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商乱迷局 > 第204章

第204章


中国人对新生儿“满月”这个日子,分外看重。

朱子顺大女儿朱珠这天“满月”了。朱家三代人自然极为重视,丝毫不亚于过大年。

头天晚上,母亲和曲雅就把孩子的小衣服,尿片,奶瓶随身必备的东西收拾在一个大包里,这些“装备”要随着曲雅和孩子带到娘家,“挪骚窝”时用。

父亲建议孩子的满月照,全家福必须去天津街“绿山摄影社”去拍照,说,那家是绿山最好的照相馆。

上午九点多,一家四口便离开家,一贯节俭的父亲,抢先发了话:“打车,公交车上人多别挤着孩子。”

可不知什么原因,一家人来到大马路边,却迟迟不见一个出租车的影子;路上来往的车辆比平日稀少,倒是道路两旁,路中间站了不少警察。

“出什么事了?”朱子顺朝身边一样满脸无奈等候的人,问道。

“卫生城评比检查团来绿山了,这不红毯铺地,净水泼街,跟过皇上似的。”一个中年汉子嘴里不干不净的说“妈的,我都等了快半小时了。愣是不让过。”

“怪不得,昨天街道李大妈挨家挨户通知,今天不许往垃圾站倒垃圾呢。”母亲在一旁想起了什么。

“是啊,垃圾站垃圾桶从昨天就被人刷得那个叫干净,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粮仓呢。”一个老妇接过母亲的话茬,说“可我家里吃剩的臭鱼烂虾,搁在屋里熏得我一宿没睡着觉。”

“就差往垃圾桶上喷香水了!”

站在路边的人正七嘴八舌开着苦情玩笑,一辆警车开着警灯,鸣着警笛风驰而来。可能车上的公务人员感觉警灯,警笛还缺少力度,车上安装的扩音喇叭不断传出来喊叫声:“靠边,靠边,都往边上站!”

气势汹汹。

跟随着这辆警车后面,三五辆小车和一辆无法从外看清里面的,镶着茶色玻璃中巴,鱼贯开了过来,瞬间扬长而去。

车队走远,站岗的警员或骑上摩托,或钻进巡逻车里也散了去。堵塞半天的马路,像开了闸的洪水一下子涌动起来。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等了半天,一家人才好不容易拦了一辆出租车,坐了上去。朱子顺嘟囔了一句。

“这检查团也不知道要检查几天。”的哥转头对朱子顺说“我这两天让他们折腾的,出车一天连份钱都挣不够。这叫什么事儿!”

“政府都是为百姓好,要理解。”父亲从来都是正面看待这些事情。

车在天津街路口停下,虽然不是节假日,逛街,采购的人流依然乌央乌央的。

这条绿山市百年商业街,并不长,不过两三千米;但汇集的买卖家从开街起,便各有特色。电影院,照相馆,百货公司,风味餐厅,书店,就连南货食品店,妇女儿童商场这类今天看来,精确定位不同消费群体的商家,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繁华,热闹从没离开过这块绿山的风水宝地。

“听说市里要改造天津街。”曲雅说“到时候这些小门脸都得拆掉,改成高档大百货公司,据说老外都要来投资呢。”

“是,外地大城市都在建步行街,咱绿山也不能落后了。”朱子顺附和道。

“就是不知道改造后会变成什么样?”母亲两眼扫视着街边“这些老字号可有年头了,拆了怪可惜的。”

“您瞧吧,过几年咱也不用再羡慕香港了,绿山没准儿比它还繁华。高楼大厦满大街都是。”朱子顺对未来期待满满。

“绿山就是绿山,干嘛和香港,臭港比。”父亲不紧不慢地说“就像人似得都长一个模样,那这个世界还有人样了?”

一家人一路聊着,来到了绿山摄影社。朱子顺开好票后,正准备进到摄影棚,大女儿扯着大嗓门“哇”的哭了起来。

“孩子饿了,让曲雅找个地喂奶吧。”母亲四处踅摸,想给曲雅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就这儿吧。”曲雅蹲在摄影棚暗处,抱着朱珠,麻利的掀起衣服,给大女儿供应起了吃食。

全家福和朱珠单独的照相过程很顺利。孩子吃饱喝足,不哭不闹只是对刺眼的灯光,不大适应;表情看起来有几分惊恐。

走出照相馆,父亲心情大好,说:“今天我请客,曲雅是咱们家大功臣,听她的,苏扬饭店还是王麻子锅贴?”

“这是太阳打西面出来了。”母亲笑着说“你爸能舍得‘出血’真不容易。”

曲雅也乐了,她知道父亲这个贫寒老教师节俭惯了,“豪爽”一回不容易。看了一眼朱子顺:“王麻子锅贴吧。听说这家馆子马上就要拆迁,关门了。”

朱子顺知道,曲雅是找了个理由,选一个实惠的地方,给老爸省钱。

没人知道,当初这家锅贴铺的老板是不是脸上有麻子。不过“王麻子锅贴”那种外焦里嫩,扑鼻解馋的鲜香,的确是绿山几代人心中抹不去的味道。

许是知道“王麻子锅贴”就要和天津街说再见了,小馆子里被食客挤得快爆了堂。

座位上已经满座,不少人端着盘子,站在窗台前吃着刚出锅的锅贴。边吃还边和旁边的人聊着:“吃一会少一回喽。”

“可不是嘛。听说这拆了之后要建个香港美食城。咱这小老百姓还能吃得起吗?”

“可惜了了,绿山这点儿本地吃食,以后见不着喽。”

朱子顺站在排队购票的队伍中,让父母,曲雅抱着朱珠找一个稍清静的角落等着。听着食客相互聊天,朱子顺觉得今天说什么也得耐着性子,吃上这顿“王麻子锅贴”,往后还真是没准儿再难尝到了。

排了足足半个小时,一家人才终于找到了一张桌子。父母,曲雅算是有了座位,朱子顺还是得站着,边吹着刚出锅还滚烫的锅贴,边急匆匆的往嘴里塞;后面一堆等着座位的人,还有不少双眼睛在盯着这张桌子。

吃完了这顿来之不易的“情怀”午餐。走出店门外,朱子顺和曲雅就要去娘家了。

“待个一两天就回来。”母亲望着朱珠不舍的说“怎么说还是家里方便。”

“知道了,妈。”曲雅笑了笑“您放心,保证全须全尾儿把您孙女带回来。”


  (https://www.02shu.com/147_147585/3239019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