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市长你好
跟着阿桂回她家的路上,古兰想到她这次出来的目的。
看看和毛毛玩的高兴的阿桂,何不就从她这里开始呢。
但是,又想到在那‘胖大和尚’那里,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这阿桂又能知道多少呢。
不过想到阿桂那‘说不定哪片树叶落下来,就砸在咱头上了呢’的话。
又对证一下那说不定哪片云彩有雨的常言,走着也是走着,权当聊天打发时间吧。
于是便开口道:“阿桂啊,和你打听个事啊。”
“什么事?姐,你说。”
刚刚认下的一个姐,开口就要打听事,按说有点唐突的,阿桂却一点也不奇怪。
古兰就直接问了:“你可知道你们这里可有会点穴的?”
“什么?姐,你说什么?”阿桂却没听明白。
看她那一脸懵懂,古兰笑了。
这使她想起了一件想起来就想笑的事。
那是很久以前了,还是在老家的事。
有一次,市里组织环保安全大检查,全市所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了。
这是古兰份内的事,责无旁贷就从始至终筹备和现场调度。
会议开起来之后,她就鞍前马后、不离左右的陪同市里的主要领导同志,以备回答提问和领受任务。
那次会议开的很成功,检查的结果市里的主要领导也很满意。
检查临结束的时候,李为民(就是现在的市市如意)市长在现场发表即兴讲话。
其中有一段话讲的很精彩,大意是这样的,‘环保安全,就是我们的财产安全、就是我们的生命安全、就是我们的仕途安全’
大家就热烈鼓掌。
当时市里的几家新闻单位都是现场采访的,领导的讲话就是必报、首报、重点报道的新闻内容。
参加会议的人员和各位晚上好的观众都是非常关注的。
像这种即兴讲话又能让与会者自发地鼓掌的片段,必然是报道的亮点,是必须抓住并浓墨重彩的宣传的。
有经验的记者都知道,这类近似于格言式的语言,不仅与会者会牢牢记住,并逢会必讲的贯彻落实。
就是那讲话的人,也一定会念念不忘。
因为那一定不是他心血来潮的信口开河,一定是他厚积薄发的灵感火花。
这样的内容如果报道不出来······别说报道不出来,就是报道不及时、不全面,那就是失职。
轻者调离岗位,重者可能会停职反省的。
大家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一有重大活动,那些记者就总不离主要领导的左右。
哪怕遭到其他人员的白眼、甚至是呵斥,也是寸步不离的。
正像为民市长说的,那也是关系到他们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仕途安全的。
所以,就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领导不放松。
在这方面,那电视台和电台的记者是有优越性的。
只要在现场把领导的形象和声音录下来,回去把录音翻出来,制作节目的时候录进去就可以啦。
但是,报纸的记者就不那么方便了。
他们是用文字说话的,在现场的时候就要辛苦一点,有时候还白忙活,辛苦落不出人来。
他们为了安全起见,也是发了微型录音机或者是录音笔的。
但是他们的标志性采访工具却主要是笔记本和笔,以示和电视台、电台记者的区别。
他们又自视甚高,因为文字记者的使命担当是远远早于声像记者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方便放下笔记本和笔使用录音工具的,因为他们放不下第一媒体的架子。
这样在现场,他们有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
那些老记者是不管这一套的,那左手里的本子和笔就是当当样子,真正让他依赖的还是他右手里须臾不离的录音笔。
这样一般在现场也能应付自如的绰绰有余。
那天的情况有点特殊。
为民市长讲那番话的时候,报社在现场的记者是一个新手。
本来是有一个资深老记带着她锻炼的,可也巧了,那资深老记临时被总编叫去研究明天报纸的头条。
一般情况下,这当里是可以把他叫离的,因为现场重要的是影像资料,电视台的记者是主角。
但谁也没想到市长这时候要发表即兴讲话啊,这故事就发生了。
对市长好该不该的讲话,那小记者是没有准备的。
等到她想起来用录音笔的时候,为民市长那最精彩的一段已经讲完了。
小记者就急了,而且急慌失措。
为了补救没录下、也没记下的缺失,她竟礼貌的多问了一句:
“市长你好,你刚才讲的真好。可惜我没记下来,你能不能再说一遍?”
(https://www.02shu.com/1_1892/510692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