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履行承诺
向之怀说服西戎割据势力联合抵抗宣军,彻底惹怒了蓝敏仪,她给西戎境内的密探下令,务必除掉向之怀。
除此之外,蓝敏仪又兵分两路,一路由她亲自率领,按原定计划作战;另一路则由蓝蕴率领,目标是与西戎王联合的三个割据势力。
七月初,蓝敏仪率大军攻入扶叶城,生擒了谋反逼宫、间接害死玉成公主的罪魁祸首。
大势已去本想自杀却又被救回的罪魁祸首内心悲凉,他怀揣着雄心壮志起兵造反,入主王宫自立为王时是何等的志得意满,可惜不过月余就只能狼狈败逃,如今还要担着引发两国战争的罪名成为阶下囚。
"禀大将军,那老贼一直大喊大叫,说想要见您一面。"负责关押犯人的将官进来禀告。
蓝敏仪闻言冷笑一声:"断了他的饮食和水,看他还能叫多久。"
不是蓝敏仪小气,而是她一提起此人就恨得牙痒痒。早在大军围城时,这人就曾派人送信,想要求和,因为他觉得自己冤枉。
他虽造反逼宫却没让人去害和亲公主,甚至于他还想过登基后就让自己的原配妻子让位,另娶玉成公主为后,保其尊荣以维护两国友好关系,谁知公主没熬过生子这关。
就是这句"另娶玉成公主为后"彻底惹怒了蓝敏仪,放肆!可恨!他把玉成当什么了?把宣朝公主当什么了?当成他的战利品?!战利品哪来的尊荣!
扶叶城一破,西戎王的使者就到了,:宣朝开战的理由是为和亲公主之死讨个说法,如今已经达成所愿,是否可以退出西戎了?
退自然是不可能退的,已经占领的土地没有再吐出来的道理,但也确实到了和谈的时刻。
蓝敏仪派郑都接见使臣,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她要玉成公主跟她回家,还有玉成公主用命生下的女儿,她也要带走。
使臣闻言面色一沉,厉声道:"荒谬!贵国公主和亲我国先王,就是我国王后,无论按哪国礼仪都应随先王入葬王陵,岂有别处安葬之理?小公主更是先王血脉,尊贵无比,岂有寄居他国之理?贵国的要求实在无礼!"
郑都眼神冰冷地盯着面红耳赤的使臣,"这不是我朝的要求,这只是宣和殿下的要求;而且这也不是议和条款之一,只是开启议和谈判的先决条件。
两位殿下姐妹情深,宣和殿下这个当姐姐的心疼妹妹在你国受了天大的委屈,实在不忍妹妹死后仍不得安宁,才要接其回家。你国若不同意,我家殿下也就只能亲自去接了。"
西戎使臣只觉得蓝敏仪不可理喻,他敢断定宣朝君臣无人会在意玉成葬在何处,蓝敏仪此举无疑是自寻麻烦,冲动不知轻重,可见不是个成大事的人。
使臣勉强自己冷静下来,老神在在地说道:"王后归葬故国事关两国颜面,而议和之事更事关两国安危,你我二人担不起这个干系,便是你家宣和殿下只怕也担不起!
既然宣和公主无议和之诚意,我国王自会派使臣携国书前往贵国都城,面见贵国皇帝陛下商讨议和之事!"
郑都丝毫不在意,冷笑一声后语气散漫地说道:"使臣言之有理,既如此,咱们就趁早儿散了吧。"着急停战的可不是他们。
郑都太过随意的态度,让西戎使臣左右为难,略想就知道,郑都这般有恃无恐,无非是笃定了宣朝皇帝不会怪女儿自作主张。
若将议和的国书直接送到宣朝京城,先不说蓝敏仪会不会痛快地放他们过去,便是送到了,依宣朝官员的行事作风,哪怕他们都赞成议和,这选择议和官员以及制定议和条款也要争吵几天,一来一回少说月余。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赌不起!
想想蓝敏仪的行事作风,想想她亲自深入西夜截杀宛奇的疯劲儿,再看宣军如今越战越勇的气势,若不答应,蓝敏仪真能继续打下去。
可若是答应了,国家的尊严何在,先王的脸面何在?新王是借口平定叛乱进的京城,可不是乱臣贼子,表面功夫总要做到位,哪能折辱先王?
虽然西戎使臣极力保持镇定,面上神情自若,但他眼睛深处的犹疑都被郑都看在了眼里,也知道他担心什么,当下主动退了一步:
"我们殿下只是想接回自己的妹妹,所求的不过是落叶归根。又怜妹妹留下的唯一骨血在襁褓之中失怙失恃,父族也没有亲近的长辈护佑,这才想接回母族抚养,不过是人之常情,只盼贵国国主体谅这份亲情。"
蓝敏仪是在履行自己的承诺,她要的不是西戎王后,不是玉成公主,而是被迫为国远嫁的荣明月。
和亲的玉成公主、西戎的王后必须葬在西戎王陵,能回中原的只是荣明月,脱离了身份和规矩束缚的荣明月。
西戎使臣心中一松,不用大张旗鼓、不用召告天下,只需将灵柩暗中归还,于西戎而言,确实没什幺损失。
但使臣不敢做主,毕竟这也是王族的家事,他只能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回京都,由西戎王决定。
(https://www.02shu.com/17_17791/1111071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