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 第1788章停皇陵,固江山

第1788章停皇陵,固江山


李翔走下来,走到房玄龄和狄仁杰他们几个人的面前,俯视着这几位近些年开始越发苍老的老臣。

  “你们说这是博一己之功业?错了!朕要的,是给后世子孙,打下一个铁桶般的江山!”

  “挖这条河,眼下是苦,是累,是会死人!但不挖,后世子孙就得永远受这分裂之苦、转运之难!这笔账,朕算得清!”

  李翔将这几名老臣扶起来,这才又直起身,面对所有大臣,斩钉截铁地开口道,“开河之议,朕意已决!鞠武!”

  “臣在!”时任工部员外郎的鞠武躬身出行。

  “将皇陵的工程暂缓,有关皇陵的一切人力物力的预算全部都挪到运河之上!”

  运河之举,事关千秋万代。

  但他同样清楚,刚刚发出声音的这些臣子们,大半都是反对的意见。

  故而,更是让他明白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为子孙后代记,皇陵可以不修,但运河的项目却必须要提上日程。

  哪怕是要缓缓图之,分成几代人来进行,可是,却也依旧要让他来开这一个头。

  “什么?”

  听到皇帝亲自开口说要暂停皇陵的修建工作,朝堂上所有的臣子。

  这个时候,不管是文臣也好,又或者是武将也好,一个个都是失声惊呼,简直不敢相信他们自己的耳朵!

  暂停皇陵?这…这简直是亘古未闻的荒唐事,哪个皇帝不是登基就开始为自己修陵?

  这是关乎身后尊严、王朝体统的头等大事啊!

  房玄龄和狄仁杰等人这个时候也直接惊呆了,虽然他们痛恨运河大耗民力,但从未想过皇帝会为了推动这个项目,而主动暂停自己的陵寝!

  尤其是作为礼部尚书的房玄龄,这时候他是最为震惊的一个!

  李翔没有理会朝中众文武群臣的失态,他的目光扫过房玄龄和狄仁杰这两位六部尚书,最终让自己的目光落在工部尚书诸葛亮身上,坚定无比地继续开口。

  “传朕旨意:”

  “从即刻起,有关皇陵所有工程,无限期暂停!已征集的物料就地封存,已调拨的工匠、民夫…全部划归运河工程调用!”

  “再则,原计划用于皇陵修建的所有钱粮、物料,优先保障运河所需!尤其是疫病防治所需之药材,亦含民夫口粮及御寒衣物!”

  “除此之外,通告天下:运河乃国运所系,万民之利。朕为安天下、固南疆,暂停一己陵寝之工,望上下臣工,戮力同心,共克时艰!运河一日不通,朕之陵寝,一日不动!”

  “陛下!!!”

  房玄龄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横流,“陛下三思啊!此乃…此乃有违祖制,有损天威啊!后世史笔如刀,恐…恐有非议啊陛下!”

  古人对于身后之事,无比的看重,身份地位越是珍贵,越是如此。

  毕竟,在中国的古代,素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认为妥善处理逝者后事是维护家族秩序的重要仪式。丧葬仪式不仅关乎逝者安葬,更承载着家族血脉延续的象征意义。

  几乎每一位帝王,在位期间,都会大修陵寝。

  最出名的就是一个秦始皇了,为此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之巨,丝毫不亚于同时期的几个大工程。

  事实上,在后世朝代,秦之所以有暴秦之称,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徭役兵役太过于苛重,到了秦二世,在这方面更加是更上一层楼。

  再往下秦皇汉武里的汉武,同样不惶多让。汉武帝刘彻在大寺肆战的过程之中,同样不忘修建自己的皇陵。

  茂陵耗时53年,动用了数万人参与建造,并耗费了当时每年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一。

  此外,唐的乾陵、昭陵,明十三陵,都说明了古人对于身后事的看重。

  李翔看着跪在地上、为一座还未完工的陵墓哭嚎的众臣,又想起未来一旦运河项目真的开启,运河工地上那些在泥水和病痛中挣扎的无名民夫。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决绝,有悲悯,也有一丝帝王特有的冷酷。

  他走到房玄龄等臣子面前,俯视着他们,李翔声音低沉却似乎带着穿透一切的力量。

  “祖制?天威?房卿,你告诉朕,是躺在冰冷奢华的地宫里被后世非议重要,还是让这条活着的、能滋养万里江山、庇护万千黎庶的运河早日通航重要?”

  李翔直起身,声音带着帝王威严,响彻整个暖阁。

  “朕意已决!运河可通,则江山方固,万民方安!朕的身后之地,不在下面的黄土里,而是在这条贯通南北的大河之上!”

  “人死如灯灭,未来就算是朕死了,也不过是一摊枯骨,没什么两样。一滩枯骨,如何能够比得上千万黎庶?”

  “就用这运河两岸的稻花香、千帆影来祭奠!后世若有非议,让他们指着这条河来骂朕好了!朕,担得起!”

  他看向作为工部尚书的诸葛亮,眼中燃烧着决绝的火焰。

  “孔明,朕把修陵的人、钱、物,都给你们工部了!运河若出纰漏,朕唯尔等是问!接下来,尽快给朕草拟一个章程出来!”

  以诸葛亮为首的工部官员浑身剧震,巨大的震撼和随之而来的如山压力让他们几乎喘不过气。

  皇帝暂停自己的皇陵!

  这简直是破釜沉舟之举!

  他们“扑通”一声重重跪下,额头死死抵在冰凉的金砖上,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哽咽和沉重。

  “臣…诸葛亮!领旨!必竭尽所能,肝脑涂地,不负陛下…万民之托!”

  那“万民之托”四个字,重逾千斤。

  诸葛亮起身后,面向群臣,又是深深一揖,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明白,皇帝此举,不仅是为了运河,更是向天下表明了一种破釜沉舟、与国同命的姿态,这比任何诏令都更能激励人心。

  李翔不再看他们,疲惫地挥了挥手,众人无声地退下。此事此刻,诺大的一个宫殿之内,仅只剩下他孤身一人。


  (https://www.02shu.com/2_2807/8492927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