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1章 赋税征缴不容轻(五)
虽然大明的各种纺织品出口都很旺盛,但是从利润的角度,丝绸肯定是远远高于棉布的,而且桑蚕的养殖所需要的人力更多,而且桑蚕的养殖对于良田的占用要比棉花少一些,朱载坖采取的是鼓励桑蚕养殖,同时将缫丝等工序专门化,鼓励设立各种专门工场,以手工工场的模式取代传统的男耕女织,这点是朱载坖一直要做的。
对于朝廷来说,现在的重点就是将工商赋税的征缴,因为朝廷需要大量的资金推动各项工程的展开,加强朝廷的抗风险能力,这点是最为重要的,朱载坖要趁着这几十年气候相对平稳的时候,增加大明的抗风险能力,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备荒荒政体系,防止出现明末的大规模流民的情况。
同时这次较大范围的旱灾也对于大明的荒政有些很大好处,原本大明的荒政,也主要是以赈济和恢复生产、以工代赈等办法为主,但是随着新作物的推广,番薯等可以作为备荒作物的价值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很多官员们纷纷上疏,要求朝廷重视这些备荒作物的作用,这点也得到了朱载坖的重视,经过这次的旱灾之后,这些新作物的播种面积在北方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展,有了这些作物,之后朝廷的荒政将会好推行的多了。
不过现在对于朝廷来说,重要的就是工商赋税的征缴,之前为了赈济灾民,朝廷投入了巨资,内帑也出银甚多,接下来用钱的地方会更加多,朝廷要收储大量的粮食,恢复朝廷的储备,同时继续兴修水利、道路等工程也都需要大量的投资,所以工商赋税对于朝廷来说是很重要的,朱载坖指令都察院派出巡按御史,专门巡视各地的工商赋税的征缴情况,及时将相应的赋税解运太仓。
同时对于现在的抗税和偷逃税款的行为,朱载坖也要求刑部与税务总署找出典型案例,予以严惩,然后昭告天下,对于这些人予以震慑,保证朝廷的赋税征收到位,这是朝廷现在最重视的事情,同时就是对于地方官府的各种款项使用的监督。
由于现在大明实行分税制,对于地方来说,所获得的财政资金比之前还是多很多了,同时对于一些比较贫穷的府州,朝廷还会予以资助,这些钱财主要是用于地方官府正常运作和加强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朱载坖要求各府州县都要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和道路,加强抵御灾荒的能力和交通的便捷。
但是这些钱拨给了地方,是否用到了相应的地方,朱载坖是尚且存疑的,朱载坖所以派出了御史对于地方上的各种工程予以检查,工部、户部也要派出相应的官员核查地方的相关工程和开支,朱载坖还命令锦衣亲军驻各地的千户所也要搜集相应的情报,对于有弄虚作假的官员,朱载坖不介意请他们去诏狱住住了。
朝廷的工商赋税,主要是在东南和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西北仍然是相对贫瘠的地方,不过凭借着和蒙古的贸易,山西和直隶的工商赋税还是很可观的,因为有京师的存在,直隶的工商赋税不错其实是很正常的,而山西则是主要依靠和蒙古人的贸易,实现封贡之后,在朱载坖的发展之下,这些蒙古贵族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朱载坖很清楚,要控制蒙古,首先就是要控制这些蒙古规则,这点其实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些蒙古贵族能够满足之后,大明还是能够和蒙古和平共处的,现在大明的武力已经使得土默特部臣服了,剩下的就是在物质上失策蒙古贵族们满足,同时加强蒙古和大明的经济联系,使得土默特部和大明绑到了一起。
所以朱载坖在山西和北直大力扶持皮毛制品和毛纺织业,还有与之配套的牲畜处理工场,现在大明要在西北、东北用兵和屯垦,这两个地方气候都是极为寒冷的,依靠棉衣是很难抵御这些地方的寒冷的,皮裘等御寒衣物和各种毛呢制品,都是朝廷要大量采购的物资,而蒙古各个部落则可以为大明的这些工场提供原料,朱载坖还和这些蒙古贵族们一道开办工场,分享利益,这样的话,密切了土默特部的这些贵族们和大明的联系,使得土默特部能够稳定下来。
现在大明和蒙古的互市也是很频繁的,蒙古人向大明出口大量的牲畜然后从大明换取相应的生活物资,而且在大明的帮助下,在土默特的领地内也发现了大量的矿产,大明和顺义王一道合作开发这些矿产,供应给大明,而顺义王和他麾下的蒙古贵族们,可以享受到从大明来的各种奢侈品,不管是官窑的瓷器还是苏松的丝绸,杭州的炒青茶叶,在这些蒙古贵族们的家中已经是寻常之物了。
他们之前之所以频繁南下,不就是为了这些东西吗?现在能够和大明通贡酒得到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动刀兵?这些蒙古贵族们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当然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蒙古人也很清楚,现在的蒙古,真的不一定是大明官军的对手了,这些蒙古贵族们并不傻,要是大明边备废弛,他们早就想的破口南下了,但是现在的大明官军,远非当年可比了,而蒙古人也远非当年可比了。
通贡以来,普通的蒙古人也经常和大明商贾、百姓接触,不少大明商人还雇佣了很多蒙古人为他们工作,在普通牧民眼中,大明比他们的所谓台吉、贵族要好多了,通贡以来,蒙古上下都从中得到了好处,现在即便是顺义王要想南下入寇,上到各部的台吉们,下到普通的牧民,也都是不会答应的,尤其是大明攻灭了土蛮之后,土默特部就更加恭顺了,每年的九白之贡都是按期交付,从无拖欠的。
(https://www.02shu.com/17_17662/111090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