看新建成的职工图书馆,里面的医书专柜,摆着周桥从京城潘家园淘来的老医案。

刘大春则神秘兮兮地掏出个锦盒,里面是安防厂员工们凑钱买的怀表,表盘上刻着"远桥魂"三个字。

暮色中的四合院,陆敏舒正在给新收的学徒讲解新药方剂,案板上摆着刚从制药厂送来的安神补脑口服液。

周桥推门而入,看见窗台上的水仙开了,那是王秀英大妈从京城寄来的,花叶在台灯下投出细碎的影子,像极了五年前他们在五道营胡同种下的合欢树。

这一晚,丰邑县的夜空绽放着庆祝的烟花,远桥集团的霓虹灯在雪地上投出巨大的  logo。周桥坐在书桌前,看着各分厂的汇报材料,忽然在笔记本上写下:"十亿不是终点,而是让每个劳动者挺直腰杆的新起点。"

笔尖划过纸面,窗外传来职工们的欢笑声,混着远处纺织厂机器的轰鸣,编织成一曲属于这个时代的实业赞歌。

1990年  5月的京大毕业典礼,梧桐絮在阳光下飘成白色的雪。

周桥穿着垂感极佳的藏青学士服,学位帽上的流苏扫过胸前的校徽  ——  这是他第四次站上这个操场,前三次是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而今天,他是毕业生中唯一带着企业公章来参加典礼的人。

主席台上,陈梦生作为教师代表宣读毕业致辞,目光扫过台下时,特意在周桥的位置停留。这个曾经在她病床前熬药的学生,此刻正低头翻看手中的文件,不是毕业论文,而是远桥集团总部搬迁的最后确认单。

当念到  "中文系周桥"的名字时,掌声里混着几声压抑的惊叹  ——  同学们这才知道,那个总在图书馆角落读医书的清瘦男生,竟是掌控二十亿资产的集团董事长。

毕业典礼结束,刘大春带着安防厂的技术骨干等在操场边,他们穿着统一的浅灰工装,胸前别着新定制的远桥logo徽章。

"董事长,总部大楼的  LED屏调试好了,"刘大春的大哥大贴着耳朵,"香港卫视的记者已经在新闻发布厅等着。"

周桥点头,任由陆敏舒帮他摘下学位帽,发现她今天特意穿了自己设计的"毕业款"旗袍,领口绣着京大校徽与远桥太极图的融合纹样。

五道营胡同的远桥医馆,此刻正迎来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

周桥培养的四位年轻大夫各有专精:小宋擅长针灸,正在给张大叔做醒脑开窍针法;小林精通妇科,正对着B超单调整四物汤配比;最年轻的小吴刚从协和医院进修回来,正用西医诊断结合中药调理,给一位外企白领讲解更年期综合征的防治。

陆敏舒亲自设计的电子病案系统在诊室运行,泛黄的中医典籍与286电脑并肩而立,形成奇妙的时空对话。

"周老师来了!"小宋抬头看见门口的身影,手中的银针悬在半空。

周桥换下学士服,穿上洗得发白的白大褂,腕间的老上海表在诊桌上投下阴影:"今天我只观摩,"

他拍拍小吴的肩膀,"上个月你在《中医杂志》发表的论文,我读了,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很对。"

诊室里的患者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传说中的周大夫真的会来坐诊,只是如今更多时候,他站在年轻大夫的身后,看着他们用自己教的方法问诊施针。

下午的新闻发布会在远桥总部大楼举行,这座  28层的玻璃幕墙建筑刚刚摘下脚手架,顶部的  "远"字  logo在阳光下闪耀,成为长安街新的地标。

当周桥带着陆敏舒走进发布会厅,闪光灯骤然亮起  ——  这是他首次以集团董事长身份公开亮相,白衬衫领口微敞,露出里面的银质医圣张仲景吊坠。

"请问周先生,作为大学生企业家,您如何平衡学业与事业?"

香港《商报》的记者举起话筒。周桥望向身后的展示屏,上面交替播放着京大课堂的笔记与制药厂的生产线:"在中文系读《说文解字》时,我学会了给新药命名;在医馆问诊时,我懂得了企业最核心的是"人"。"

他忽然笑了,"其实两者相通,都是在解"人"的难题。"

发布会的高潮是总部大楼的揭幕仪式。周桥和陆敏舒拉动红绸,"远桥集团"四个鎏金大字在幕墙映出倒影,楼下的安防厂员工们正在调试新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镜头扫过人群,精准识别出每位分厂厂长的身份。

当镜头对准周桥时,系统语音响起:"欢迎董事长,今日医馆坐诊时间已预留  14:00-16:00。"

身份公开后的第一周,周桥的办公室迎来了络绎不绝的访客。中关村的科技创业者抱着电路板来讨教产学研结合,同仁堂的老药工带着秘方来谈合作,甚至有跨国药企的代表,拿着"远桥脑心通"的成分分析报告,希望达成专利授权。

但周桥最看重的,是丰邑县来的代表团  ——  他们带来了新培育的品种,还有职工们亲手绣的  "实业报国"锦旗。

毕业当晚,周桥和陆敏舒回到五道营胡同的四合院。葡萄架下的石桌上,摆着王秀英大妈寄来的槐花蜜和陈铭树送的茅台酒。陆敏舒翻开毕业纪念册,看见周桥在  "未来愿景"栏写着:"让中医馆开遍全国,让每个劳动者都能看得起病。"


  (https://www.02shu.com/4_4931/1111076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