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退位让贤 > 第六百三十三章 老朱的心结,咱又落后了?

第六百三十三章 老朱的心结,咱又落后了?


当大明的国力正蒸蒸日上之际,远在欧罗巴的朱棣与朱高炽父子,亦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辉煌顶点。

作为欧罗巴公认的第一商业巨擘,他们所聚敛的财富已然富可敌国。

那如山似海的金银,足以让欧罗巴大陆最强大的西法兰克王国君主,都为之垂涎三尺。

但这泼天的富贵,也将朱家推到了危机的悬崖边缘。

症结在于,他们所展现出的实力,尚不足以匹配其拥有的海量财富。

即便是麾下那支规模庞大的雇佣兵军团,在这种系统性的贪婪凝视下,也显得势单力薄。

正所谓“小儿持金过闹市”,这已非寻常歹人觊觎,而是引来了群狼的环伺。

所幸,就在这风雨欲来、暗流汹涌的紧要关头,第二支来自大明的远洋船队,乘风破浪而至,抵达了欧罗巴。

这是一支由大明新兴富商阶层私人出资组建的探险与贸易船队。

当船队的首领听闻,昔日的燕王朱棣,如今竟已是欧罗巴的首富时,他猛然想起了陛下当年那道将欧罗巴“封赏”给燕王的谕旨,立时不敢怠慢,备上重礼,前去拜谒。

在朱棣不动声色的巧妙安排下,这支新至的船队,向欧罗巴的各方势力,进行了一次恰到好处的“实力展示”。

那远超欧罗巴认知的钢铁战舰与火炮威力,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灭了所有蠢蠢欲动的贪念。

那些原本已在暗中集结、准备对朱家下手的王国,至此皆偃旗息鼓。

大明能连续来几支船队,便意味着真的可能派兵前来。

此时去招惹大明的王爷,那就太不明智了。

此事之后,朱家的威望与实力再度膨胀,又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到了这个地步,欧罗巴各国的宫廷才悚然惊觉,他们各自王国的经济命脉,似乎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朱家牢牢地攥在了手里。

在舆论上,朱家掌控着欧罗巴最大的报业集团,旗下数十家报纸的声音,覆盖了从王宫到市井的每一个角落。

可以说,欧罗巴人每日所读的,几乎都是朱家想让他们看到的新闻。

在金融上,其控制更是堪称绝对。

时至今日,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王公贵族,都已将身家财产存入朱家开办的银行视作最稳妥的选择。

大明宝钞,更凭借其无与伦比的信用,席卷了整片大陆,成为了最主流的硬通货。

等到各国君主们后知后觉地发现,朱家银行金库中的储蓄,已然是自己国库的十倍乃至百倍时,一切都已太晚。

朱家银行的信誉早已深入人心,纵使各国倾举国之力开设自己的银行,也再无法撼动其分毫。

银行,乃是商业的基石。

扼住了金融的咽喉,便等于扼住了一切商业活动。

欧罗巴数不清的商会与工坊,如今都必须仰朱家之鼻息,唯其马首是瞻。

除此之外,朱家名下的工厂星罗棋布,庞大的商队与护卫武装遍布大陆的每一条商路,甚至于,他们购置的土地庄园,其总面积都已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总而言之,此时的朱家,已然是一个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庞然大物,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影子帝国”。

其影响力,早已凌驾于欧罗巴任何一个古老的王室之上。

与此同时,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也传入了欧罗巴大陆。

大明帝国的军队,正沿着陆路一路西征,兵锋已直指欧罗巴的东部门户。

曾经,草原大军的铁蹄曾令整个欧罗巴闻风丧胆。

时至今日,那份深入骨髓的恐惧,依旧在许多贵族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不过,传闻此次大明的西征,迥异于昔日的“野蛮”征服。

他们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更不曾听闻有四处烧杀抢掠之举。

相反,他们的行事风格,堪称十分“友好”。

只要沿途的邦国愿意准许大明军队和平过境,并接受他们提出的一系列条约,非但不会遭受任何攻击,反能获得大明帝国的军事庇护。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甚至愿意提供推动经济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本,即大明宝钞。

这一消息,立时在欧罗巴各国宫廷激起了轩然大波。

该与大明联盟、还是抵抗大明的侵略呢?

一时间,支持与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争论不休。

身为欧罗巴的首富,朱棣的消息渠道自然灵通无比。

在获悉此事后,他亦是震惊无比。

但他很快便反应过来,立刻调动旗下庞大的报业集团,开足马力,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引导。

一夜之间,欧罗巴山所有的报纸皆在不遗余力地鼓吹与大明结盟的种种好处,巧妙地引导着欧罗巴的舆论风向。

朱棣也运用自身的庞大势力,全力打探大明西征军的虚实。

当老朱亲率一小队先锋人马,抵达欧罗巴边境的消息传来时,朱棣几乎是立刻便得到了情报。

他当即放下手中所有事务,星夜赶赴边境。

随后,他换上便服,微服潜行,径直来到了老朱的下榻之所。

“此乃大明无上皇行辕,闲杂人等,速速退避!”

行辕外围的护卫,正厉声驱逐着那些试图窥探的好奇人群。

老朱此行虽未携带大军,但亦有八百亲卫扈从,将营地护卫得水泄不通。

更遑论,沿途那些急于示好的各国,还额外派遣了数倍的人马前来“拱卫”,声势浩大无比。

朱棣刚一靠近,便被亲卫拦了下来。

“怎么,连本王都不认得了?”朱棣一眼认出了其中一名当值的护卫首领。

他离开大明故土不过数年,尽管这几年间,大明帝国已是日新月异,天翻地覆,但侍奉在老朱身边的不少近卫,却还是他所熟悉的那些面孔。

天子亲军,等闲不会随便换人。

“您……”那护卫先是一愣,旋即猛然瞪大了双眼,声音都因震惊而走了调:“您是……燕王殿下?!”

他一个激灵回过神来,慌忙单膝跪地:“卑职参见燕王殿下!”

随即,他也顾不上规矩了,猛地转身,冲向内院,一边跑,一边用尽毕生力气高喊:“无上皇!无上皇!燕王殿下来了!燕王殿下来了啊!”

里间的老朱闻讯,竟是一个箭步冲了出来。

刚一出来,便见一道他朝思暮想的高大身影,正从庭外大步迈入。

四目相对,时空仿佛在这一刻凝滞。

“儿臣朱棣,叩见父皇!”朱棣再也按捺不住,抢步上前,双膝重重跪倒在地

老朱快步上前,一把将朱棣从地上拽了起来。

用苍老却依旧有力的手,紧紧攥住朱棣的臂膀,浑浊的老眼盯着他,上下不住地打量。

“棣儿……是你吗?”老朱的声音竟有些颤抖,“真是咱的棣儿啊!哈哈……哈哈哈哈!”

片刻的怔愣后,他仰天大笑,满是压抑不住的狂喜与激动。

父子阔别数载,一今朝竟于这异域之地重逢,自是百感交集,有诉不尽的离情与感慨。

待叙过离情,谈及这几年的经历,朱棣亦是唏嘘不已:“儿臣不敢说执此间牛耳,但也侥幸被这欧罗巴诸国称为‘首富’。”

“若将名下产业尽数折算,当值白银,应该也有数十亿两之巨了。”

其实到底有多少财富,他自己都不太清楚。

一是因为财富实在太多太多了,很多东西的价值,还不是很好估算嘛。

二来嘛,具体的生意经营,基本上都是朱高炽在负责。

“哐当!”

一声脆响,老朱手中那只粗瓷酒杯赫然滑落,砸在坚硬的石砖上,摔得粉碎。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几十……几十亿两白银?当真?”

“千真万确。”朱棣稳稳地点了点头,道:“说到底,儿臣不过是拾陛下牙慧,将陛下在大明推行的方略,在这欧罗巴依样画葫芦罢了。”

他继而解释道:“儿臣效仿陛下,在此间设立银行,吸纳储蓄,再以此为本金,开办报业以掌喉舌,兴建工厂以拓实业,方才织就了这张财富的大网。”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整个欧罗巴大陆的商业脉络,大半已在儿臣的一手掌控之中。”

紧接着,朱棣又将自己如何凭借大明宝钞的信用,撬动此地金融,进而辐射百业的种种手段,细细分说。

老朱听得是瞠目结舌,震撼不已。

几十亿两白银!

这个数字,即便是他这位大明开国之君,也超出了过往的认知极限。

朱允熥革新之后,大明国库之丰盈,早已远超旧制。

但遥想当年他宵衣旰食、治理天下之时,大明一年的赋税总收入,也不过区区两千万两。

几十亿两白银,抵得上他治理大明时,一两百年的税赋总和!

朱棣,仅用了短短数年,便在这蛮荒之地,聚敛了如此骇人听闻的财富,委实是匪夷所思!

不过,一想到允熥在京师开银行、推新政的种种神异手段,老朱又缓缓释然了。

这些新法子,当真有这般点石成金的神力。

“不过,儿臣眼下亦有一桩天大的难处。”朱棣话锋一转,放下了酒杯,神情也凝重起来,“财富聚敛太快,儿臣手中的刀把子,却未能跟上。”

“树大招风,儿臣现在,已不是富可敌国,而远超欧罗巴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库。”

“早已引得此间群狼环伺,觊觎之心,昭然若揭。”

“哈哈哈!”老朱闻言,非但不见忧色,反而仰天大笑,一掌拍在桌案上:

“怕个鸟!你是咱大明敕封的欧罗巴亲王,是咱朱重八的儿子!借他们几个胆子,谁敢动你分毫!”

他很快问道:“咱此行带来的那几万虎狼之师,你这个‘首富’,可养得起?”

一听有“几万大军”,朱棣方才的忧虑瞬间一扫而空,双目骤然放出精光!

他猛地站起身来,道:“何止是养得起!父皇,只要您将人马带来,粮草、饷银,一切用度,全包在儿臣身上!人马多多益善!”

“不过,大明的军用弹药和枪械大炮,儿臣我可造不出来。”

开玩笑,朱棣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

那些重金雇来的欧罗巴雇佣兵,其忠诚度堪忧。

顺风仗尚可,一旦遇挫,立时便会作鸟兽散。

至于此间的贵族与军队,更是豺狼之辈,不足为恃。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是至理名言。

朱棣手中真正能视作心腹的,唯有当初从大明带来的那几百旧部。

可这区区数百人,撒入这偌大的欧罗巴,不过是沧海一粟。

他们是优秀的士兵,却无经商之能。

欲将其编练为军,又苦于人丁单薄,军械弹药更是无处补给。

倘若真有父皇这几万天兵降临,那所有桎梏便将迎刃而解!

“有我大明几万精锐驻扎于此,儿臣倒要看看,这欧罗巴诸国,谁还敢对儿臣的财富,生半分觊觎之心!”朱棣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届时,他们非但不敢造次,反而要排着队,‘乖乖’地来与大明条约。”

“如此,我大明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威服整个欧罗巴,尽掌此地!”

“好!”老朱闻言大喜,抓起酒杯,一饮而尽,重重顿在桌上。

他旋即下令,命人持他信物,火速传讯后方主力,不必再步步为营,即刻星夜兼程,全速开赴来此。

老朱原以为,此番西征,终点必是一场血战,故而才稳扎稳打,不敢冒进。

如今有朱棣在此全权接应,后顾之忧尽去,钱粮军需皆可就地补给,那还有何可虑?

如此说来,这欧罗巴,竟当真可传檄而定了?

自己的西征……就这般结束了?

一念及此,老朱心中,竟无多少喜悦,反而涌起一股莫名的怅然。

未免也太过顺遂了些吧?

咱领着兵马,行程数万里,跨越两洲,竟连一场酣畅淋漓的硬仗都未曾打过?

再者,欧罗巴能有今日这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好局面,全赖朱棣父子在此经营。

可他们,偏偏又是咱那好孙儿朱允熥分封过来的。

这岂不意味着,绕到最后,还是他朱允熥棋高一着,抢在咱的前头,兵不血刃地“平定”了欧罗巴?

……


  (https://www.02shu.com/16_16537/4364453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