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37章 不受待见的爱尔兰人

第37章 不受待见的爱尔兰人


其实弗兰茨本来打算将防鼠板做成倒锥形的,毕竟理论上讲这样的防护力最强。

  不过这样一来制造的难度就会上升,同时上升的还有制造成本,而在防护力方面半径60厘米的圆盘形防鼠板已经足够,更强完全没有必要。

  除非出现新型老鼠,否则不需要再在防护力上做文章。

  其实奥地利帝国的高层大多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战争表示不解,毕竟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挑战的是更强的对手,而并非是什么老鼠。

  “动用国家机器去消灭老鼠?至于吗?”

  内政大臣乔瓦尼·巴蒂斯塔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们的国家中有更需要铲除的害虫。”

  巴蒂斯塔的话顿时让气氛紧张了起来,毕竟奥地利帝国的反腐行动每一次都会搞得腥风血雨。

  皇帝陛下甚至会不顾面子直接处死自己刚刚嘉奖过的大臣,西波斯尼亚那件事如果没有大人物的故意疏漏,想要在奥地利帝国瞒过弗兰茨的眼睛几乎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那是奥地利帝国官僚系统对弗兰茨的一种试探,想看看弗兰茨的底线在哪。

  不过弗兰茨并不想要继续这持续了数百年的游戏,他直接进行了最强烈的回击。

  弗兰茨从登基之前就在培养自己的势力,经过八年的持续改造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班底。

  弗兰茨对于贪污腐败和地方割据一贯是零容忍的态度,所以此时巴蒂斯塔的话才会让御前议会的大臣们如此紧张。

  不过巴蒂斯塔显然并不是这个意思,他想说的是爱尔兰人的问题。在英美开战之后,奥地利帝国的爱尔兰人数量正在飞速增加。

  首先前往美国的商船几乎停摆,其次英国人不想让爱尔兰人去资敌,毕竟此时的美军中可有不少爱尔兰人。

  再次就是英国人打仗也是要抓壮丁的,而廉价的爱尔兰人显然更有性价比。

  在看到奥地利帝国取得的成就之后,西班牙和法国,两西西里王国都曾经尝试过引渡爱尔兰难民。

  经历大战之后的西班牙和法国都损失了不少轻壮劳力,而两西西里王国的年轻人则是大量外逃,三国对廉价的壮劳力都有很大需求。

  不过很不幸爱尔兰人的技能和此时三国的需求并不匹配,爱尔兰人基本都是赤贫的农民,他们一生都在和土地打交道。

  然而此时欧洲正处于工业时代,需要的是可以直接进入工厂工人。

  这个时代对于大多数工人的技术和文化水平要求都很低,但问题是由于语言问题,双方存在沟通障碍,这就大大增加了用工成本。

  即便是从事农业,爱尔兰人的农业知识也不足以应付地中海地区的农业情况,整天种植土豆、小麦的爱尔兰农民面对葡萄藤和橄榄树必然会一筹莫展。

  就算爱尔兰人能处理这些问题,他们依然显得低效而昂贵。

  除此之外就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问题,因为各民族的民族意识都在觉醒,所以排外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如丧家之犬一般的爱尔兰人,他们在欧洲人眼中就是一群流氓、乞丐。

  再加上几次大规模的霍乱,很容易让人将他们视为传播疫病的根源。

  马铃薯晚疫病在英伦三岛上最严重,但不代表欧洲其他地区就没有这个问题。

  事实上马铃薯晚疫病正在整个欧洲肆虐,那么大家会将这个可怕的灾难怪在谁身上呢?

  教会会为他们辩解,还是让他们背锅来平复本国人的愤怒和恐慌呢?

  英国人本着自己不要也绝不能给别人的原则,每次都会专门挑选一些老弱病残,以及不稳定分子送上船。

  一来二去爱尔兰人的去路很快就被堵死,奥地利帝国的船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奥地利帝国的救援船就那么几艘,而且英国政府还要优先安排他们觉得最没用,最可能产生副作用的人员上船。

  想要逃离爱尔兰岛的人只能自己想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躲在货物中间或者煤堆之中。

  历史上就有很多偷渡的爱尔兰人这样被压死在煤堆或者货物中间。

  人们往往会拿出自己全部的财产去换一张船票,就好像要登上诺亚方舟一样。

  不过这些爱尔兰人的钱通常并不足够支付一张船票的价格,许多青年男女干脆会和船主或者一切愿意购买他们劳动力的人签订“卖身契”。

  为了离开这个人间炼狱,他们愿意做任何事。

  曾经的绿宝石岛上无人收殓的尸体随处可见,更可怕的是那些尸体上的衣物都早已不见,尸体本身也有残缺。

  很多地区的草根、树皮都被啃光,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大量的鬼村。

  所谓鬼村就是全村都被活活饿死。

  英国政府只会将人关入济贫院,英国的济贫院又号称“活死人墓”。

  地主们则是趁机优化资源配置将那些土地变为牲口的牧场,驱逐那些无力支付地租的爱尔兰人。

  历史上的大饥荒只持续到1852年,但这一世的情况却更加糟糕,直到此时饥荒依然延续。

  英国人将其归结于爱尔兰人的叛乱,但真正的原因无人知晓。

  但有些地方的饥荒已经结束,比如皇后村的詹宁斯一家已经将主食换成了高粱和一些不知名的豆类。

  虽说这种粗粝的食物时常让人难以下咽,但总归是能填饱肚子,还能用来和周围村子的人交换物品,接济乡里。

  高粱杆和豆萁还可以喂养动物,詹宁斯一家甚至还可以用猪去换粮食和租赁更多的土地。

  不过大多数地区的情况依然很糟,英军的直接干涉和地主们的不当人,人为地增加了饥荒的长度。

  更多的人不得不选择离开爱尔兰岛,弗兰茨则是有些郁闷,因为他本以为自己可以早点结束这场灾难,结果却让其长度和烈度都有大幅增加。

  大量的爱尔兰人的蜂拥而至让奥地利帝国的系统不堪重负,即便奥地利帝国有着对外来人口成熟的应对策略也没法同时应付如此大量的外来移民。

  弗兰茨在此时选择的策略是将那些不适合继续迁移的和相对优秀的人留下,这样至少不至于让国内的民众太反感。

  然而现实是民众讨厌的是文化差异较大的外来者本身,并非他们口中的小偷、流浪汉和骗子。

  爱尔兰人是奥地利帝国外来群体中人数最多的,不过文化差异其实算不上最大,毕竟爱尔兰人好歹是欧洲人,他们的文化差异肯定不会比日本人和达利特人更大。

  但日本人和达利特人只存在于特定的殖民地,而且通常来说受到严格管控,所以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至于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波兰人,以及新征服土地上的那些摩尔达维亚人和瓦拉几亚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承认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接受自己是奥地利帝国这个普世帝国的一员。

  但爱尔兰人不同,认同奥地利帝国这个概念的人并不多,哪怕是心存感激,他们也觉得自己是爱尔兰人或者英国人或者是所谓的自由人。

  得到弗兰茨的庇护也只会归功于上帝的旨意,这在奥地利人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双方的底层代码就冲突,所以内政大臣巴蒂斯塔才会分外头疼。

  “我说的是爱尔兰人问题!你们想什么呢!”

  这时大家才长出了一口气。

  不过对于其他高官来说爱尔兰人的问题算不上问题,毕竟这种底层问题根本困扰不到他们。

  “您应该去和教会谈谈,是他们蛊惑陛下的。”

  “没错,我觉得还是谈谈老鼠吧。”

  施瓦岑贝格亲王叹了一口气。

  “我们什么都做不了,陛下已经把能做的都做完了。至少在城市中心区域几乎看不到老鼠了,至少我这几年坐马车的时候没见到过。”

  内政大臣明白众人对自己的话题不感兴趣,他没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么多大人物的看法,只能顺着他们说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是否继续使用毒饵的问题,现在民众和基层官员们对这个争议很大。

  毒饵的投放可以有效地减少老鼠的数量,但现在有些人觉得老鼠几乎绝迹没必要继续投放毒饵。

  这些毒饵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死伤。”

  负责科学技术的大臣沃尼克公爵坐不住了。

  “怎么可能还有人会误食毒饵!我们在毒饵投放点加装了围墙铁丝网,还有警示牌,甚至还有神职人员和志愿者在从旁讲解。

  此外毒饵经过皇家科学会的几次改良已经变得又醒目又难闻,谁会吃那种东西!”

  巴蒂斯塔伯爵无奈地拿出了一份报告递给沃尼克公爵,后者看完之后立刻瞪大了双眼。

  “怎么可能!为什么误食毒饵的名单中会有四十名贵族!还有两名在校大学生!

  您一定是在骗我!我们最聪明的年轻人怎么会干出这种蠢事!”

  巴蒂斯塔伯爵无奈地靠在椅背上淡淡地说道。

  “找刺激。”

  “什么?”

  “那些青年男女也好,那些聪明人也罢。我们的奥地利帝国似乎太和平了,所以他们想找点刺激。”

  诸位高官面面相觑,有人想起了过去的青春时光,有人则是想起了自己家里不成器的子嗣,良久终于齐声发出了一声重重的叹息。

  “打老鼠也不错。总算是能给这群人找点事做。”

  “打老鼠和打猎也没什么区别,比拼的都是力量与智慧。”

  对于战争大臣拉图尔伯爵的看法,众人实在无法认同,毕竟打猎算是一种高雅的兴趣爱好,打老鼠算是什么?

  吃饱了撑的吗?

  “毒饵还要继续投放吗?”

  巴蒂斯塔伯爵问道。

  “当然!难道您会因为可能会造成误伤就禁止使用大炮和火箭吗?

  这可是一场战争,我们的对手是谁都无所谓,输了才丢人!”

  施瓦岑贝格亲王强调道。

  “遵命。”

  巴蒂斯塔伯爵不知道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会如何,但奥地利帝国的主要城市应该都能控制得住老鼠的种群数量。

  这样应该就算是胜利吧。

  巴蒂斯塔伯爵最担心的还是爱尔兰人的问题,他害怕爱尔兰人终有一天会像匈牙利人一样引发一场战争。

  不过他显然是多虑了,爱尔兰人虽然喜欢结社,但弗兰茨从一开始就已经将其打散或者圈养起来。

  弗兰茨对于鸠占鹊巢这种事情极为敏感,他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国土上。

  而且爱尔兰岛上的马铃薯晚疫病灾情虽然还在持续,但经过几次调整之后种植其他作物已经可以继续存活下去。

  接下来奥地利帝国对爱尔兰人的救援将会以恢复生产为主,而并非是将其转移。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弗兰茨早就认识到了爱尔兰人的转化率很低转化成本相对较高这个问题。

  但他之所以会如此积极地接纳爱尔兰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削弱英美,否则他们会迅速转变为英美的廉价劳动力为英美的工业注入活力,又或者成为他们的殖民先锋。

  相对而言弗兰茨多花的这些钱不算什么,而且爱尔兰人在奥地利帝国早期殖民活动中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民众们表现则是有些狂热,他们成群结队地上街想要扑杀老鼠,但很不幸的是城市内在这么多年的治理下老鼠的数量已经有了明显减少。

  而且弗兰茨也不希望民众对此过于狂热,他的目的始终是给民众建立一个防御鼠患的意识,并非是想要让他们什么都不做专门处理老鼠。

  不过民众的广泛参与还是很有用的,他们消灭了很多政府官员注意不到的角落。

  奥地利帝国的捕鼠用品也迎来了一波销售的高峰期,而作为全奥地利,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捕鼠用品制造商弗兰茨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

  消灭老鼠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家中粮食、家具的损害明显减少。

  因误食遭老鼠污染的食物患病的人数直线下降,塑造出老鼠这个大家共同的敌人也有利于民众的团结。

  当然有好就有坏,一部分社会精英试图占领道德高地,排除异己。

  他们声称是那些懒人和穷人养活了老鼠,犹太人和吉普赛人则是“鼠奸”正是他们将老鼠引到了城市之中。

  那些面对老鼠无动于衷,或者试图为老鼠辩护的人统统是人类之敌。

  弗兰茨就知道一定会有人借机打压异己,好在他足够清醒,并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同时他也会反向调查那些乱喊口号的人。


  (https://www.02shu.com/2427_2427316/4313336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