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前面和何大清的谈话,其实都没什么实质性内容,就在何大清以为今天杨为民找他的事儿已经差不多了的时候,终于还是说到正题上。
只是,这个正题不是他以为的,杨为民想提拔他做食堂主任,而是公私合营后,他可能面临降薪。
“何师傅,公私合营之后,工人的工资会按照国家规定发放。
总的来说,学徒和低技术等级工人的工资会略微提高,而中高级技术等级工人的工资会大体不变,或者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厂办,特别是后勤这边的工资水平,会有一些下降。
昨天我看了财务室那边的资料,对工厂现在的工资结构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你现在的工资,在轧钢厂里属于偏高的一类人,甚至比一些管事的工资还高。
虽然你的厨艺没问题,而且和城里那些酒楼饭店大厨相比,工资还稍显有些低,可毕竟工作强度不同。
按照我现在掌握的情况,轧钢厂完成公私合营后,你的工资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一。
不过你放心,工厂知道你的厨艺,也离不开你,会想方设法增加其他福利......”
杨主任这时候一脸严肃,缓缓说道。
“降工资?”
何大清很是吃惊,他都以为杨为民要问他能不能接班食堂主任的工作,根本没想到是因为每月一百斤细粮的工资找他谈话。
当然,如果按照55年统购统销完全推行,一百斤细粮不过相当于新人民币大约二十多块钱,好像并不算多。
但那是没考虑到53年到55年期间,全国推行八级工资制给全民加薪这么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而且,统购统销开始后,粗细粮的比率也从现在1比4、5调低到1:3左右,让老百姓也能吃得起细粮,这也是一个隐形福利。
何大清现在也严肃起来,按照杨为民的话,他的工资要调低到六、七十斤细粮,按照物价算起来,他的工资就没有易忠海这个技术工人高了。
还真是,说起来厨师也算工人,可终究比不过生产一线的工人,属于工厂的服务人员。
不过好像也正好,轧钢厂减薪,他正好以此为理由离开。
只是这话现在还不能说,否则不小心被人看做是对政策不满。
这个年代在国内,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到此时,何大清离开大陆的决心更大了。
其实在解放前,许多人出国都是去留学的,定居的其实不多,这也是这部分人在七八十年代往往都回国看看,想要落叶归根的原因。
即便那时候的中国贫穷落后,大家其实也都是想要回家的。
只是在解放后,想出国定居不回来的人,反而增多了。
何大清也是在脑海里反复盘桓,最后得出香江身份证似乎比四九城户口值钱后,才做出的决定。
最起码,拿着香江护照可以去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甚至就读四九城的任何学校。
但是拿着四九城的户口,却未必有这么多选择。
这就是何大清选择离开的原因,即便许多人都觉得留在四九城,六七十年代会过的很滋润。
那只能呵呵了。
“这个事儿一时半会我还得想想,容我考虑以后再回答。”
何大清平静的说道。
(https://www.02shu.com/2427_2427023/4319555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