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 打主意(5k)
高振东笑了起来,这就是这货外形最骗人的地方。
这货的机翼后掠角并不大,和一般的印象里奔着高速去的大后掠翼完全是两码事,一开始就被误判为是倾向高机动的飞机。
“我感觉不是,这个飞机的气动加上这体格,我感觉是有高速的底子的,而且最重要的证明不是已经在这里了么?如果卫星没有出问题的证据,同时图像的一切检查都正常,没有异常畸变,我们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好。”高振东完全不慌,这儿有证据呢,虽然还没到极速,但是已经能证明其高速倾向了。
总工看了看桌上的照片,捂了捂额头。
是啊,这儿有证据,只是相当一部分同志不愿意相信而已。
如果高振东说的是真的的话,那事情就有些意思了。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拥有面对敌方双三飞机的完全主动权?”总工自语道。
这和用双三五地空弹相比,无疑获得了更大的作战灵活性,甚至能直接就将敌人的双三飞机直接拦截在域外,而不用找机会设伏,从主动性上来说,无疑是更高一筹。
高振东摇了摇头:“我感觉不像,这个飞机构型的实用升限,飞到3万米的代价有些大了,我感觉两万出头最多了。”
依然在用气动外形说事,因为这一招好用,和照片上的米格-25一样,一招鲜,吃遍天。
不过高振东说的是真话,米格-25的最大升限是能到3万米,但那是试飞机或者专门改装的纪录机构型的结果,实际的实用升限,大概是22000米。
“两万出头?那也很不错,2万米,2.5马赫,这飞机不错。”
高振东好不容易才忍住了“2.5?3马赫”这话,主要是这个实在是没法往气动上面靠。
“不过有个问题啊,到这个速度,气动加热是非常厉害的,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也是同志们不相信2.5的测速数据的原因,到这个速度,气动加热已经非常开始显著起来,当前在飞机上普遍使用的铝合金蒙皮根本受不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最大的拦路虎,毕竟发动机不行还能把机体做小一点,但是这温度扛不住是真的扛不住。
高振东笑了,这就不得不佩服北方同志的本事了。
“我猜,仅仅是猜的啊,他们是用了别的材料,而不是常规的铝合金。”
啊,对,振东同志还是个材料学专家,听到这里,总工的精神马上就上来了,他是不是有什么奇思妙想?
“你猜是什么材料?”总工带着希望问道。
结果高振东的回答,让他突然之间有种美好憧憬破灭的感觉。
“我猜是高镍、高钼的合金钢……嗯,不严格的说的话,可以叫做不锈钢。”高振东的回答非常接地气,问题是这特么也太接地气了。
实际上,米格-25用的钢材虽然被称为不锈钢,但是和普通人用的不锈钢还是有点差别的,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low。
“不锈钢?不是,这东西这么重!”总工不相信。
“可是这东西能承受高温啊。”高振东笑了起来,铝合金的话,2.5马赫几乎就是极限,再往上气动加热的温度会严重影响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但是它重啊。”总工依然是这话。
“但是它耐高温啊。”高振东还是那话。
总工总觉得这么科幻的飞机,和不锈钢这东西怎么着也不沾边,哪怕是个什么耐高温铝合金、钛合金……
对了,还有钛合金呢。
“为什么不能是钛合金?钛合金的耐高温和力学性能,应该是能满足这个需要的吧。”
高振东道:“因为贵!我们的红棉铁矿那边现在也能生产一部分钛合金,并且能进行加工,也已经有了一些应用,但是这东西现在很贵,这是没办法的。”
能加工和能便宜的加工是两码事。
实际上,白熊此时并非没有航空用钛合金加工能力,他们对标XB-70的另外一个坑货,T-4轰炸机就是设计用的钛合金,不过这货和XB-70一样,嘎了!
而米格-25选用不锈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这货便宜,米格-25可不是SR-71那种生产几十架就完事儿的侦察机,这是主力高空高速截击机,需要大量生产,此时石油危机还没到来,压根用不起。
而这个选择其实是明智的,米格-25的维护要求,比起同样飞双三的SR-71来,要简单容易得多得多!而且价格也能负担得起。
委总工这才想起来,红棉厂的钛合金的确好,但是也的确贵。就连飞机发动机这个重要的心脏上,都不敢用太多。
“你就这么肯定这东西用的不锈钢?”
“对,我觉得大概率是这个。”别说米格-25了,XB-70也是用的这东西啊,连花旗佬都承受不住的东西,价格有多贵可想而知。
委总工此时产生了一种后世网络上常说的“去魅”的感受:“那这东西也不咋样啊。”
高振东却很郑重的摇了摇头:“不,我感觉这个飞机只要能航速上3马赫,那就是个杰作,我倒是觉得也许这个飞机的目标就是2万多米3马赫,这样配上好导弹,对大型轰炸机一击必杀,也对3万米的目标有一定的威胁。”
这东西是个真正的杰作,而且相对它的性能,算得上好用便宜容易维护。
至于机动过载不足什么的,那都不是问题,这货连机炮都没有,就不是奔着狗斗去的。高空高速,飞过去对着大型高价值目标扔了导弹就跑,别人还真拿它没什么办法。
要是能搞点儿这货,其实也不错,不过这根本不可能。
北方同意出口这东西,还是在飞行员驾机叛逃之后的事情,因为神秘面纱被揭开了。不过西方在获得米格-25研究之后所出的蔑视之语,大概率也就是出于宣传的需要,真正这东西能不能打,他们心里还没点儿逼数?
走夜路吹口哨,不外如是。
“2万多米3马赫……诶,这东西用来做侦察机也不错啊!”总工不愧是总工,米格-25及其衍生型号的一大作用,就是侦察机。
高振东心中一动:“那找他们买点儿?”侦察机或者截击机是好东西啊,有了这东西,那进入70年代之后什么火什么鹅的,那就都不是问题了。
虽然在战斗机规划里有截击机,进展也算神速,但是和这货还真没法比。
“买不成的,你知道的。”总工一脸遗憾的表情。
他现在也想明白了,你别管是不是不锈钢,如果真的是2万多米3马赫,那这个飞机就是个好货。
以我们的现状,专门去研究一型这个指标的飞机那有点不太现实,但是如果能买到,倒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不用多,两个团48架,足够!不不不,一个团24架,也能发挥很大作用。
不过这一切也只能想想,这东西甚至都还没做好,而以现在的情况,做好了也是买不着的。
此时,高振东心里在刚才的动的那一下,却越发清晰起来。
现在关系还没到最差的时候,如果有足够的理由和利益……
“总工,要不这样试试,找机会向他们透露我们已经掌握他们飞机的秘密……”
“啊?这是图啥?”
“秘密被揭穿了,那保密的必要也就没有了嘛。”高振东笑道。毕竟上辈子他所知,北方开始出口米格-25,也就是秘密被揭穿之后,破罐子破摔了属于是。
“那要是你猜错了呢?”
“猜错了就猜错了呗,我又不会掉一块肉,嘿嘿。呵哄吓(he)诈,只要有利于工作,这个骂名,我来担。”高振东一副混不吝的样子,这锅我背定了!
“你倒还真豁得出去。”总工有些哭笑不得,哪儿需要你来干这个。
高振东一副骄傲脸:“那是。”
总工细想下来,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过事儿好像没这么简单:“但是就算不用保密,现在这情况也不可能卖吧?”
“试一试,万一有机会呢。再说了,这只是撬开门缝,真正有用的,还得是用他们无法拒绝的东西去打动他们,完成交换。毕竟与我们相比,他们最大的矛盾始终在西方嘛。”高振东笑道。
“用什么打动他们?”
“射程70公里的远程导弹,高制程的低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可靠的地面杂波抑制原理技术,这几个里面挑一个不就完事儿。”高振东大大咧咧。
70公里的导弹在我们的研制进度来看,已经不是最好的,反正是靠发射药堆上去的,也没有双脉冲。但是米格-25用的P-40P导弹直到1970年投入使用,最大射程也不过50公里。
高制程低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6332,不带N的那种。
至于地面杂波抑制技术,这东西和雷达性能密切相关。而北方真正可靠的MTD技术,已经是70年代的米格-23ML的事情。
“你倒是舍得……”
“远程导弹我们有更好的,而且还有更好的配套雷达。高制程的低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他们能用但是没法制造,地面杂波抑制技术他们总归会突破的,这几样都属于是吸引力够大但是又没太多后患的那种。”
高振东越说,总工兴趣就越大:“可是他们愿意和你换?这几样东西和整架飞机比起来可还差点儿意思吧?”
那您就说错了,这里面数字信号处理器对他们用处老大了。不过这话高振东没说。
“那没关系,我们只要他们现在的设计构型,并且购买一定数量的发动机,而且不要雷达航电!说穿了,就要个壳子和发动机!”
买一个没完成的设计,而且是已经泄密的设计,是有一定可能到手。米格-25虽然还没试飞完成,但是到了这一步,其实后面的修改我们自己都能想办法完成。
发动机得买,没办法。
至于雷达航电,连委总工自己都笑了起来,这是看不上人家的东西啊。
只是一个壳子,加上买点发动机,这好像有点搞头。
关键是总工自己都有些好奇,当北方那边知道自己的秘密已经被猜透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而且看高振东这样子,他能猜出来的内容,大约还不止他刚才说的那些。别管准不准,只要能对一半,总工甚至都没法想象对方的表情会有多精彩。
“行,你的意见,我收到了,具体怎么做,那是另外一回事。”
高振东连连点头:“嗯,我明白我明白。”
这东西也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如果严格按照高振东上辈子的历史发展的话,甚至这东西都不需要。但是很明显,世界线根本不可能按照高振东上辈子的情况去发展了,所以多做几手准备总是好事。
委总工一边把照片收回去,一边道:“我看你好像对高空高速轰炸机很没兴趣的样子,所有的高空高速轰炸机你都看不上啊。”
高振东的技术倾向性,从他的话里非常容易分辨。
听了这话,高振东心想,那倒不至于,亚轨道轰炸还是很好的。
不过这东西就不用讨论,完全没可能,他只是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笑道:“对,我的确没什么兴趣。高空高速轰炸机只要没突破一定的极限,面对现在的导弹和截击机,生存率极低。”
“我看现在也没有多少能打上双三的导弹啊。”总工道。
“那是因为现在没有真正使用的双三轰炸机,只要双三轰炸机一出现,能打双三的导弹马上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不多,只是因为没需求,而不是因为没能力。”
双三轰炸机那呆板到极致的机动性能,哪怕是在当前不那么完善的导弹技术面前都没有任何存活率可言,至于高度和速度,在一定的限度之下,对导弹来说无非就是堆发动机的事情。
这也是后来的高超音速难防的原因,既怕导弹飞得快,更怕高速弹道怪。不过再怪也不能怪到布朗运动的程度,那东西实在是打不着目标。
总工停下了收拾东西的动作:“那我们现在的图-16仿制型岂不是更没有生存能力……”
这话把高振东彻底逗笑了,您就别担心它的寿命了,我没了它都还在。
“那还真不是,走低空突防、远程防区外打击的路子,其实生存率还不错,至少比高空高速强多了。”
“但这也只能承担一定的威慑和战术打击吧?真正高风险的任务,还是不太容易完成。”
“那的确是,有两个选择,大量的护航……或者……”
“或者什么?”总工很有兴趣的问道。
高振东摇了摇头:“算了,我也就是天马行空的想想,那东西技术难度太高,就算真能实现,太花钱了。”
太花钱?总工寻思,能有多花钱?
不过高振东没继续往下说,他也暂时没有继续追问,毕竟今天的目标和主题不是这件事情。
高振东离开后不久,当天下午,委领导办公室。
这批照片,单对单咨询的人数其实不算少,而高振东算是其中压轴的那一批。
现在就是汇总结果,委里和空军那边坐下来商量的时候了。
大动作倒是暂时没必要,小范围的先看看怎么定个调子,找条路子。
“嗯,看来那边那两个型号虽然型号数量更多,但是暂时没有应对的必要嘛。”领导笑道。
“也不是没必要,主要是最有可能产生的威胁,已经有一定的应对了。”部队那边的同志笑了起来,双三这玩意现在是只能考虑对付,但是想要获得,就算他们再是企盼,也就只能想想。
不过振东同志那个双三五,时机还真是提得恰到好处,正好给接上了,大大的缓解了面对可能对手新装备时的压力。
“不仅如此,还有同志把主意打到了北方同志新飞机的头上。”总工笑道。
“新飞机?有多新?”
“这个飞机太模糊,信息太少,而且布局太常规,其他同志除了觉得偏重机动之外,都没什么太深入的意见,只有高振东同志的看法比较多。”
“高振东同志?说说,说说!”部队的同志马上就来劲了。
等到听完高振东对米格-25的判断,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部队的同志一听皱起了眉头,2万多米3马赫,这有点难对付啊……潜意识里,他们已经把这事儿当成真的了。主要是下判断的人不一样。
而委领导则是笑了起来:“那我猜打这个飞机的主意的,必定是高振东本人!”
“你怎么知道?”
“这种鬼主意,除了他没人敢提啊,还在研制阶段的飞机就开始打主意,也就是他能干得出来。”领导哈哈大笑。
部队的同志也笑了起来,诶,那这么说,这个飞机可能不只是需要对付那么简单,而且还可能需要维护?
用起来不就要维护了嘛,没毛病。看来自己刚才对双三飞机没戏的想法,可能有些错误啊。
“可他想买,人家卖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1_1331/1110969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