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八百零七章 开小会
就陈曦所掌握的知识看来,粮食这种东西就没有足够这么一个说法,可以反复获取的生物能,哪怕是低级一些,可只要是能源那都是能消耗掉的,享乐什么的,人还能不会了?
实际上这也是要从江东采购粮食作为饲料的原因,因为接下来汉室这边的产的粮食,陈曦要进行新的技术验证,这么一来,粮食再多都可能不够用,只能说是保障口粮的情况下,进行其他的验证。
当然这是元凤十一年才开始推动的事情,陈曦和死掉的刘巴,最大的不同就是,陈曦在这些事情上一点都不激进,也不会搞什么票证化,陈曦搞这些东西全都是实业。
虽说从搞钱上讲,金融魔术才是最快最恐怖的,但要真从发展上讲,实业才是最现实,最基础的,也是最具备抗风险能力的。
不过陈曦这边纯纯就是因为玩的太扎实了,反倒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元凤八年讲过的东西,到现在依旧在这片大地上流行,陈曦在三五之中有一项提薪,就是为了拉扯中原规模最大的农业人口,进行更高附加值的生产,脱产比率什么的,随着技术和机械的到位,已经日渐在拉高了。
只是能脱离农业生产的百姓在变多,和脱离了农业生产愿意进入工厂进行工作的百姓在变多是两码事,前者是真的在变多,但大多数勉强能享受几天富足日子的百姓,都变成了能在本地找点活计最好,找不到就在家用整直器扒箭杆,和老友们吹吹牛,练点杀人技防身。
毕竟十年之前那反反复复的动乱对于现阶段的百姓而言,要说没有阴影,那才是见了鬼了。
哪怕是在后世,到九十年代,大卡车司机跑长途都得给车上准备点冷兵器,这年头,大环境虽说因为陈曦和刘备的存在好了不少,但要说阴影散去,起码得一代人才行。
实际上,陈曦那近乎无限的箭矢,就是这么来的,因为这是极少数全民都可以接的工作,再还有就是收草药,但这些年下来,多年生好找的都被薅完了,只剩下一年生的季节产物,以至于所有人都能做的工作就剩那么几件了,其中整直器修箭杆,实属是最普遍的手工活。
有一说一,也就只有陈曦这种人,才会在已经收了好几十亿箭杆的情况下,还依旧在面无表情的收箭杆。
然而纵然是没有什么活计,大多数的村寨百姓也不会外出打工,反倒会因为能吃饱饭了,在农闲的时候,将原本以前农闲期间相对比较小规模的活动往大了操办,什么社火啊,曲艺啊,傩戏啊,陈曦清楚的感觉到这些娱乐项目的规模在迅速的扩大。
以前满香楼出的戏曲队伍完全足够在地方演出,但现在,柳萝一天忙的连人都找不到,但戏曲的队伍依旧不够,甚至现阶段很多村寨集资在村寨内部修建了用于议事和集合人手,外加用来看戏看演出的大礼堂。
陈曦第一次见到这玩意儿的时候就一个感觉,人类社会的进程根本不会因为时代而产生不同,只会因为经济基础和娱乐需求而产生自然的变化,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有娱乐和放纵的需求。
顺带也是因为这些东西,陈曦发现汉室本土的人口基本不再流出,以及地方大型企业的发展在逐步的放缓。
前者是因为在本地能活下去,还能活的很好,所以留在本地的百姓在没有什么野心和欲望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对外进行迁徙,而后者基本是同样的原因,在本地种田就能活下去的情况下,百里外有什么大厂,活的更好的消息,于他们当真没有什么意义。
封建时代,哪怕是陈曦极大的扭转了信息流通效率,这年头的很多村寨依旧很封闭,再加上陈曦对于百姓基本是一视同仁,外加确实是抱着引导所有人走上更好未来的想法,也认同百姓有获取美好生活的资格,陈曦在推进社会进程的时候,特意剔除了一些对于村镇压制的环节。
进而导致的就是城乡发展是相对均衡的,而这个相对均衡,其实打了陈曦的手——能在本地活下去,还能活的很体面,谁愿意背井离乡?
反过来讲,如果选择先行压制村寨发展,以名义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塑造事实上的城乡分离,然后人为制造社会层面的全方位差距。
等乡镇的农业土地在已经无法支持自身生活之后,在这种体制上撕开一道破口,假装给予乡镇人口获利的机会,对乡镇青壮形成虹吸。
陈曦现在所有社会进程上的青壮劳力缺少问题都可以解决,甚至将乡村青壮一船船的送到澳洲去搞畜牧业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甚至都不需要这么狠,陈曦只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将粮价给压到真实粮价,也就是斗米三四文的水平,很多村寨百姓就不得不进厂了。
只是陈曦觉得自己一个穿越者,没必要闹得这么不体面,他都能给自己看不惯的世家喂几口合则两利的蹄髈,难道有必要盯着老百姓碗里面的那三瓜两枣,慢就慢点,汉室本身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走的慢一些,也不会影响大局,再说纵然大多数百姓选择不离开本地进行发展,按照陈曦估计的每年溢出人口也勉强足够推进工业进程。
更何况,有些时候,道德真没必要搞得那么低,给普通人吃两口好的也死不了人,所以最后陈曦选择均衡发展,而均衡的结果就是现在这样,陈曦自己被自己打手了,很多当前最优解,在陈曦当下都没办法使用了。
“也就是说,其实是我阻了你道?”曲奇听完陈曦的讲解,一开始还听得津津有味,他其实很喜欢听陈曦讲解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和他的愿望进行映照,毕竟看到万民有饼子吃这事儿,曲奇也是很爽的。
顺带一提,曲奇其实喜欢吃别人家的饼子,尤其是别人家看到自己,专门给自己烙的饼子,甭管好吃不好吃,曲奇都吃的津津有味,对于曲奇而言,这不是在吃饼子,这是在吃自己实现的愿望。
有陈曦加入这个游戏之后,曲奇就能往饼子里面加块肉,问就说吃狐狸的,我代替狐狸吃了,至于说别人信不信,别人肯定信啊,这可是农皇,不信不行的那种。
然而今个和陈曦在这里扯淡,怎么听着听着,这话的意思好像不对?
“我怎么感觉你在说,我搞得良种把这群人喂得太饱了。”曲奇很是奇怪的看着陈曦说道,“这不对吧,这能怪我吗?卧槽,我要去京兆尹那边告你黑我,然后去庙里面上香,让神主帮忙审定。”
“绝了!”陈曦听到曲奇这话,直接不知道该怎么接,“你去京兆尹那边告我有屁用,你去庙里上香也没用,咱俩打起来,明天得有一群人过来磕头,劝咱俩安宁。”
“那你之前那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着就像是在说我将那些人喂得太饱了,要不是我将那些人喂得太饱,他们也不至于不去厂里面干活,问题在于,我不将那群人喂饱,哪里来的那么多人进厂。”曲奇抓住某个漏洞开始进行反击。
“你这话倒也没问题,算了,话不是这个意思,而且我这人你也知道,不可能干那种让百姓吃不饱饭的事情。”陈曦带着几分无语说道,对着曲奇摆了摆手,“但百姓不进厂这个,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并不致命,最多是发展效率的问题,这对我而言,其实也就那回事。”
“说起来我发现种子优化到极限,好像也就是现在的水平了,我对于不少小麦和稻谷、小米的优化,感觉最多只能提升33%。”曲奇听到这话,也就自然的岔开了话题,“再提升,我感觉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陈曦闻言,点了点头,“你的感觉是正确的,良种的优化极限就是这个程度了,因为毕竟是植物,吸收率在那里摆着,你能优化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厉害了,再往上,那就不是良种的领域了。”
曲奇能给出这个比率在陈曦看来已经很逆天了,后世中国的农业科学已经堪称恐怖水平,但良种的实际增产率也就只有36%,其他的粮食提升全都是肥料带来的,而且化肥的实际提升可以轻易的达到50%。
也就是所谓的,不要管是什么作物,蔬菜也罢,粮食也罢,水果也罢,只要上肥料,种子不好也能增产一半,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粮食一亩地很难突破三百斤的原因,因为没有肥料,上限就是这个上限。
所有的农作物,都是要消耗地力的,地力不足,什么都是扯淡。
这也是李优提起会稽王氏,就跟死了爹,甚至愿意承认错误的原因,因为一个雷亟台可以给方圆数里,也就是半个村寨的耕地提供差不多25%的增量,这也是会稽王氏这些年其他的事情一个都没做,结果到现在家族的爵位被提升为乡侯的原因。
因为这个提升真的是非常逆天了,就这其实还不是雷亟台的极限,按照当时的规划,一个大型的雷亟台,配合分布在四方的四个雷亟台,可以给这片地方的耕地提供差不多33%的增产。
至于说为什么现在修的雷亟台都是单独一个,因为大家都需要雷亟台,给你修一个,已经算是给面子了,其他四个,等各个农场、农耕区域都有了雷亟台之后,再行补办。
不过按照目前会稽王氏的效率,以及雷亟台被雷电干碎的效率,近二十年应该是没有指望能给所有地方修好雷亟台了。
说个比较让陈曦头疼的事儿,这事幽州公孙恭已经提报上来了,而且刘虞这边也收到了,就差捅到大朝会上和一群人开骂——元凤四年,也就是最早的那一批,由会稽王氏在幽州修的雷亟台,因为常年被雷电击中,现在已经出现了破碎问题。
而因为雷亟台破碎,引雷效果下降,今年幽州地区的田亩产量较去年下降15%,虽说对比曾经依旧是大幅增产,但见证了超级高产之后,再回到曾经那种普通高产的情况,幽州百姓都炸了。
如果说辽东百姓还能比较平淡的看待这个问题,因为辽东人主要靠大牧场活着,现在也不怎么种田,吃住全靠刘虞的大牧场,就算有种的,也没有辽西那样大规模的农场了。
再加上有别的收入,辽东人就算是减产了15%,其实也就是骂娘两下,但对于辽西人,辽西这边可是大型的农场,可是各种农业用地,在这种情况下,减产了15%,尤其是辽西百姓已经知道是为什么减产之后,这事已经捅到了官府,然后一路捅到长安,就一个要求,让会稽王氏滚回来,给老子将雷亟台重新修好!
当然话说的没有这么脏,可意思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甚至本地人表示集资,给会稽王氏出个几亿钱都行,反正就是让会稽王氏的人赶紧回来给修缮好雷亟台。
还是那句话,中原百姓都是实用主义,其实截至目前,百姓之中懂雷亟台为什么增产的基本是一个都没有,但他们虽说不懂这玩意儿为什么增产,可他们肉眼可见这玩意儿的效果!讲什么原理,好用就行!
可现在的问题在于,会稽王氏从北往南一路修雷亟台,这些年就没见停,自家出一个合格的牛马,就赶紧发配过来修雷亟台,结果这么多年下来,现在才修到淮河一线,南边的扬州大部,荆州大部,益州大部,交州全部,中南半岛各封国全部,江东全部……
也就是说第一轮还没修完呢,早期修的雷亟台已经开始出现了破损,毕竟挨雷劈的玩意儿,五六年下来,出现问题也属于正常情况,而幽州的发现自家的雷亟台出问题了,冀州这边也就赶紧观察,这一观察发现,他们这边的雷亟台好像也有点小问题了,需要保养!
同期并州部分地区也发现了这一问题,然后这嘴仗就打起来了。
不喜欢来长安的廖立和士燮这次来长安,除了国资如何划分的问题,其实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让北方的崽种将会稽王氏的年轻人给召回来,你们召回去了,我们怎么办?
尤其是士燮,交州到现在还没轮到呢,要是这么召回去了,士燮寻思着自己死前都见不到雷亟台遍布他们交州了,这说个屁,你们北方的官僚是不是要骑到我们南方刺史的头上拉屎了,草!
这事陈曦其实早就收到了,但没办法表态,现在的问题压根就不是雷亟台损坏的问题,是会稽王氏的人手不够的问题,雷亟台这玩意儿的修建不仅仅是电学,还涉及到气象学,以及建筑学。
所以没那么好修的,这是一个看着玄学,但实际上非常科学的玩意儿,自然学起来也没那么容易的。
而会稽王氏当年为了震惊李优,又狠狠的消耗了一下自家的年青一代,导致家里青壮有些断层,而电学、气象学加建筑学这种复合学科,你要不耳濡目染,从小到大的系统性学习,没个十年根本出不了师。
实际上这也是李优这些年时不时看到有人提雷亟台,就很无奈的原因,能让李优认为做错事的,这世间也就那么几个人,而会稽王氏目前不说是榜首,起码也是个前三。
只是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而且陈曦也不想把这事弄到大朝会上,因为这事弄到大朝会上,那真的会挑动地方势力的。
这是吃饭的家伙,哪怕天天说粮食卖不上价,赚不上钱,但粮食能增产,没有任何一个大型势力会错过,故而这事要是弄到大朝会,那双方绝对能纠结一群人手在大朝会上开喷,甚至直接动手。
毕竟这种事情,要是搞不定,回到老家会被乡里乡亲戳脊梁骨的,袁术那么牛逼,被豫州老乡架住之后,最后硬着头皮偷李优的手下,也得将事情办成,其他刺史这次面对的差不多也是这个局面!
廖立敢说自己在朝堂上因为没动手,被北方官僚抢走了人手,那荆州百姓得怎么看这件事,哪怕认廖立的能力,也认廖立这么多年的成果,恐怕也会在私底下觉得廖刺史对外还是有些软弱。
士燮面对的局面也差不多,尤其是交州到现在还没有享受到雷亟台,只有寥寥几处,由不怕死的本地老兵整出来的雷亟台,给本地人极大的震撼,懂不懂粮食产出 25%是什么见鬼的数字!
他妈的,别说是在现实之中,在游戏之中,都起码是个神器级别的玩意了。
士燮已经七十多岁了,对于颜面看的很重,所以大朝会是别想了,陈曦已经安排李优和会稽王氏的家主带着这群人开小会。
? ?月底了投点票啊,外加活动也投点票啊,惨
(https://www.02shu.com/0_320/86005379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