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444章老十七,就藩之前去看看小宝

第444章老十七,就藩之前去看看小宝


  转身的同时,朱元璋的笑意中,也悄然掺杂了一丝纠结。

  这孩子,就不能再等等吗?

  怎么这么着急呢?

  不过,朱元璋能真切感受到朱小宝对他的关心,所以刚才实在不忍心拒绝。

  可答应下来之后,他又有些发愁,不知该如何是好。

  老朱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愁容。

  等朱元璋回到皇宫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郑和早已贴心地为朱元璋准备好了茶水,温度刚刚好。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轻轻抿了一口茶,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对郑和说道。

  “你去把宁王叫过来。”

  “遵旨!”

  没过多久,宁王便匆匆赶来。

  “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

  “都是自家人,别这么多礼。”

  “咱记得,你后天就要离京前往大宁都司了吧?”

  宁王点了点头。

  “多谢父皇挂念,儿臣确实后天就要启程前往大宁了,希望父皇日后身体安康。”

  朱元璋应了一声,看着宁王,语重心长地说道。

  “大宁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很特殊,该交代你的,咱之前都已经说过了。”

  宁王急忙抱拳说道。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牢记您的教诲,也清楚在大宁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朱元璋微微颔首。

  “大宁是重要的隘口,你可别给咱老朱家丢脸!”

  “你如今也长大了,学了一身本领,是时候为国家效力,镇守边疆,守护咱们老朱家的江山了。”

  “咱们老朱家的子孙,都要一心为国才是。”

  “虽然现在咱父子相称,但咱是大明的君主,未来大明还会有新的君主,你是臣子,就要恪守本分,不要卷入那些不该参与的事情。”

  “只要你相信咱,不论咱在不在世,你只要安稳地守好北疆,你这一脉便能世代享受富贵荣华。”

  “你母亲只是个侧妃,若不是当初标儿向咱提起她,或许也就没有你宁王一脉,你要好好珍惜,为了你母亲,为了你大哥,也为了未来的君主。”

  “咱说的这些话,你可一定要牢牢记住。”

  “你明白咱的意思吗?”

  宁王赶忙说道。

  “儿臣都明白!儿臣会永远感激大哥的恩情!”

  朱元璋点了点头,挥手道。

  “明白就好,回去吧。”

  “是!”

  宁王刚要离开,朱元璋又把他叫住。

  “你和朱小宝是好友,明日去和他道个别,后天礼部会安排你去就藩。”

  宁王连忙应道。

  “是!儿臣遵旨!”

  等宁王离开后,朱元璋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

  “希望这孩子别生出什么野心来。”

  “这一群儿子啊,没一个能让咱省心的!”

  如今大明四海太平,对皇权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部。

  那些手握重兵的边疆塞王,日后都可能成为他大孙的潜在威胁。

  毕竟他大孙阅历尚浅,而这些藩王个个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杀伐果断的人物。

  儿子们太出色了,有时候也会带来烦恼。

  初始分封塞王的时候,北元还是大明最大的敌人。

  可如今双方攻守之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老朱也意识到,他分封的这些藩王,实际上也成了潜在的隐患。

  朱元璋一直都在想办法制衡,甚至年年下诏,规定不管是塞王还是内王,都只有军权,没有地方治理权。

  藩王们虽然手握军队,但财富和人口都由朝廷掌控。

  但眼下,朱元璋却发现藩王掌握兵权后,对朱小宝的威胁似乎更大了!

  可兵权又不能轻易收回,否则就相当于无故打压立下战功的儿子们,这也是朱元璋不愿看到的局面。

  即便是像朱元璋这样的一代雄主,在这个问题上,也难以摆脱历史的束缚,左右为难!

  他翻看着奏疏,有些心不在焉。

  不经意间,他瞥见了一封礼部呈递上来的奏疏,脸上突然就露出了笑容,心情也似乎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这是一封来自帖木儿的国书,上面写道。

  “臣帖木儿身处万里之外,听闻陛下圣德宽厚,超越古今……臣无以为报,唯有仰望苍天,祝愿陛下福寿齐天,永乐无穷!”

  “今特派遣使者迭力必失,向我皇明圣君敬奉良马三百匹,愿两国永世交好!”

  帖木儿汗国向大明上贡称臣,这无疑是给朱元璋的功绩簿上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下,大明的军事防御重心依旧在北疆。

  瓦剌和鞑靼部距离明廷太近,让朱元璋不得不对这两个北元的强大部落予以高度重视。

  至于蒙古人在欧洲大陆建立的帖木儿汗国,因其距离大明太过遥远,明廷一直没怎么把它放在心上。

  不过,帖木儿汗国愿意称臣,朱元璋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这可是件了不起的功绩,找个时间得跟大孙好好显摆显摆。

  想到这儿,朱元璋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这将会是一场意义非凡的世纪会面,是这个星球上最强的四个帝国中,大明与帖木儿汗国两大帝国的首次碰面。

  朱小宝回府后,便直接去了书房。

  此时,他正翻阅铁铉呈递来的文书。

  平日里,解缙隔三岔五的就会送来一堆文书,这些文书会先到铁铉手中。

  等铁铉将它们分类整理、编纂之后,再呈交给朱小宝。

  交趾那边,农业生产已经逐步恢复,土豆的种植率先得到推广,布政司的官员们也亲自下乡鼓励百姓从事农桑,各项事务都在稳步推进。

  然而,解缙在文书中委婉地提到,交趾如今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生产建设,官员俸禄,筹建军费……

  每一项都需要钱。

  朱小宝心里清楚,交趾本就底子薄,这些开支确实是笔不小的负担。

  等朱小宝仔细看完文书,夜已经很深了。

  第二天一大早,朱小宝就起了床。

  他先让人去请了铁铉,随后便独自沿着秦淮河跑了一圈。

  这天,朱小宝没在外面用餐。

  回到府邸的院子时,铁铉已经在那儿等候了。

  朱小宝吩咐下人端上早餐,有两屉小笼包、两碗豆浆,还有六个茶叶蛋。

  朱小宝招呼铁铉坐下,笑着说道。

  “鼎石,都是些家常便饭,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咱们边吃边聊。”


  (https://www.02shu.com/1_1250/286416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