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拉腊中校的怨气
北非铁路影响到东非西北部区域,在东非属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工农业产量都比较有限,且海运竞争力更强。就像当地的林业资源,背靠刚果雨林极其丰富,可木材作为大宗货物出口走海运显然更合适。
东非西海岸经济和工业高度发达的地区,也就是前世的安哥拉地区,他们本身的商品出口,目前也以海运为主,而且从这里出发,经北非铁路出口并不比海运便利多少。
拉腊中校说道:“对于西班牙未来和东非的商业活动,依旧会以东非的西海岸为主,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北非铁路的影响。”
“再说这也不是我们现在应该关心的问题,不推翻共和政府,后续西班牙的命运也和我们无关,所以现在只要东非能够给我们提供实际的支持,那就再好不过。”
“我反正不在意意大利人给我们提供的援助物资,来自他们本国生产还是从东非采购,如果是后者,那反而对我们更有利,毕竟东非的商品质量总比意大利好的多。”
在1936年,意大利制造本身就带有“廉价”、“低劣”和“山寨”等标签,因此不怪拉腊中校一个西班牙人都看不上意大利货。
诚然在这个阶段,西班牙的工业甚至还不如意大利,可意大利工业完全超过西班牙也没有多少年。
同时,西班牙本国工业不行,他们的商品选择却很多,旁边就是法国,距离英国也不远,美国,东非,德国的商品在西班牙也十分常见,意大利商品和这些工业强国对比,完全没有优势。
前世意大利的商品品牌价值提升,都要等到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了,并且在20世纪末彻底巩固其在奢侈品和高端定制领域的地位,人们对意大利商品的形象才和“奢侈”,“高端”,“艺术”彻底挂钩。
但是当下,先不说意大利糟糕的工业水平,导致其商品质量严重参差不齐,就是意大利这个词汇本身在国际上都带有严重的负面色彩,从而影响民众对意大利商品的印象。
意大利工业化的时间晚于主流工业强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也较为落后。出口的商品多以纺织品、廉价玩具、玻璃制品等轻工业和农产品为主。意大利商品价格低廉,质量不稳定,设计上也很粗糙,无法支撑起高端形象。
贝尼托执政后,随着意大利统一,建设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意大利工业才有了一定的“喘息”机会,贝尼托政府通过保护性政策,从而扶持本国工业企业的发展。
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时间短的原因,现在意大利依旧摆脱不了“穷人帝国主义”这个名头,和日本一样,在列强中属于垫底的存在。
现在“山寨强国”的名头,也被意大利牢牢戴在头上,19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这个标签是德国,20世纪初则是东非,但是到了二十年代以后,东非和德国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了品牌形象。
这个帽子的主要竞争者自然就会传递到其他国家头上,有力竞争者就是意大利,苏联和日本等几个国家。
但是苏联的工业水平虽然相对落后,它们本身出口量少,且用料扎实,商品只能说比较粗糙,而且苏联因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他们本身没有意大利擅长抄袭,制造“假货”。
在欧洲,意大利商品因为具备市场流动性,所以抄袭其他老牌工业强国的商品,造假品牌,因此比较“流行”。
这也和意大利的经济组织模式有很大关系,意大利的特点就是劳动力极其充足,因此意大利有很多家庭式作坊,这些家庭式作坊生产的商品本来就很难有质量保证,缺乏监管。
至于说日本,说难听点,他们的商品在西方国家看来,和“破烂”没有太大差别,完全没有竞争力,也就是在亚洲有销路。
这是现在意大利工业和品牌的巨大劣势,而意大利人为什么又加强了这一印象,则是得益于意大利庞大的海外移民群体。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移民大量涌向美洲和欧洲各国地。
他们往往社会地位低下,随身携带的意大利商品也加深了其“廉价”和“低端”的印象。
现在意大利的海外形象实际上比前世还要恶劣,导致这个原因的根源,则是本时空里意大利统一时间更晚,而没有一个强大“母国”作为支撑,意大利移民在海外很难得到尊重。
这一点可以参考德意志人,自普法战争后,德国实现了初步统一,海外德意志人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当时,东非对外交流中都喜欢打着“德国”的名头,从而占到一些便宜。
而东非崛起后,德意志人在世界上的声望更是得到了加大加强,就比如许多人天然把德意志人擅长发发展工业和科技划等号,勤劳严谨成为德意志人的普遍标签,德语成为能和英语抗衡的世界性语言等等。
反观意大利,在贝尼托之前,可以说意大利人在海外就是一群不受待见的底层群体。
在美国,因为黑手党等组织,意大利人整个群体都被贴上了“天生犯罪”或“暴力倾向”的标签。
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移民大多贫困、教育程度低,从事着最艰苦、最低薪的劳动,如铁路建筑、挖渠、工厂工人,他们聚居在拥挤的“小意大利”社区,被主流社会视为无法同化的“他者”。
而且意大利人的生活方式也和美国人格格不入,就比如意大利人喜欢喧哗,重视家庭,宗教信仰,还有他们独特的饮食文化。
最后这一点,放在东非就不会发生,因为东非反而和意大利有不少共同点,当然,移民东非的意大利人,早就被同化掉了,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毕竟东非政府可不允许意大利移民像在美国一样,拥有独立的社区。
在南美,以前意大利人也很不受待见,许多意大利人在种植园或农场从事近乎奴隶制的苦役,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他们被看作是可消耗的劳动力,或者是用来“漂白”人口的工具。
在欧洲,主要是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意大利人同样被视为廉价的、愿意从事肮脏危险工作的劳动力,经常因抢走本地人的工作而遭到敌视。
总而言之,现在意大利移民本身就和廉价,素质低,危险人群等挂钩,意大利统一后,南美各国对意大利的态度发生了一定的扭转,毕竟统一的意大利对于南美诸国来说,也是强国和大国。
在意大利移民里,也只有当年前往东非的群体过上了好日子,就比如曾经东非的纺织业之都——内罗毕。
只不过代价是意大利移民在东非完全“褪色”,融入了东非的大家庭之中,而且本身携带的意大利文化,也成为了东非文化的一部分。
比较典型的就包括东非的餐饮文化,就吸收了不少意大利的内容。
瓦尔德斯上校说道:“以前意大利可是远远不如西班牙,现在却超越我们,成为了列强中的一员,并且整体实力比我们领先太多。”
“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西班牙的所谓自由主义者,工党,共和派,这些人每天只会无休止的争吵,一点实事也不干,西班牙不被意大利超越才奇怪。”
“所以我们西班牙也需要意大利,德国那样的强势政府,并且将西班牙拧成一股绳,减少内耗。”
“以我们西班牙的条件,不说达到德国,东非,美国那种水平,也应该超过意大利,追赶法国。”
瓦尔德斯上校对西班牙未来的畅想,并不敢过于大胆,毕竟西班牙的情况太糟糕,而且发展的基础条件也已经丧失了不少。
如果还是几百年前的西班牙帝国,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那或许可以碰瓷一下现在的英国。
但是,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基本丧失殆尽,唯一留存的几个,也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
因此,西班牙未来在国际竞争中,只能依靠本土,这对西班牙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提出了要求。
可是西班牙的土地虽然不少,但是实际可以利用的国土却远比不上同体量的欧洲国家,面临比较严重的缺水问题,不少地方比较干旱,甚至干脆是荒漠,而这也是曾经阿拉伯教能够在西班牙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
阿拉伯教曾经称霸伊比利亚半岛长达近八百年,本身就和这里的气候环境有重要联系,所以阿拉伯教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伊比利亚半岛具有一定的适配性。
人口方面,西班牙也不能和同体量的欧洲国家碰瓷,即便人口存在明显短板的法国,也比西班牙多出了一千多万,西班牙人口勉强超过两千五百万,而法国大约四千一百多万。
意大利的人口也超过四千万,而且劳动力成本更低。
因此,在经济发展上,西班牙想通过人口和其他国家竞争,本身就存在巨大劣势。
即便西班牙曾经的海外殖民地,主要是南美那些国家,西班牙本土对他们也毫无吸引力。
这一点可以参考英国,法国和东非三个殖民大国,毫无疑问,这三个国家本土对于部分殖民地人口是拥有较大吸引力的,所以,西班牙本土人口少,对原殖民地的人口也很难吸引和利用。
瓦尔德斯上校说道:“西班牙哪怕未来想重新在经济上超过意大利,都变得比较困难,他们人口比我们多太多。”
“我们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发展本国经济,尤其是工业领域,西班牙至少资源比意大利丰富,而且底蕴比意大利更深厚,还和美洲有较深的联系。”
拉腊中校也点点头说:“正是因为西班牙的衰落,让我们在西班牙语世界中失去了领头羊的作用,等解决了共和政府,西班牙才能重新拿回我们失去的。”
西班牙语世界,也就是西班牙和原殖民地地区,现在处境很尴尬,因为这样一个影响力比较大的群体中,缺乏一个强国。
包括原宗主国西班牙,现在也沦为二流国家行列,甚至阿根廷和墨西哥,都有了挑战西班牙的实力。
当然,墨西哥大概率很难建立在西班牙语世界的权威,毕竟它被美国压制的太狠,一个处处被邻国欺负的国家,怎么可能让其他国家服众,做小弟都感觉丢脸。
如果墨西哥成了西语世界大哥,那恐怕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看,那个被美国暴打的家伙,就是我们的大哥!”这也太有损颜面了,因此墨西哥想当领头羊,基本没戏。
然后是阿根廷,阿根廷是最有可能取代西班牙的国家,不过也就只是阿根廷人心里想想,在南美,他们本身压服不了巴西,而且和周边西语国家关系也搞得很差劲,巴拉圭,乌拉圭,智利,玻利维亚其实都不太待见阿根廷。
而且,别看西班牙衰落的厉害,可要说硬实力,西班牙绝对远超过阿根廷,阿根廷算是西语世界第一富国,但是这种富裕完全建立在农业上,本身依旧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农业国,西班牙好歹有自己的工业。
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干预,让西班牙和阿根廷交手,那阿根廷只有被西班牙暴打的份。
当然,这种经济结构的差异,也和两国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西班牙的矿产比阿根廷丰富,而且处于主要世界贸易航道上。
而阿根廷缺乏煤矿,铁矿等基础工业发展资源,还远离世界其他主要地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偏僻的国家之一了。
因此,瓦尔德斯上校所幻想的西班牙重回西语世界宝座,还真不是一句空话,实际前世西班牙还真就是西语世界的唯一发达国家,即便西班牙在欧洲混的很不如人意,可美洲的原殖民地国家,硬是没有一个争气超过西班牙的。
拉腊中校对于原海外殖民地倒是没有太大兴趣,他说道:“打铁还需自身硬,那些国家脱离了我们,本身就要付出代价,这么多年过去,没有几个发展像样的,尤其是阿根廷,前些年跳的比谁都高,结果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出尽了洋相。”
“还有墨西哥,更是一个跳梁小丑,我们当年给他们打下的家底,可不比美国差多少,结果一直被美国人任意欺凌。”
“不过,美国人和英国人也是活该,他们当年怎么对待西班牙,现在东非也让他们吃到这个苦头。”
拉腊中校对美国和英国人的怨气很大,毕竟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丧失,这两个国家背后出力最多,甚至就是他们亲自颠覆的。
(https://www.02shu.com/16_16389/11450806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