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887章 府兵归乡(中)

第887章 府兵归乡(中)


他心中暗叹一声,知道自己必须解释一下,否则这些将领们可能会对他的决定产生怀疑。

于是,他再次开口,语气沉稳地说道:“诸位将军,出征在外的那二十万大军即将返回并州,孤需坐镇晋阳,安置这二十万东征大军。此乃当务之急,故不得不提前返回。”

李渊的解释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实际上,这只是他随意扯出的一个理由。

他真正的目的,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众将闻言,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既然大将军已经如此说了,他们也不好再追问下去。

于是,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就在这时,邓芝站了出来。他走到营帐中央,当着李渊以及众将的面,将之前的所有计划推翻。

然后,他详细地讲述了昨日与大将军商讨出的新对策。

这突如其来的更改作战计划,让帐内的大部分将领都有些猝不及防。

毕竟,大帐内的决策可不是儿戏,怎么能如此轻易地朝令夕改呢?

一些将领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显然对这一变化感到不满。

李渊和邓芝并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去议论,而是紧接着开始讨论新的作战方案。

新的作战计划着重于防守。

未来的战斗目标将主要围绕深沟高垒的防御展开。

这对于军帐内的大多数军户将领来说,并非难事。

毕竟,他们长期驻守在与胡人交界的地方,饱受胡人的骚扰,对防守之道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

尽管如此,突然改变作战计划还是让大军陷入了一些混乱。

原本正在进攻的动作骤然停止,这让许多底层军将和士卒感到困惑不解。

同样感到不解的还有守城的汉军将领。

自从看到城南的军寨被攻克后,他们就一直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

并州军的威名如雷贯耳,四天时间就攻破一座军寨,这无疑充分展示了并州军强大的战斗力。

不过,在李渊眼中,这种“强大”的战力却有着“菜鸡互啄”的意味。

汉军守将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的并州军大营,心中暗自思忖:“按常理来说,并州军刚刚取得一场胜利,理应乘胜追击,攻打我们的城池才对。可为何他们的大营迟迟没有动静呢?”

只见城外的并州军大营中,人马调动频繁,规模浩大,但却始终未见攻城器械的影子。

这让守军将领感到十分困惑,他实在想不通并州军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将军,您看这情况,会不会是幽州军来援了?”

一名幕僚在一旁猜测道。

守军将领闻言,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说道:“不无可能啊。但如果真是如此,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幕僚略一思索,建议道:“依属下之见,不如派一支骑兵出去试探一下,最好能抓个活口回来,这样就能弄清楚并州军的真实意图了。”

“嗯,此计甚妙!”

守军将领对幕僚的提议表示赞同,随即下令城内待命的骑兵迅速做好出城准备,一探究竟。

汉军骑兵们闻令而动,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出。

当他们刚刚出城,就被城外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的禁军骑兵发现了。

刹那间,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追逐战。

并州军的骑兵如饿虎扑食般紧追不舍,而汉军骑兵则拼命狂奔,试图摆脱敌人的追击。

城墙上的守军将领目睹这一幕,心中焦急万分。

这些天来,汉军骑兵每次出城,都会遭到并州骑兵的追杀,根本无法完成侦察任务。

他无奈地一拳砸在墙壁上,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如今的并州骑兵已然舍弃了厚重的甲等防护装备,转而轻装上阵,每个人仅配备了一杆长枪、一把弓箭、一个箭壶以及十几枚各式各样的羽箭。

他们如此装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杀汉军骑兵并与之展开激烈的搏杀。

尽管缺少了防护措施,这导致了一些禁军士兵的伤亡,但汉军骑兵同样在禁军如雷霆万钧般的凶猛攻势下,不断地遭受减员的重创。

如此一来,如今两军一旦相遇,汉军骑兵根本就不敢与并州骑兵进行正面交锋。

李渊稳稳地骑坐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周围簇拥着众多的亲卫,他站在一处高坡之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下方正在追逐厮杀的双方骑兵。

“这代郡还真是将乌龟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啊!”

李渊不禁轻叹一声,流露出些许无奈。

他心里清楚,如果能够迅速攻克代郡,他又何必耗费如此多的钱粮与代郡僵持不下呢?

李渊的目光缓缓移向远处的北邑城以及与它仅有一河之隔的狋示县。

他深知,真正阻挡在他面前的并非仅仅是一座城池,亦非一面城墙,而是那一颗颗难以捉摸的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以往的方式或许已经不再适用。

“驾!走,回晋阳!”

李渊一声令下,他拨转马头,率领着两千名亲信骑兵如疾风般南下,直奔晋阳而去。

代郡的战事就这样不明不白地陷入了僵局,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战斗变得异常焦灼。

而这场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却让李渊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和决策。

五月中旬,原本平静的并州突然变得热闹非凡。

在上党、河东、太原、雁门等几个郡的官道上,到处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士卒。

他们背负着大包小包,有的还牵着满载行李的马匹,浩浩荡荡地行进着。

这些雄壮的战马,原本应该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利器,如今却被背上那沉甸甸的财货压得直喘气。

与这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一个士卒脸上洋溢的欢快笑容。

他们甚至成群结队地唱起了歌,歌声雄厚悠长,充满了军武之气。

李渊率军走在官道上,远远地就看到了路边站着一群牵着战马和其他牲畜、背着厚重行李的青年。

“是大将军!那是大将军的旗帜!”

突然,路边的一名青年指着李渊不远处高悬的冲天大将军旗帜,兴奋地惊呼起来。


  (https://www.02shu.com/14_14388/433545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