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565 章 最不能惹的兵种

第565 章 最不能惹的兵种


{华夏最不能惹的兵种—炊事兵}

古代人士也看过后世播出的抗战剧,知道什么是炊事兵,其实相当于他们时代的火头军。

老祖宗们虽然不理解为什么炊事兵不能惹,但也是能猜的。

农夫开玩笑的说,“可能是怕把人惹急了,不给饭吃。”

年轻人笑着摇头,“二爷,不至于,人家没那么不靠谱。”

“那是为什么,难道是炊事兵很厉害?”

......

古代的火头军,此刻也看向视频,就想知道后世的炊事兵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民国的炊事兵战士们,顶着一脑门问号,还有点迷茫。

但越是如此,也越好奇了。

{炊事兵,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

网上流传着一段话,世界上三大不能惹的兵种,华国的炊事兵就是其中之一。

那为什么炊事兵不能惹呢?

别看炊事兵平时只是负责部队的饮食保障,但其全员可以说是全能作战小能手。}

看到这里,不光百姓们好奇了,王侯将相们也燃起了兴趣。

听这意思,明显后世的炊事兵和他们时代的伙夫差别极大,能用‘全能’来形容,已经很明确了。

君王们有心想要多了解些炊事兵的信息,看看能不能用在他们时代的军队上。

不过武将们还是有些不能理解,既然炊事兵那么厉害,为什么会选择做菜,而不是去到前线?

尉迟恭想不通,按道理这么厉害的兵种,早被他派上前线了。

至于做饭,找一些手艺好的厨子也不是不能做。

岳飞不太明白,但他觉得后世这样做,肯定有自己的道理,这大概就是对后世的迷之自信。

民国时期

炊事班的战士们训练的速度都降下来了,眼睛都在发光,耳朵支楞起。

“班长,后世的炊事兵真的那么厉害吗?”

“那当然,那可是后世,和我们不一样。”

“要是我们也能变得这么厉害就好了。”

......

{华国一直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别看炊事兵平时默默无闻,就跟少林寺的扫地僧一样,关键时刻,吓死你。

你以为的炊事兵,不用训练、平时就是买菜做饭烧菜,训练也就是厨艺那么简单。

但实际上,炊事兵需要参加训练,包括体能训练、队列训练、战术训练等,确保战时既能负责热食保障,也可以执行任务。

首先你得是个兵,其次才是厨子。}

古人们一下就悟了,嘴里都是对炊事兵的讨论。

“当炊事兵感觉很辛苦啊,普通士兵要做的训练,他们也需要做,还要负责买菜做饭,相当于一整天都在忙碌。”

“没看视频上说了嘛,首先你得是个兵,所以训练必不可少,不然只需要会做饭,直接找厨子不就好了,根本就没必要专门形成一个兵种。”

......

帝王们在考虑将这种兵种引进的重要性。

不少武将则是从炊事兵身上看到了巨大好处。

民国时期

先辈们觉得视频上说的很有道理。

在前线吃的不用多挑,能吃就行,关键还是有战斗力能自保,甚至可以上前线。

一时间,根据地的战士们都看向炊事班,觉得他们太辛苦了,又要训练又要做饭的,眼里都是感激之色。

炊事班战士们揉了揉鸡皮疙瘩,一群糙汉子,感觉肉麻极了。

此时,视频里的声音还在传来。

{炊事兵除了实战化训练,还要磨练良好的厨艺。

要能根据部队的要求完成餐品制作。

另外,炊事兵还要会操作各种野战炊事车、送餐无人机等装备。

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自己带上饭菜送去前线。

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一个炊事兵战士在送饭途中,顺手利用战友的木仓,击毙了54个敌军。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厨师能做到的。}

各时空的人们都瞪大了眼睛,1:54这个概念,简直叫人难以置信。

别说先辈们很意外了,半天回不过神来。

脸庞稚嫩的小战士,伸出手掐了一把脸,疼得不行,“竟然是真的,这个后生也太厉害了吧。”

先生们惊讶了半响,“后生可畏啊,咱华夏这是人才辈出。”

炊事兵战士们更是摩拳擦掌,“咱也不能被后人比下去了,大家伙儿好好锻炼,争取战场上也多杀几个鬼子。”

......

古代将领们也在思考,他们时代的火头军能不能做到以一敌几十,但让人汗颜的是真不行。

哪怕是普通士兵都难以做到。

刘邦背着手嘀咕,“除非啊,是韩信那种天生的,但这世界上,可出不了几个韩信。”

评论区里一如既往的热闹。

【在紧急情况下,炊事兵不仅要做吃的,还要会找吃的】

祖辈们略微一思索,也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一时间都在感慨炊事兵很不容易。

常年做饭的妇人们很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找吃的不简单啊。”

历经乱世的人们也说,“尤其是在灾荒年,哪有什么吃的啊,唉。”

......

【炊事兵最重要的是速度,短时间内能搞出四菜一汤】

老祖宗们噎了下。

啥玩意儿?还四菜一汤?

百姓们简直是无言以对,吃饱饭对他们都是奢侈,结果瞧瞧,后世在战时还要搞出来四菜一汤。

古代的士兵们眼神羡慕,这还真是比不了。

很多人当兵也是因为家里实在穷,到了军营能混口吃的,至于四菜一汤,没戏。

民国的炊事兵战士们,也是尴尬的挠挠头,他们现在的条件,暂时还不允许吃那么好呢。

【抗战时期才是最难的,当时的炊事兵还要学习煮树叶,保证人能吃】

老祖宗们很愣逼,这是真的吗?

不过想到民国时期出现的大饥荒,也许部队也难吧。

民国的战士们纷纷摆手,现在他们吃得比以前好,不仅有从后世送来的物资,他们自己也种地的。

【还是对印自卫反击战,当时有一个炊事班都投入到前线增援,歼灭了敌军一个营241人】

祖辈们看得热血沸腾,鼓掌那个的鼓掌哪个、叫好的叫好。

不少君王在思索过后,也觉得他们时代的伙夫,就按后世的炊事兵培养。

民国的炊事班战士们,表情都有些自豪,他们炊事班关键时刻也是不掉链子的。



上个视频结束,刘晓希已经点开了新视频。

只见视频里,戴着眼镜的博主说道:“hello,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历史上的萧何、张良等人,为何都支持刘盈,却没有选刘如意。”

各时空,有人静静注视着视频,也有人出声交谈着。

刘如意一脸理所当然,“这不是正常嘛,论长幼有序,兄长比我年长,论嫡庶,兄长是嫡长子。”

戚夫人闻言没忍住翻白眼,“他也就这点比你强。”

刘如意听他娘的话,瞬间不乐意了,嚷道:“二哥很厉害,他只是年纪还小而已,娘,你不会说话就别说。”

戚夫人:“......”

气得心口疼,偏偏这儿子是亲生的。

另一头

正在和长姐说话的刘盈,皱着眉看向光幕。

鲁元公主一瞧,还以为弟弟是担心呢,连忙宽慰道:“弟你放心,我和你姐夫,一直站你这边。”

刘盈愣了下,也明白对方是想岔了,但也没解释,而是笑着说,“阿姐,我当然知道你对我好。”

鲁元公主笑了,“当然,我们可是亲姐弟。”

至于这两人的父母,瞧着都不甚在意,因为原因,两人心里都清楚得很。

萧何、张良他们的神色瞧着也没什么变化,为什么支持刘盈,自然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此时,视频也在播放着。

博主朝着镜头说着自己的看法,“其实这事并不难理解。

首先,刘盈的生母是吕后,吕后和萧何、樊哙、周勃他们都是丰沛集团的一员,是利益共同体,支持刘盈很正常。

张良后面也向丰沛集团投诚了。

只不过在大封诸吕后,丰沛集团又分成了功臣集团和吕派。”

视频说的通俗易懂,百姓们也能看懂。

秦朝

刘季挠挠头,忍不住叹气。

刘交不明所以,“三哥,你这是怎么了。”

刘季嘿嘿笑了两声,“我这不是在想,这辈子大概遇不上戚夫人了吗?”

没听到回答,刘季却听到刘交叫了一声“嫂子。”

刘季背对着的身体微微一僵,缓缓转过身就看到媳妇站在身后,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刘季:...

刘交忙说:“嫂子,我还有点事,先出门了。”

走的时候,还递了个‘自求多福’的眼神给他三哥。

刘季暗骂了两句臭小子,转头朝着媳妇笑道:“太子昨日交代了事,我也要出门了,家里就交给你了。”

说着,刘季节头也不回的跑了。

吕雉眉头微微一挑,她有这么吓人吗?

汉高祖时期

开国勋贵们心思各异。

韩信压下眼里的神色,他不属于丰沛集团,所以和他们本质就是两类人。

四海云游的张良看着视频叹息道:“自古就是立嫡长,废长立幼本就不合理。”

更别说他还是太子老师,本就天然站在太子这边。

萧何不否认视频说的一部分是对的,而且论亲疏,自然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刘盈更亲。

......

视频里

博主还在侃侃而谈。

“其次,从沛县起兵到建立大汉七年。

刘邦的这些兄弟,和吕雉母子都是近距离接触的。

对吕雉都是一口一个嫂子、一口一个弟妹过来的。

还有刘盈这侄子,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和萧家、曹家的这些孩子一块长大。

多年的情感投资,都指望着小刘上位后,拉自家儿子一把。

这个时候,戚夫人母子在哪儿呢?

突然说要换太子,这群股东能干?

樊哙可是娶了吕雉的妹妹,都做了刘盈的姨父。

结果眼看着刘盈这个外甥要被废,自己半点好处捞不着,总不能离婚了再去娶戚夫人的姐妹吧。

所以股东们不愿意,哪怕你老刘是董事长,可也不能耍人玩啊。”

各朝人士感觉很有道理。

读书人们评击道:“汉高祖此举的确不恰当,除了戚夫人,都没人支持他。”

百姓们也在议论,有人表示:“太正常啊,都处了好些年,感情也有吧,萧何他们自然是愿意支持刘盈了。”

“对对对,更别说自家小子和刘盈还是一块长大的,这一看,戚夫人母子没多少优势。”

......

汉高祖时期

刘邦嘴里的茶水一下子喷得老远。

“咳咳咳,朕没有,朕哪有耍人玩儿。”

刘太公嫌弃的瞪了眼儿子,“刘盈、如意都是好孩子,就你瞎胡闹。”

刘邦感觉自己冤枉啊,“爹,我现在没有好吧。”

刘太公送了他一个大白眼,“那也是光幕出现给你提了醒,况且还有刘恒这小家伙呢,不过我得告诉你,刘恒还小,以后还得靠刘盈稳住局面。”

刘邦摆摆手,“我知道,反正,爹,我是不会拿大汉江山开玩笑的。”

刘太公轻哼了一声,这点他自然是相信儿子的。

戚夫人的寝宫内

戚夫人心里还很不爽,“吕雉也就是占了个先机,不然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刘如意也懒得理会老娘,一边吃着点心,边乖巧的看视频。

戚夫人一看儿子也不理自己,还吃得很高兴,更郁闷了。

“给我拿一块,味道怎么样。”

刘如意端起面前的一盘绿豆糕递过去,“嘿嘿,娘,这绿豆糕真好吃,大师傅和后世学的还不错。”

“的确不错。”说着,戚夫人转头就吩咐侍女再去要一份绿豆糕来。

至于吕雉,还在和薄姬闲聊着,对视频内容没多在意。

刘如意和鲁元公主也聊得很投入,自鲁元公主嫁出去后,姐弟俩其实也很难有机会说说话。

汉初的功勋集团不否认视频说的有道理,比起没怎么接触的刘如意,当然是刘盈这个看着长大的小子更受青睐。

视频里,博主还在补充。

“还有一点,王朝初定,一切以安稳为主。

打了一辈子仗,终于可以安稳了,开国功臣们也不愿意因为改立太子,让王朝陷入内乱。

吕氏一族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一旦废长立幼,等刘邦死了,吕家人能甘心让刘如意坐稳皇位吗?

到时候一旦起了纷争,搞不好又会天下大乱。

所以为了天下安稳,也为了自身利益,还是不要换太子为好。”

这个分析各朝人士也有不少赞同的。

百姓们哪怕从自身着想,大家也不愿意看到因为换太子导致大乱斗。

特别是汉初的老百姓,本就经历了秦末、又经过楚汉相争,好不容易才安稳下来,真的不愿意再打仗了。

老者语气焦急,“皇上哪怕再喜欢另一个儿子,也不应该置天下不顾啊,一旦朝堂乱起来,匈奴趁虚而入,那还能有什么好日子?”

妇人们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唉,全天下都不想换太子,太子仁善,又不是很差的继承人,没必要弄这些。”

一些大臣也在嘀咕,“其实就算要换太子,那也应该换成历史上的文帝刘恒,对天下都好。”

......

汉初这群开国勋贵们,也确实不愿意再打仗了。

萧何思绪纷飞,张良走了,韩信也已经隐退消沉,自己也没心情再考虑换太子,好在如今陛下打消了这个念头。

张良坐在山间,眺望了远山,这样的日子,他觉得很好,不想再回到朝堂斗了。

周勃呢,其实也愿意以后是刘盈继位,毕竟他对太子还有愧疚,加上刘恒是个黑芝麻汤圆,相比较来看,还是选刘盈吧。

陈平自然也站在刘盈这头,不管是愧疚也好,其他也罢,皇四子刘恒可还没成长起来呢。

皇宫内

刘邦揣着手,耳边是他爹的喋喋不休。

刘太公语气平稳,“...虽然我老了,可是我明白,天下老百姓啊,都不希望乱起来,你那帮兄弟跟你打了好些年,大约也累了,都想求一个安稳,你爹我啊,也一样。”

刘邦看了他爹一眼,“放心,我啊,也想安稳。”

话说,他都多久没去找过戚夫人了。

吕雉并不担心刘邦再想废太子之事,夫妻俩谁不知道谁啊。


  (https://www.02shu.com/4_4510/4428629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