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一世鸿图 > 第2144章 你好,我是齐绍川

第2144章 你好,我是齐绍川


孟祥辉似乎已经预见到姜云山他们这次进京要钱一定会失败了。

到时候,按照惯例,他这个驻京办主任铁定就是那个背锅人了。

此时,朱正民和赵忠国的脸色也同样很难看。

他们虽然和姜云山不是一路人,但项目拨款拿不到白跑一趟的话,他们脸上也无光,想要政绩就更别提了。

只有穆雪婷依旧表情平静地坐在那里,甚至还动作优雅的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穆市长,你看这…这可怎么办啊?”

孟祥辉哭丧着脸看向穆雪婷。

“没事。”

穆雪婷放下茶杯,语气淡然。

“一个科长而已,他还没那么大的能量决定部委资金的走向。”

“可是…这个王录仁上面真的有人,好像预算司的副司长就是他亲戚…”孟祥辉苦着脸说道。

“上面有人?副司长?”

穆雪婷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我们也许拿他没办法,但这不是还有姜书记在吗?”

她这话说得倒是轻描淡写,却让朱正民和赵忠国心中都是一震。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今天在机场接机的那辆老款红旗。

也许…穆雪婷并不是在虚张声势…

“菜都点了,别浪费,先吃饭吧。”

穆雪婷拿起筷子,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朱正民和赵忠国对视一眼,也默默拿起了筷子。

只是他们这顿饭吃得,注定只能是味同嚼蜡了。

……

与此同时,距离后海不远的一条幽静的胡同里,“静庐”私府菜馆。

姜云山提前了十五分钟到达“听雪”包厢。

包厢环境清幽古雅,窗外是后院的一小片竹林,随风轻响,确实有几分“听雪”的意境。

他让服务员先上了一壶清茶,独自坐在那里,心里还在琢磨着齐绍川这个人。

曾经的序列第一,正部级八年,即将参加二十五人会议…

这种人物,已经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撮了。

老人家让自己来代为招待,用意恐怕不仅仅是避嫌那么简单。

六点半整,包厢门被轻轻推开。

一个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

姜云山立刻站起身来。

来人看起来五十岁左右,身材高大但却有些清瘦,穿着一件半旧的深蓝色夹克,下身是普通的西裤。

这打扮,看上去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

但是偏偏他的相貌却十分儒雅,眼镜后的一双眼睛格外有神,仿佛隔着镜片都能穿透人心。

此刻的他,脸上还带着淡淡的微笑,气质温润如玉,却自有一股让人心折的气度。

“是齐叔吧?我是姜云山。”

姜云山主动迎上去,用的是“齐叔”这个既显尊敬又不失亲近的称呼。

按照年龄,他们差着近二十岁,这么叫完全没问题。

“云山同志,你好,我是齐绍川。”

齐绍川微笑着主动伸出手,和姜云山握了握。

他的手温暖干燥,握手的力道也十分适中。

“老首长临时有事不方便,特意嘱咐我过来代他招待齐叔。”

姜云山引着齐绍川入座,语气不卑不亢。

“老首长太客气了。”

齐绍川笑着摇摇头,坐下后目光在姜云山脸上停留了片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早就听说过云山同志的名字了,年纪轻轻就主政一方,很不错。”

“齐叔过奖了,这都是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支持,我还有很多需要向齐叔学习的地方。”姜云山一脸谦虚的说道。

他心里却明白,对方肯定对自己在河西省和大江省搞出的动静是有所了解的。

“呵呵,年轻人谦虚是好事,但该有的锐气可也不能丢。”

齐绍川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气,抿了一口后才又继续说道。

“听说你前几天在浑江又搞了个大新闻?”

他看似问得很随意,眼神里却带着某种探究的意味。

姜云山心里一凛,知道这是正题来了。

他斟酌了一下言辞后,才将尚文县窝案以及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前因后果,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没有刻意渲染,也没有回避敏感环节。

齐绍川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杯壁上轻轻摩挲,脸上的表情看不出任何喜怒。

一直等到姜云山说完,他才缓缓开口。

“没有省委批准就用直播的方式召开新闻发布会,胆子不小啊!想过后果吗?”

“肯定想过…”

姜云山点点头,语气坦诚。

“但有些脓疮不挤干净只会烂得更深,与其捂着盖子让政府的公信力受损,不如干脆利落地切掉…”

“虽然阵痛难免,但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阵痛难免…说得轻巧。”

齐绍川放下茶杯,眼神平静的看着他。

“你知不知道,这阵痛可能痛掉的会是你的前程。”

“如果为了前程就畏首畏尾明哲保身,那这样的前程,不要也罢…”

姜云山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坚定。

“只要我在浑江市一天,就要对得起那里的几百万的百姓,更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

齐绍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但又很快隐去。

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反而问起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你对当前基层治理的难点,是怎么看的?”

姜云山知道,这是考较,也是交流。

他思索片刻后才认真的回答道:“当前形势下的基层治理我觉得难点很多,但核心可能在于几个脱节。”

“哦?说说看。”

齐绍川眼神微动,似乎很感兴趣。

“一是政策与实际的脱节,上面的政策很好,但到了基层,就被念歪了经…”

“二是干部与群众的脱节,有些干部高高在上,不了解民间疾苦,制定的政策完全是想当然…”

“三是发展与民生的脱节,GDP上去了,但普通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却没有同步跟上。”

姜云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侃侃而谈。

“比如说…”

接下来,他没有空谈理论,反而说的都是实实在在曾经遇到的问题和他自己尝试的解决办法。

像当年在青山县搞的村务监督,在庆云区推动的政务公开,以及在浑江市强调的民生项目优先等等。

这一说起来,姜云山居然就有些停不下来了。


  (https://www.02shu.com/11_11232/4334921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