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杜仲胶和下南洋
两世为人,张世康几乎可以确信,没有人比他更懂大明,也没有人比他更懂大明百姓。
在后世,发鸡蛋可以说是老年团诱捕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有人陪他们说话唠嗑,茶水伺候着,还有鸡蛋领,傻子才不去。
当然,以大明目前的生活水平和物价,鸡蛋是很贵的物资,在民间百姓心目中跟奢侈品差不多,自家就算有鸡蛋,也多会卖出去换粮食。
为了防止汤若望以及他的同僚很快破产,张世康贴心的提出用馒头代替鸡蛋的提议。
想来消息一旦放出去,肯定有一大群老头儿老太太去领馒头,这样汤若望获得了听众,老头老太太获得了馒头。
主打的就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于这些老头老太太会不会信他们的主,谁知道呢,只要馒头不断,想来就算不信,他们也可以虔诚。
比任何人都虔诚。
果然,汤若望听了这话后,以他目前对大明百姓的了解,当即就觉得很有可行性。
汤若望与他的欧罗巴同僚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热切,以至于若不是张世康在场,他们立马就打算开始干。
解决了汤若望的烦恼后,张世康一边吃饭,一边与宋应星商议改良后土豆的推广计划。
鉴于存量不够多,新培育出的高产土豆只能先推广至顺天府境内,再诸部往河南、山陕、乃至山东辐射。
至于水泥、高炉炼钢,张世康大致将生产地选在了顺天府西南以及正南方向,并让王徵和毕懋康派遣懂行的人去考察选址。
而这两个方向,其实便是后世的河北,水泥和钢铁向来是工业化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张世康没功夫花太多时间去调研,必须尽快选址开建。
河北作为后世的全国钢铁生产基地,张世康从来不怀疑后世人的战略眼光,与其自己去调研,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如何提高产量上。
“殿下,按照您的这个计划,建造如此庞大的钢铁工坊和水泥工坊,花销势必不会少,不敢欺瞒殿下,户部对于咱们制造总局的花销,已经怨念很大了。”
毕懋康琢磨了一下,还是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王徵、宋应星等人都点头称是。
制造总局这一年多以来,从各式工坊建造到人手征募,以及那么多科研项目的花费,已经花费了朝廷将近六百万两白银。
这还不包括工部替他们承担下的造船厂、军港、大沽炮台等的花销。
按照这个计划大量建造钢铁工坊炼钢炉、水泥工坊,还有张世康刚才承诺的皇家科学院以及答灵均书里更多的项目和项目的高额奖励。
可以想见,未来还要花费数百万两乃至更多。
制造总局虽然打着张世康的名头,但开口向户部要钱的毕竟是他们,号称大明第一铁公鸡的户部尚书海中期,可不是好相与的。
“银子的事儿你们不用担心,过些天本王便会与内阁和陛下商议,为大明量身定制一个五年计划,水泥和钢铁产量,必在这个计划之中。
你们要做的,便是按部就班,研发、选址、建造、生产,务必保质保量完成本王的计划。”
张世康很是慎重的道。
毕懋康闻言心中立马便有了数,通过这几年的相处,他们对张世康脾性已经足够了解,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吃过了饭,宋应星又带着张世康在制造总局巡视,当走到一处飘着怪味儿的房子前,宋应星突然想起了什么,便对张世康道:
“殿下,这处房子正在熬制杜仲皮。”
“杜仲皮?”张世康一脸疑惑,他的印象里,这玩意儿应该是草药,而制造总局好像没有这个项目。
“是的殿下,此前您不是一直提一个叫做橡胶的东西吗,属下便一直着人寻访和研究。
几个月前,有次属下跟京城名医吴又可谈及此事,并将殿下所言橡胶的特点告诉了他,他称杜仲树的树皮中可以提炼出类似物质。
属下便着人采集了不少这种树皮,如今已经有了收获,就是不知能否达到殿下的要求。”
张世康闻言眼前一亮,立马奔着那屋子走去。
但见屋子内几个大炉子冒着蒸汽,几个匠师在忙碌着,一见张世康进来立马行礼。
而张世康的目光很快被一旁桌子上淡黄色、浅褐色的凝固物吸引。
他用手按了按那块状凝固物,其触感虽硬但显然具有一定的回弹特性,以指甲按压可以按进去少许,施力停止后很快复原。
张世康又随手拿起一根棍子,在那凝固物上来回划拉倒腾,以测试其韧度,捯饬了半晌张世康兴奋的道:
“这玩意儿的耐热性如何?承重力如何?可有测过?”
宋应星想了想后道:
“回殿下,沸水不改其形,需更高温度方可使其融化重新塑形。
至于承重能力,单以这块胶为例,一两个人压上去,并无问题。”
“哈哈哈哈!是了是了,本王要的就是这玩意儿,除了弹性差点,这玩意儿跟天然橡胶差不离了!”
张世康高兴的哈哈大笑。
从小的方向说,张世康实在受够了马车的木轱辘,一点减震都没有。
从大的方向说,有了橡胶这玩意儿,不仅可以降低马车的颠簸,还能减小马车的摩擦力,使马匹可以拉更多的物资。
这还只是橡胶的一小部分作用,橡胶对造船业想来也能发挥重大作用,更别提随着加深研发,还能开发出橡胶的更多作用了。
“殿下,这杜仲树皮的产胶比只有一成左右,属下又咨询了吴又可,他说目前杜仲树在大明的存量,并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炼胶。
而杜仲树生长周期长,就算现在种植,也需要五到十年方可开采。
不过属下已经查到了橡胶树这种作物的消息,南洋的吕宋岛有此作物,据传是大弗朗机国从更遥远的海外引进过来的。
只是远渡重洋路途遥远,恐怕还需殿下劳心。”
“那就先收购国内的杜仲树炼胶吧,不过这玩意儿毕竟是药材,这样,收购时加上一条,收购多少棵树,就要发下去多少棵树苗,要可持续发展才是。
至于橡胶树,既然已经找到了产地,那就好说了。
本王正好近期便要下趟南洋,顺道正好把橡胶树带回来。”
张世康想了想道。
然而毕懋康却立即惊讶的道:
“什么?殿下要下南洋?”
……
(https://www.02shu.com/4_4201/4438805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