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2章


他抬眼看了看朱由检,见对方面色无异,便继续道,“陛下,臣倒是听伽利略说过,彼等所用之历法,似以一宗教人物诞生之年为始,其法只计数,不更名,用于计算年代间隔、记录历史,确实极为简便,或可……参详其法之优?”

宋应星这番话,自是引起了孔贞运的不满,当即起身,沉声道:“陛下,宋部堂所言西历,老臣亦有所耳闻。”

“其法虽简,然其元始与我华夏渊源无关,甚至与我朝丝毫无涉。”

“若贸然采用,恐非所以昭示正统、观示四夷也。”

刑部尚书薛国观也开口道:“陛下,孔部堂所言甚是,历法纪年,关乎正朔,非同小可。”

“若元始不正,则恐天下疑惑,甚至予外邦以口实,臣以为,新历之元,必当根植于我华夏自身之历史传承。”

宋应星听二人如此说,也是面色涨红,出言辩驳道:“宋某只是说可以参详,何来直接采用之说?”

见孔贞运还想再说什么,朱由检赶紧抬手阻止道:“好了。”

“诸卿所言,皆有其理,孔圣、黄帝,皆为我华夏文明之象征,意义重大,不可轻弃,西历之法,其简便之处,亦可借鉴。”

先肯定了各方意见的合理部分,随即朱由检话锋一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然,新历之设,首重实用、简便,且须易于为我大明乃至日后可能接触之番邦所理解、接受。”

“因此,元始之年,必须相对确切,易于考定,数字亦不宜过大,以免换算繁琐。”

朱由检目光落在温体仁身上:“首辅,朕以为,可沿用史家之惯例,以黄帝纪年为基,但需取其一个较为公认、且为整数的确切之年为元。”

“可即日诏令钦天监,会同翰林院博学鸿儒,详加考订,参考《历代史籍,以及各家推算,议定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年份,定为新历元年。”

“此既承古圣先贤之德,续华夏之正统,又免去年年因帝位更迭而换算之烦扰,日后,新历便依此元年,顺序累加,永不更易,诸卿以为,此法如何?”

朱由检一锤定音后,殿内已经有人开始默默心算起来,温体仁则是顾不上这些,躬身道:“陛下圣明!此法既承古圣先贤之德,续华夏之正统,又开万世简便之法,臣以为甚妥!如此,则文教不失,实用兼具,天下士民,当无不悦服。”

周延儒见温体仁率先赞同,也当即附议道:“陛下圣虑周详,以黄帝纪年为基,考订确切元年,实为两全其美之策,臣附议。”

孙承宗捻须沉吟,也觉得此策老成谋国。

以黄帝为元,符合他彰显华夏正统的想法,而考订确切年份,又解决了实际运用中的模糊性问题,便也点头道:“老臣亦以为此法可行,钦天监与翰林院学士博古通今,由他们考订出一个为世所公认的年份,足以定鼎新历之基。”

其余诸臣自然也无异议,齐齐躬身道:“陛下英明,臣等附议。”

“好!”

朱由检见诸臣皆无异议,当即点头道:“既然如此,便依此议,着内阁会同钦天监、翰林院,即日着手办理此事。”

“考订之时,务必广征博引,务求严谨,务求共识,限期一月内,将考订结果及新历推行细则奏报于朕。”

“臣等遵旨!”

众臣齐声应道。

朱由检又道:“新历考订之后,朕意,先行在朝廷官方文书、史书编纂、各地邸报、大明报刊,以及官府认可的契约签订中,与年号纪年并行使用。”


  (https://www.02shu.com/2427_2427298/4204772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