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老朱游览大明,万国之主!(大结局)
老朱回眸,盯了嘉峪关县令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带咱去看看!”
他推开上前来搀扶的内侍,龙行虎步,径直朝着那仍在“呼哧”喘着白气的钢铁巨兽走去。
离得越近,那股震撼便越是扑面而来。
这“火车”之高,几近城墙。
其长,更是蜿蜒不见首尾。
车轮与轨道皆是黑铁所铸,闪烁着冰冷的幽光。
这绝非人力,更非畜力所能驱动。
老朱走到近前,像个好奇的孩子一般,伸出那只打下了整个大明江山的手,重重地敲了敲车厢外壁。
“铛!铛!”
沉闷的金属回音传来,震得他掌心发麻。
“好家伙……这,这火车,通体都是钢铁铸的?”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回太上皇,此乃特制精钢,用大型蒸汽机驱动。”县令在一旁恭谨地答道
随即,将老朱引向那节早已备好的“专车”。
这节车厢奢华无比,丝毫不亚于皇宫内殿。
地上铺着厚实的羊毛地毯,两侧是宽大柔软的沙发软椅,中间则是光可鉴人的紫檀木长桌,桌上已摆好了全套的茶具。
“启禀无上皇,陛下特意嘱咐,此车厢加装了最新的‘减震’之法,纵然风驰电掣,亦可安稳如山。”随车的内侍官轻声道。
“哦?”老朱仍有些不信,指着桌上的茶杯,沉声道:“倒茶!倒满了!”
内侍不敢怠慢,提起水壶,将一杯热茶斟得几欲溢出。
嘉峪关县令在车外长跪叩首:“恭送太上皇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呜!”
又是一声惊天长啸,老朱的身子下意识地一绷。
紧接着,他便感到车厢微微一震,随即,那“哐当哐当”的声音开始变得绵密而有节奏。
钢铁巨兽,开动了!
老朱的目光,却如钉子一般,锁在那杯茶水上。
他想象中的东倒西歪、水花四溅并未发生。
那杯中的茶水,只是在最初的启动时微微晃动了一下,漾起了一圈涟漪,随即便如镜面般平稳下来,只有最细微的波纹在水面荡漾。
火车在不断加速,窗外的景物开始飞速倒退。
“这……这当真不溅?”老朱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想起了自己当年乘坐的最豪华的马车,别说是在官道上奔驰,便是在皇宫的石板路上缓行,茶水也断无不洒之理。
他霍然起身,他本以为自己会站立不稳,却不料只是身子微晃,便稳稳地站住了。
老朱走到那宽大明亮的玻璃窗前,整个人都怔住了。
外面的山川河流,树木森林正飞快后逝。
这哪里是马车的速度?
这简直是在贴地飞行!
“风驰电掣!这才是真正的风驰电掣啊!”他喃喃自语。
当年骑着最快的战马,一日一夜,也不过奔驰数百里。
而此物……
“启禀无上皇,”一名随车侍奉的铁路官员躬身道,“此车时速,可达一百二十里。”
“若日夜兼程,一昼夜最快可行近三千里!”
“不过,中途需要补给水和煤,仍要耗些时间。”
“再加上进站台停下,上下乘客的耗时,全部减掉,一昼夜仍可奔行两千余里。”
老朱闻言,身躯一震,猛地回头:“你说多少?!”
“日行……三千里。”
老朱沉默了。
他重新坐下,目光复杂地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大地。
七年了。
老朱记忆中的大明,与现在截然不同。
透过车窗,老朱看到了成片成片、规划得整整齐齐的新式村镇,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炊烟;他看到了无数高耸入云、喷吐着浓烟的巨大厂房。
他甚至看到,在那些厂房与城镇之间,有无数根他熟悉的电报线,正密密麻麻地被架在木杆之上,如蛛网般连接向远方。
他虽已知晓电报,却未曾想过,这线缆竟已铺满了他所见的每一寸土地!
临近天黑之时,火车在一处大站缓缓停下。
内侍官禀报道:“太上皇,此乃兰州府,列车需在此加煤加水,暂歇一个小时。”
老朱点头,便见站台上,早已有数名封疆大吏领着一众官员,垂手肃立。
待车门一开,为首的两名官员便立刻趋步上前,隔着车门跪倒在地:“臣,陕西巡抚张镇岳,巡按李解安叩见无上皇圣安!”
大明虽然早有甘肃这个地名,却并没有甘肃行省。
张镇岳、李解安的官府衙门,也不在兰州,是听到无上皇回来的消息,才赶来迎接的。
老朱走下车去,看着站台上远处那些同样衣着光鲜、神态恭敬的百姓,当下指着他们,沉声问那布政使:“你们也和那嘉峪关县令一样,寻了些人来装点门面?”
张镇岳,李解安闻言一愣,随即惶恐叩首:“太上皇明鉴!臣等万万不敢!”
“此皆兰州府寻常百姓啊!”
“如今陛下圣明,新式纺织机所出的棉布,物美价廉,便是苦力贩夫,一年添置三五件新衣,亦非难事。”
“百姓感念圣恩,听闻您老人家圣驾路过,皆是自发前来恭迎啊!”
听到这番话,老朱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终于彻底熄灭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不再多言,只挥了挥手:“罢了,都退下吧。”
不久后,列车再度启程。
老朱一路行,一路看,也一路更加沉默。
越往南方,经济越发达,变化也就越大。
从火车上,能看到许多城市的规模扩大了几倍。
许多地方都修建宽敞的水泥大道。
许多百姓建起了新的宅子。
四日之后。
当火车平稳行驶在一片开阔的江面之上时,老朱正闭目养神。
“无上皇!无上皇!快看!过了!我们过长江了!”随行的内侍官发出了近乎失态的惊呼。
老朱猛地睁开双眼,厉声道:“胡言乱语!大江天堑,岂是……”
他的话音戛然而止。
因为老朱的目光,已经透过车窗,看到了此生最为不可思议的一幕。
脚下,是奔腾不息、浩瀚无垠的万里长江!
而他们,正悬于这天堑之上,行驶在一座由无数钢铁巨臂构筑而成的“桥”上!
“桥……桥?”老朱的手指,死死地扣住了窗框,激动万分。
“这是在长江之上,造了桥?!”
“回无上皇!”那官员忙禀报道:“此乃金陵长江大桥!陛下他征服了天堑啊!”
老朱仰起头,看着那钢铁巨龙般的桥身,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直通对岸那座熟悉而又威严的京城。
他忽然老泪纵横。
“咱那孙儿……咱那孙儿……”
他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不多时,火车缓缓驶入了宏伟壮观的金陵火车站。
站台之上,百官肃立,鸦雀无声。
老朱走下专车,双脚踏上坚实的站台,依旧有种如在梦中的恍惚。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钢铁巨兽,又看了看眼前这座繁华到极致的京城。
想起自己归来的路。
从欧罗巴到嘉峪关,他走了整整两年。
“从嘉峪关到这金陵,”他声音沙哑地问向身旁的内侍,“用了几日?”
内侍躬身,无比清晰地回道:“回无上皇,自嘉裕关到金陵城,全程七千余里,加上路上停车歇息的时间,一共三天三夜,再加一个白天。”
那就是四天。
两年……对四天。
路上还停车休息了几次,一是为了加水加煤,还有些则是老朱的要求,是他想看看沿途的城市。
即使这样,也只花了四天时间,就从嘉峪关回到了金陵。
速度之快,只能用匪夷所思四个字来形容了。
老朱呆立在原地。
良久,只发出了一声悠长至极的叹息。
他抬起头,望向前方。
在那红毯的尽头,百官之前,一道身着明黄龙袍的年轻身影,正静静地立在那里。
正是当今天子,朱允熥。
看到老朱望来,朱允熥快步上前,径直来到老朱面前。
即即行礼:
“孙皇朱允熥,恭迎皇爷爷圣驾回京!皇爷爷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朱看着眼前这个一手缔造了诸多“神话”的帝王,这个自己的亲孙儿,也快步向前,伸出那双布满老茧、曾握过乞讨棍棒,以及天子剑的手,搭在了朱允熥的肩上。
“痴儿,起来!”老朱笑道:“让咱……好好看看你。”
朱允熥笑着抬头,喊道:“皇爷爷!”
爷孙俩紧紧抱在一起。
“见过皇曾祖父!”
旁边,两名粉雕玉琢的小娃娃也过来行礼。
老朱愣了愣,朱允熥笑道:“这是孩儿的两名儿子。”
原来,自王守廉兵谏,顾盼君假装怀孕稳定朝局之后,朱允熥也意识了身为皇帝,孕育子嗣的重要性。
回京之后,一面宣布皇后不慎小产,原本怀孕的胎儿没能保住,以遮掩过去。
一面也加紧了造人大计。
不久之后,顾盼君和徐妙锦便双双都怀孕,生下了皇子。
除此之外,还有几名妃子,也都生了皇子皇女。
只不过,其他的皇子皇女年岁尚幼,不能行走,故而没有带来。
听到自己竟然做了曾祖父,老朱自是喜出望外,当下便将两个娃娃都抱在怀中。
当晚,朱允熥在宫中设宴,为老朱接风洗尘。
酒宴结束后,又带着老朱,登上金陵的最高楼。
“电力已经在金陵广泛运用,能持续照明一千多小时的钨丝灯早已制造出来。”
“此外,还有可以直拨通话的电话,只不过,目前的通话距离还有限,但技术正在革新,用不了多久,即使是金陵到北平,都能直接打电话。”
“上楼不用走楼梯,可直接乘坐电梯。”
朱允熥一边做着介绍,一边带着老朱,乘坐自动升降电梯。
老朱只觉得恍如做梦一般。
明明是在楼下进入了一个轿厢,怎么一眨眼,就到了楼顶呢?
这也太神奇了吧?
面对老朱询问,朱允熥只能详细的向老朱做着解释,告诉他,电梯是怎么通过牵引,拉到上面来的。
随即,又带老朱来到窗前。
从这里触目,整个金陵的夜景,尽收眼底。
老朱一下子便看呆了。
触目所及,是数不清的耀眼的灯光。
较之天上的星光,何止亮了千倍。
“金陵城如今的规模,较原来已经扩大了十倍。”
朱允熥笑道:“金陵可是大明的中心,帝国的首都,是大明最繁华的地方。”
老朱好奇问道:“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的人口,光是每天吃喝拉撒,都不容易吧,用马车运,得运多少车啊?”
朱允熥摇头道:“光靠马车,当然不行。”
“金陵有数十铁路,连接大明各地,能通过铁路,运来大量的物资。”
“此物,长江航道,亦能运来大量物资。”
“除此之外,大明科学院新研发的交通工具,汽车,已经正式下线了,不久后,就该大量生产。”
“汽车?”老朱好奇地问道。
他不明白,这又是何物?
“这是一种类似马车,但不需要马拉的车辆。”朱允熥解释道:“如今的火车和船舶,主要靠燃煤烧开水,驱动蒸汽轮机,带动火车和船舶行驶。”
“但汽车所用的,是一种名叫“汽油”或“柴油”的全新燃料,此物自石油当中提炼而来。”
朱允熥解释道:“用此物驱动内燃机,便能使车辆拥有远比马车更强的动力,也拥有更快的行驶速度,能载更多的人,拉更多的货物。”
老朱听得半懂不懂,唯一明白的一点便是,汽车很神奇!
接着,朱允熥又向老朱讲了许许多多大明的新玩意儿,新鲜事物。
爷孙俩一边赏着金陵夜景,一边交谈,一直谈到很晚。
“皇爷爷,如今蓝星诸国,都已有君主,或者派了重要大臣前来金陵,蓝星第一届万国大会即将开幕。”
“他们也游历了金陵,以及申城,苏州等众多城市,目睹了大明的繁华,军力的强盛,百姓富裕。”
“他们都表示,大明才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灯塔,是世界的指路人。”
“孙儿已经制订了一个蓝星联盟条约,相关的草稿,已经交给各国的使团。”
“其中最重要的几条是,蓝星各国平等相处,并共同尊奉大明为万国之主,大明皇帝为蓝星之主。”
“凡各国君主,执政官,继位或别的方式上台掌权,必须先获得大明皇帝的认可,由大明皇帝签署任命书。”
“未得大明皇帝任命而擅自上台者执政者,即为非法,天下共讨之。”
“世界各国将紧密团结在以大明帝国的旗帜下,共同开拓新的未来。”
“此外,还对银行、舆论宣传、教育,矿产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军队培训与驻扎等诸多事项,都做了约定。”
“全蓝星所有国家,皆一致同意,认可大明宝钞为蓝星统一货币,以促进蓝星经济发展,其余所有货币一律废除。”
“所有国家皆一致同意,由大明驻军进行保护,以维护蓝星永久的和平。”
“所有国家皆一致同意,将努力学习大明的教育与文化,学习圣人之道。”
“所有国家皆一致同意,尊奉大明皇帝为永世之主。”
“所有国家上述条款,皆无异议!”
“明日便是蓝星联盟正式成立的日子。”
“大明的旗帜,终于插遍了蓝星,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大明也将带领蓝星,走向新的更辉煌的明天!”
……
《全书完》
(https://www.02shu.com/16_16537/4363699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