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945章大孙,咱俩的约定只剩下一年了

第945章大孙,咱俩的约定只剩下一年了


  朱小宝见状忙出声劝慰,语气恳切。

  “老爷子您可别多想,这事儿跟您半点关系都没有。”

  朱元璋却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在朱小宝脸上停留了许久,那眼神里有期许,有嘱托,更有几分沉甸甸的分量。

  他沉声道。

  “大孙啊,以后这万里江山,这天下百姓,就都要靠你照拂了。”

  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语重心长。

  “做皇帝,不能只想着威权,更得懂得包容,你那些叔叔伯伯,还有兄弟姐妹们,都是朱家的骨血,往后你得好好照看着他们,莫要让自家人寒了心,更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去啊!”

  老爷子这话听着像随口一提,可这两年,他对朱小宝的叮嘱越来越多了。

  国事说得少,反倒总念叨子孙后代的事。

  朱小宝哪能不懂老爷子的心思?

  历朝历代,权力交接从来都是场硬仗。

  朱元璋如今还是皇帝,名义上的天下之主,所以朱小宝不敢轻举妄动,地方藩王也得憋着。

  可这两年,老爷子的身子骨肉眼可见地衰败下去,一日不如一日。

  人到暮年,纵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也不得不开始为后代细细打算。

  前两年,朱元璋对朱小宝更多的是严厉的教训与谆谆劝诫,话语里总带着长辈对晚辈的严苛期许。

  可这两年再提这些关乎家国传承的事,话里话外却总裹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恳求,眼神里的期盼也愈发沉甸甸的,像压在人心上的暖石。

  看着老爷子这副为后世殚精竭虑的苦心,朱小宝心里真不是滋味。

  酸涩、愧疚,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重,搅得他胸口发闷。

  为啥他一直没敢跟老爷子提朱棣那些暗中的小动作?

  明明那些蛛丝马迹早已不容忽视,明明好几次话都到了嘴边,可每次对上老爷子那双沉淀了一生风霜、此刻却透着几分铁汉柔情的眼睛,所有的话就都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实在不忍心啊!

  “过了年,咱俩的两年之约,就只剩一年咯。”

  朱元璋忽然说。

  “今年年底,咱就把各地藩王都召到应天来。”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几分,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咱要在奉天殿上,当着满朝文武、天下百姓的面,明明白白宣布你继承大统!”

  “大明的江山,往后就全靠你撑着了,咱呕心沥血创下的这盛世,这四方来朝的辉煌,你得替咱守好,还得让它更兴旺、更扎实,传个百代千代!”

  他望着河面上疯跑的朱文坤,眼里满是溺爱。

  “这小子机灵得很,眼下胖点没事,过两年长开了就好了。”

  朱小宝笑着问。

  “当真?”

  “那还有假?”

  老爷子嘴角噙着笑意。

  “你爹小时候也圆滚滚的,到七八岁就开始蹿个子了。”

  他顿了顿,又说。

  “不出意外,将来这江山总要交到这大重孙手上,所以打小的教育就不能落下,得请最好的先生教他读书习礼,让他明事理、辨是非、知对错,将来才能担起这天下的重负。”

  “你聪明,学东西一点就透,更难得的是有格局,能忍常人不能忍,能顾全大局,心里始终装着百姓的冷暖,只要往后路子不歪,守住本心,大明交在你手里,咱一百个放心。”

  “可后代子孙,未必都能像你这般出色。”

  朱元璋望着远处嬉闹的朱文坤,语气里带着几分对未来的审慎。

  “这小子是你的骨血,更是咱大明的将来……哈哈。”

  他自嘲地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因这笑意更深了些。

  “咱如今就开始操心第四代的事,是显得有些心急了,但咱想说的是,不管将来帝位传到哪一代,希望大明的每一位君主,心里起码得装着两个字。”

  “啥字?”

  朱小宝心头一动,连忙追问。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重重吐出两个字。

  “百姓!”

  “咱在皇明祖训里写过,咱是打穷苦堆里爬出来的,知道饿肚子的滋味,第一代、第二代打江山、守江山,还能记得民间疾苦,可往后的子孙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保不齐就有忘本的。”

  “这是改不了的历史规律,哪个王朝不是由盛转衰?”

  “咱盼着大明能千秋万代,可世事难料,未必能如咱所愿,咱能做的,就是把你教得明事理、知民心;你将来再好好教这小子,让他打小就知道江山是百姓的江山;等他长大了,再把这份心传给下一代。”

  “只要每一代君主都能守住这份清明,心里装着百姓,不贪享乐,不瞎折腾,这江山还愁传不下去?咱朱家的香火,也就断不了。”

  朱小宝听着老爷子这番掏心窝子的教诲,只觉得胸口沉甸甸的。

  “皇爷爷,您别再为这些事劳神了,孙儿都记在心里,也定会做好的。”

  “大明的君主,绝不能走歪了路,孙儿会盯着,将来也会教给文坤。”

  “若是哪一代君主真敢忘了百姓,失了民心,就算是朱家子孙,大不了……废了他!”

  老爷子笑了,又无奈道。

  “皇家无情啊!”

  “皇明祖训是咱亲手立下的规矩,非正嫡长子不得立为储君,真要废个储君,哪有那么简单?”

  “不过你向来有法子,这些事咱也就不多费心神了,只是有句话还得再叮嘱  你,后代儿孙的教育,半分都松懈不得!”

  朱小宝垂首应道。

  “孙儿明白。”

  “过了年,孙儿就让刘三吾、方孝孺他们亲自给文坤开蒙授课。”

  朱元璋道。

  “不光是他们,得多找些经世致用的大儒来。”

  “想当年你爹在的时候,咱给他请的老师足有三十多位,各个都是学问扎实的宿儒。”

  说到这里,他忽然停住了话头,幽幽叹了口气。

  “唉!标儿本是个好苗子,他要是能活得久些……”

  “满了。”

  朱小宝忽然道。

  老爷子一怔。

  “啥满了?”

  朱小宝抬手指了指他脚边那个柳条编的鱼筐。

  “鱼!鱼满啦!”

  “哈哈!大胖重孙,走!咱们回去吃鱼!”

  朱元璋笑着朝朱文坤招手。

  “好好好!我最喜欢吃鱼啦!”

  朱文坤欢呼着跑过来,提起鱼筐就往东宫跑。

  朱小宝一手帮朱元璋拿鱼竿,一手搀着老爷子,缓缓跟在后面。


  (https://www.02shu.com/1_1250/4427445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